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青岛要攀登国家创新体系的“金字塔”!

2021-03-09 17:56    青报观象山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强有力的发展“引擎”。

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再度成为“热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对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全面安排部署。

面向未来,每一个城市都把创新摆在更加显要的位置。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擘画的发展蓝图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也被放在引领发展的关键位置,并专门拿出一章,对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作出部署。

如何突破?青岛把发力点放在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并在专章开篇拿出一整节篇幅进行部署: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创建区域性创新高地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勇当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先锋队”。

对于汇聚了战略、区位、高校、人才等优势的青岛来说,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既是责任也是机遇。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区域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是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力,为青岛赋能,迈向全新未来的“先手棋”。

01

攀登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

为什么要向这座“金字塔”发起攀登?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具有虹吸效应,可以打造集原创思想、成果研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

这无疑有利于突破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带动新兴产业成长,对所在区域和城市创新会产生强大的“连锁效应”。

而青岛之所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是向往“金字塔顶”的好风景,这背后,更是城市对科技创新越来越重视的自然结果。

从最近三个“五年计划”《纲要》来看,科技创新在城市全局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十二五”规划中,“科技”被提及82次,“科技创新”被提及11次;到了“十三五”,“科技”被提及100次,“科技创新”也增多至21次;而到了“十四五”,“科技”和“科技创新”被提及的数量则“刷新”到了107次和25次之多。

此外,“十二五”纲要中,“强化自主创新”只得到了千余字的“出镜机会”;到了“十三五”时期,“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则被当作单独的章节,在人才、生态、创业、战略前沿突破等方面得到了更全面的支持;而在“十四五”纲要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目标紧跟在“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和“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这两大城市布局宏观篇章之后被提出,折射了这座城市对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度期待。

青岛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是一脉相承又循序渐进的。而今,从问鼎苍穹的“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到深潜洋底的“海燕X”,到驰骋于华夏大地的“复兴号”高铁,再到标注世界“高度”的珠穆朗玛峰,在苍茫太空、深邃海域、辽阔大地、世界之巅,越来越多刷新人类认知的科技成果的背后都有青岛的身影。

面向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也愈发显著。2020年,青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2%,这个比重高于南京的54.5%、苏州的51%。

把目光放到全国,将科技创新放在引领“十四五”发展的核心位置更是前排城市不约而同的选择——

上海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

成都围绕科技创新发展的目标被细化到了两个步骤——到2025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世界先进城市行列。

合肥设定了“力争到2025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0家,建成5个左右国家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所以,无论是基于青岛发展的经验,还是比照兄弟城市的谋篇布局,都昭示着“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的发展逻辑。在这样的“语境”下,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青岛发展最好的“切入点”。

02

“登顶”的青岛底气

目前,武汉、西安等城市也在积极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都与重庆“捆绑”发展的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最近,在全国两会上,支持大连、杭州等城市建设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被代表们频频提及。

群雄逐鹿,青岛底气何在?不妨对标一下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拥有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深圳已建成未来网络基础设施、国家基因库等大科学装置;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在上海启动……

不难看出,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科学平台等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标志和立足之基。而在这些领域,青岛“先发优势”明显。

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是青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最大的优势,当前,青岛正在联合各方,积极推动其正式入列。去年落地的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则将致力于能源产业的原创研究和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促进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

此外,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国际院士港、山东能源研究院等为代表的科研平台迅速成长;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设施、超级计算中心、海洋科学考察船、海上综合试验场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引领着相关行业发展。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点主要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而这些平台恰是青岛发力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根基,是城市强大科技创新策源力的重要来源,是行业发展引领成果的重大出处。

青岛拥有涉海科研机构数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全职在青的涉海院士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这三项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

海洋科研机构云集,海洋人才荟萃,带来了强大的海洋创新能力。在全国海洋科技指数评比中,青岛位于国内之首;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指数试评估报告2019-2020》中,青岛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和海洋创新两方面也处于全国创新领先地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青岛的海洋科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王牌”。

此外,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橡胶与轮胎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药物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产业创新平台覆盖了高速列车、海洋、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是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的“试验田”。

它们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直接面向市场,随时准备着让一流的技术成果在青岛“接地气”。在青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创新体系内的环节将联系得更加紧密。

近几年,通过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青岛还营造了“4+1”的发展生态。在科技部发布的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和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研究报告》中,青岛均进入前十;而第九次上榜“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榜单更是这座城市对全球人才吸引力最好的写照。

所以,青岛提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是高远的,但追逐这样高远的目标,青岛是有底气的!

03

追赶的青岛路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登上山顶,青岛“装备”齐全,需要即刻启程。

有学者对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来源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1950年以前,只有1项是来自于大科学装置;到了1990年以后,该比例已经高达48%。大科学装置对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强。而世界一流大学和顶尖研究机构的长远产出能力和影响力,也有目共睹。

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群和高水平科研院所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标配,这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产出,但却是在“投资未来”。

目前,青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数量还不够。为此,青岛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聚焦海洋、太空、网络空间、新材料等新兴领域,集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要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为此,青岛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聚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空天海洋、信息科学等领域,探索市场前景广阔的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科研领域国际“领跑者”和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策源点”。

技术、成果要落地转化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十四五”期间,青岛还要聚焦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等领域,部署科技重点专项,突破一批面向战略需求与重大场景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率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当然,要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青岛不仅要具备争取布局更多国家级科学装置、高水平科研院所等硬条件,也要在科技体制机制等软环境上有新突破。

未来五年,青岛将继续全力建设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持续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激发全社会创意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正如深圳之于粤港澳大湾区、上海之于长三角,对于青岛来说,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保持区域创新领先优势的现实需要,是在胶东半岛一体化乃至全省科技创新发展中增强核心引擎功能的使命使然。

“十四五”期间,青岛要整合全域科创资源,集中建设3-5个辐射作用强的科教产融合园区,带动胶东经济圈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高地。

循着上合示范区、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的重大机遇,青岛还要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支持龙头企业收购境外科技企业、设立境外研发平台,引进顶级科技组织、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重点国家合作建立国际灯塔式开放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联合开展国际科技研发。

不日新者必日退。面向“十四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重大创新载体,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建区域性创新高地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勇当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先锋队”,青岛准备好了!

作者 |耿耿 摄影 |韩星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全国人大代表赵豪志:青岛将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21-03-09    新华社

杨军:发挥青岛在服务南北融合、东西协同发展中的优势作用

2021-03-09    青岛新闻网

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季 这些月薪5K的岗位等你入职!

2021-03-09    青岛新闻网

全国人大代表林青:加强网络游戏监管 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2021-03-09    青岛新闻网

办理功能全新升级 这50项社保业务可微信公众号办理了

2021-03-09    青岛新闻网

5G赋能青岛大交通 1.5万座铁塔站开放满足交通全域可视化

2021-03-09    青岛新闻网

划重点! 青岛自然资源和规划今年将重点推进这7大行动

2021-03-09    青岛新闻网

探访: 幼儿园至高中都有 青岛这所国际一流学校今年招生

2021-03-09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