【国医在线】没病也要治病?听中医专家聊聊"治未病"这些事儿
青岛新闻网3月18日讯(记者 李丽涛)中医有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展起“治未病”科室,那到底什么是“治未病”?到底怎么治?治哪些群体?本期《国医在线》邀请到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为大家讲解其中的奥秘。
什么是治未病?
据戴淑青介绍,“治未病”最早是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次。
未病先防重在养生,运用中医药及各种传统疗法促使欲病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既病防变指已经生病了就要及时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瘥后防复则指疾病痊愈后进行合理的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未病怎么治?
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中草药、针灸推拿等各种中医传统疗法,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即使得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扶持正气能够令人体少受疾病侵扰,而及早发现正气不足或者邪气入侵的情况,就能够在疾病大肆作祟前将其消灭。“治未病”便是这样的治疗思想。
哪些人群需要治未病?
治未病治的就是“未病”,即还未发生的疾病。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似乎没有什么毛病,却总觉得有点不舒服,比如手脚寒凉、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头脑昏沉。这时候,我们就该着手寻找原因、调理身体,开始治未病了。对于“未病”的治疗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是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
二是亚健康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
三是病前状态人群。具备与具体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或出现理化指标异常,但未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归的一种疾病前持续状态。
四是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达到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处于疾病稳定期,愿意接受中医健康管理,通过生活方式改变与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向愈的人群。
五是健康人群。所有健康人群及关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前、产后调理)、男性(育前保健)、都市白领(职场压力)、考前人群(学习压力)、中老年人(延年益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