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岛观察】不止冠脉支架 青岛这些医用耗材都降价了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本月起,山东省首批集中带量采购的“降价药”正式落地,引来患者一片叫好。前有国采冠脉支架进入百元时代,现有首批省采药品的落地,可对于岛城市民来说,能享受到的医疗优惠还远不止这些。
原来,在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带量采购任务的同时,自2019年7月起,青岛市还与淄博、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东营等兄弟城市结成了“跨市医药采购联盟”,截至目前已完成4次跨市联盟带量采购,共实现3种药品、8大类38个规格低值医用耗材、以及骨科创伤和血液透析2大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的带量采购,累计每年节省支出1.6亿元。
相较于国家级、省级带量采购,跨市联盟的带量采购又有何不同?岛城市民能从中享受到哪些利好?
集中采购中选品种部分截图
医用耗材也降价 跨市联盟招采品类足
从集中招采目录上看,除2020年11月公布的冠脉支架招采结果外,国家及山东省的招采项目均为药品。对于医用耗材,特别是输液器、留置针等临床使用率较高的低值医用耗材,都鲜少涉猎。“瞄准”了这一招采空白,医用耗材便成为跨市联盟的采购“主场”。
医用耗材即临床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需要用到的消耗性器件设备,而其中又分为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高值医用耗材,和输液器、留置针等低值医用耗材。
记者从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采购处了解到,自青岛与兄弟地市成立跨市联盟以来,在已完成的4次采购中,仅有第一次是对3种药品进行招采,剩余3次均为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其中,第二次采购工作涉及输液器、留置针、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三大类19个品规普通医用耗材;第三次采购工作涉及注射器、导尿管、导尿包、吸氧装置和采血针五大类19个规格的医用耗材产品;第四次采购工作更是涉及骨科创伤10大类和血液透析8大类高值医用耗材。
“每次采购前我们都会进行大范围的市场调查,挑选出临床使用率高且需求大的耗材。”青岛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采购处处长李浩告诉记者,国家和省级带量采购的数量品种毕竟有限,为了让广大患者享受到多品类的低价好药材,根据各市的不同需求,以联盟采购的形式对于医用耗材进行重点招采,与国家及山东省招采项目互为补充。
直抄底价 每年预计省出1.6亿元
手握百姓医药卫生支出的“钱袋子”,就要砍去医用耗材和药品价格中的“水分”。在4次联合采购后,青岛市预计每年能节省支出近1.6亿元。
大家都知道带量采购的核心是“以量换价”,因此能否让医械企业大幅降价的关键点,就在于是否有足够的采购量。一方面,青岛所在的采购联盟是山东省内的市级联盟,即跨区域团购;另一方面,联盟内各市也会成立采购联合体,例如青岛便成立了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牵头的“青岛市公立医疗机构药械采购联合体”,吸收了全市医疗成员单位200余家。采购联盟正式启动后,全省1200余家医疗机构都囊括其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以量换价”。
在已开展的4次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中,第一批达成协议的3种药品里,地佐辛注射液降幅18.6%,布托啡诺注射液降幅19.2%,脉络疏通丸降幅1.5%,每年为我市节省药品费用支出1000万元以上。第二次招采中,输液器、留置针、预冲式导管冲洗器三大类19个品规普通医用耗材平均降幅达60%,单品最高降幅86%,多个品种创全国范围内地市级联合采购最低价,预计每年为我市节约医疗费用支出6000余万元。第三次招采中,涉及注射器、导尿管、吸氧装置和采血针五大类19个规格的医用耗材产品平均降幅36%,各规格耗材费用降幅从20%至70%不等,预计降低我市医用耗材费用约1900万元。第四次涉及骨科创伤、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产品,最高降幅达94%,平均降幅67%,预计降低我市医用耗材费用7000万元。4次采购结束后,预计青岛市每年能节省支出近1.6亿元。
“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灵魂砍价’场面也是时有发生的。”李浩表示,带量采购的谈判核心就是以合适的价格来购买,耗材进入到医保目录,能够兼顾到患者的负担、基金的承受能力和企业的意向。谈判前,采购人员要提前找出各类耗材的均价是多少,最低价出现在哪家医院等信息。跨市抱团采购形成了批量采购的市场规模优势,在很大程度上给厂家一定的压力,以量换价也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
品质保证 联盟采购只降价不换品
“不仅要降价,更要保证质量。”不搞“一刀切”,不“唯低价中标”,是跨市联盟采购的一大宗旨。不同于药品集中采购,仿制药有一致性评价作为标准,医用耗材种类繁多,且个性化较强,因此联盟多采取“招入围”的形式,即最终中选的同品类产品并不唯一,会有高中低三个档次的选择。“临床上患者的耗材使用不会有任何改变,只是实打实的降价。”李浩说。
为了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低价高质的医用耗材,对招采产品的层层把控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所有参与招采的项目都必须是在各市正规医疗机构中投入临床使用的产品,这一门槛在正式招采前就淘汰掉一大批厂家。正式招采中,厂家第一轮投标就是以质量入围,各市派出专业医疗人员对耗材进行筛选,注射器、留置针、吸氧装置……现场拆包手试,根据质量、售后服务、获奖指标等多个指标进行打分,综合成绩淘汰掉一半的企业,选出这些高质量产品后,第二轮再以价格谈判为主。保证质量,是医用耗材大幅降价的前提。
由于医用耗材的特殊性,不具有一致性评价标准,因此临床使用中患者也避免了仿制品的顾虑,最后中选的产品不会改变医疗机构的原有使用,也不会改变产品,只是单纯给产品降价。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地市和医院需求,中选的产品并不唯一,会有高中低档次的入围。就拿注射针头来说,儿童医院会更多选择细针头,以满足儿童患者的需求。
坚持“以量换价” 促进医患共获利
“这些医用耗材的落地不仅惠及患者,对医院来说也是好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环廷告诉记者,每类产品的最终中选价格确定后,医院会按照产品分类选择1-2家企业进行采购,采购比例不低于上一年度采购总量的70%,以满足带量需求。
医用耗材的具体售价,公立医疗机构都是平进平出。对于患者来说,能够以低价享受同样的医疗产品,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也能留出更多的医保额度。由于医疗机构每年的医保额度都是有限的,所以耗材越贵,消耗的医保额度就越多。而倘若耗材降价,则能够结余更多额度用于其他医疗报销。
近年来,通过多次对药材带量采购的探索,青岛所在的跨市联盟不论是采购数量和还是频次上,都在全省遥遥领先。接下来,跨市联盟在充分考虑本地医疗产业发展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将继续加大对高值医用耗材的招采。不论是从惠民角度,还是从医疗水平的提升上来说,开展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发挥医保战略性购买的作用都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