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海星泛滥续:批发商整船订购 散客想尝鲜一“星”难求
日前,各媒体刊发了胶州湾部分蛤蜊养殖区海星成灾的新闻,3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青岛市红岛渔港码头,看到渔民们从蛤蜊养殖区捕获的海星非常受市场的欢迎,不少在码头等候的海星批发商都是整船订购,而想买几个尝鲜的散客却一“星”难求。据了解,目前海底依然有大量海星,为了尽快将其清理干净,不少蛤蜊养殖户已经用上了地笼网。
3月13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红岛渔港码头,看到海星销售依旧红火。下午2时许,随着潮汐的上涨,捕捞海星的渔船纷纷靠岸,每条渔船都带回来数千斤海星。与此同时,码头上到处是称重、装车工人的身影,码头边停满了运输海星的货车。记者了解到,这些靠岸的海星均被各地客商订购,他们的需求量很大,海星供不应求。也正是因为海星太过抢手导致不少前来码头购买海星的散客空手而归,渔民们根本无暇跟散客打交道。“刚才有个人在卖,两块钱一个,卖了一会儿就不卖了,旁边市场有摊主在卖,但个头比船上的小太多了。”一位专程开车来码头尝鲜的市民告诉记者,散客在码头上很难买到海星。
虽然海星的市场行情见长,但养殖户们依旧对其很头疼。“现在用人工一个一个捕捞,估计三年五载也清不干净。”一位渔民说,现在已经是蛤蜊放苗的季节,再不把海星清理干净,蛤蜊苗迟迟不能投放会影响蛤蜊的生长,而且海星会不断移动,即便自己海域的海星清理干净了,养殖户依旧不敢放苗,因为放了蛤蜊苗就会引来周边海域的海星,如果这样损失将是巨大的。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地笼网捕获海星,海洋渔业部门也默许了他们的做法。此前,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已前往实地调查,称将会在三天之内给出具体的治理措施。
相关链接:海星成灾专家如何看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曾晓起长期致力于棘皮动物研究,2007年青岛海星爆发事件,曾晓起就参与了专家论证。曾晓起说,海星的化学感知能力较强,可以远距离感知贝类释放的氨基酸。他推测,此次海星再次爆发除了海星缺少天敌之外,很可能还与海星向食物富集区聚集的习性有关。这次爆发的海星的最初聚集地可能并不在蛤蜊养殖区,而是在其他食物多的地方聚集。前些年,青岛沿海常见贝类筏式养殖,这些养殖区域就经常会有大量海星聚集。如果这些区域的食物变少了,海星则会寻找新的食物区域。
曾晓起介绍,海星是一种肉食性动物,捕食能力强,贪吃。尤其喜好双壳贝类,比如蛤蜊、海红、牡蛎。海星的消化系统比较特殊,它的口是在腹面,构造简单。吃东西的时候,就把胃翻出来,吃贝类的时候,先用腕把贝类包住,腕上面有很多腕足,像吸盘一样把壳弄开,然后从口中翻出胃袋。海星的食用价值比较低,海星肉实际叫“幽门盲囊”,是一种消化腺体,海星中还含有很多皂甙,吃多了不好消化,有的人还对皂甙过敏。
此次海星爆发给贝类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也由此引起了治理海星的热烈讨论。曾晓起也认为有必要就这个问题做一些相关课题或者项目研究,包括海星捕捞技术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震 李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