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报告出现43次“创新” 青岛如何占据先机?
最是一年春好处。
历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全国两会上的重磅发布。因为这份报告会传递给人们春天最好的讯息,足以让国人振奋全年,奋斗全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一特殊时点举行的2021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1.6万多字的报告“极简”,用时仅57分钟。
在众多热词中,“发展”依旧占据榜首,报告中提及的“创新”有43次。这43次“创新”中间藏着诸多密码,更蕴含着一片“青岛机遇”。
1
“创新”连续12年成为政府报告热词
早报记者梳理2010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12年来,“发展”始终稳居报告热词排行榜第一位,“改革”、“经济”、“建设”、“企业”、“就业”、“创新”、“科技”等也成为每年报告的高频热词。
以“创新”为例,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23次。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38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43次。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创新”与“创业”的正向关联度很高。“创业”从2011年的4次,到了2014年的8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从此“创新”与“创业”成为了一对“黄金组合”。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成为2015年热点事件之一。
从2015年到今年的政府报告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对词组始终都会出现。
2
“科技创新”成为政府报告“创新”C位
“创新”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它的内涵、外延12年来不断扩大。
2010年政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23次,涉及到自主创新、创新驱动等内容。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32次,涉及到自主创新、创新能力、创新社会管理等等内容。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出现了38次,外延首次涉及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文化”内容。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外延首次扩展到“中国创新”、“创新生态”、“创新创业热土”、“创新力”。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的外延首次扩展到“创新型国家”、“创新联合体”。
“创新”外延的不断扩展,也说明了其内涵愈发厚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43次“创新”涉及到了9次“科技创新”、2次“创新中心”、1次“创新联合体”、1次“人才创新”、1次“自主创新”等。
报告原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第一次出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政府报告中“科技创新”出现了9次,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次数,并且还占到了“创新”热词中的C位。
报告拿出专门章节来阐述,涉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
报告还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报告中使用了“十年磨一剑”来描述核领域的攻关,可见国家对于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紧迫感。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有没有未来,能不能高质量发展,关键看科技创新怎么样。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将创新提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任务作出部署。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它的外延不断扩展,它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是应有之义,更是大势所趋。
3
“科技创新”赛道,青岛要敢于抢跑
善弈者谋其势,而善谋势者必成大事。创新就是城市发展的大势。
青岛作为富有开放活力的城市,本身就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青岛的改革开放40多年,同样是一部创新发展史。“创新”是青岛最好的品牌,“创新”就是青岛最好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科创中心正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杭州、天津、武汉、长沙、重庆等城市也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城市建设步伐,以科技创新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各科创中心的战略共识。
当前,科技创新也成为国内众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科技创新”的城市发展赛道上,青岛有优势、有平台、有理由要占据黄金赛道。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并视察山东、视察青岛,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青岛开启创新发展新篇章,坚持“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两条主线,聚焦城市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全面打响15个攻势。
青岛,站在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发起了经略海洋、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国际时尚城建设等15个攻势。
青岛的各类创新平台,是抢占创新战略高地的重要载体。其中,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我们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聚集了全国近30%的涉海院士、近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全市近3万家涉海单位当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0家,在海洋生物制品、海洋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水综合利用、现代海洋渔业等6大产业集群发力。
青岛拥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三个重点项目已竣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青岛另一个关键优势是应用场景。青岛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大类,齐全的工业生产制造场景。青岛正在努力营造创新发展的“4+1”发展环境,“4”,就是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1”,就是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加快集聚、互动、耦合。
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没有科技创新引领的能力,也不可能成为一流城市。
青岛正在加快建设科技引领城,着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协同胶东经济圈五市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真正把开放的优势转化为促进创新、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开放拓展应用场景,打通产学研用通道,加快建设创业城市,为各类创业主体营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和智慧城市产业生态。
创新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冒风险的胆量,也要有攻坚克难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圳的发展,就是敢闯敢为的最好证明。2020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深圳以87.79的指数,位列第一。持续的创新已经深深融入到这座城市的基因和血脉,成为了深圳最鲜明的特质和最靓丽的名片。
城市创新发展的关键则是人才。深圳、广州、杭州、苏州等排名靠前的创新型城市,同时也是在集聚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表现突出的城市。
“看见未来才能走向未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时代发展的节点,青岛势必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抓手,从而推动产业迭代、转型升级。
2020青岛创新节开幕,以城市名义向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致敬,活动吸引了众多头部企业汇聚,科创大咖云集,思维碰撞、创意激荡,着力打造城市科创品牌。
青岛,也成为创新之源,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启迪、正和岛、亚马逊、创业黑马、前海方舟、华夏基石⋯⋯这些行业头部企业相继受邀汇聚岛城,畅谈平台经济,掀起头脑风暴,让青岛逐渐成为全国创新思想的策源地。
去年12月26日,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青岛比上一个年度提升两位,跃居第10名。
青岛坚定不移深化开放创新改革。充分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作用,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创业城市加快建设,举办青岛创新节,城市开放包容度、资源集聚能力明显提升。获评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4
“青岛优势”如何转化为“创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有太多的事需要自己办好,其中,把企业的事办好,把创新的事办好就很重要。青岛在新平台、新机遇面前,一方面努力为企业和企业家们营造适宜发展的“热带雨林”,一方面又让企业家们走出企业看企业,走出青岛看青岛,提升企业融入高平台的能力,增强企业创新求变的内生动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科技创新“外,还有“数字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工业互联网”、“扩大内需”、“扩大投资”、“对外开放”、“碳中和”、“产业链供应链”等话题都跟青岛有关,它们也是青岛发展的新机遇。
作为一座青春之岛、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城市中的“独角兽”,创新与成长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质、最具特色的城市标签。
站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青岛用创新搞活一座城、用科技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趟出了新思路新经验,在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上率先走在前列。
去年9月,《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发布。报告提出,一个城市要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有坚实的科研基础,也就是拥有能作为知识创造来源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包括一些顶尖科学家。他们在先进科研基础设施支持下,产出大量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其次,科技创新中心要拥有富有活力的科技导向型经济,这体现在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一定规模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新兴产业,以及健康的经济增长。
站在历史新起点,青岛确立的五年奋斗目标是要把青岛建设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创业优选地,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标杆城市。
目前,经济全球化根本方向没有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山东迎来发展“黄金期”,青岛各种积极因素也正厚积成势。青岛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就能跑出发展“加速度”,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进位赶超。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下一步,我市将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创业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善举纲者万事遂,善谋势者机可期。
“青岛优势”如何转化为“创新动能”呢?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2021年重要做好的九件大事之首,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创业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1月21日,在主持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质询答辩会议时赵豪志指出,要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围绕13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真正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快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集聚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增强科技策源能力,支持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突出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加快形成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发展生态,吸引汇聚天下英才来青创新创业。
山东省两会期间,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参加青岛代表团审议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青岛将紧紧围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双招双引”等1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发起攻势,重点在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努力更高水平地“搞活一座城”:一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工业强市;三是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四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5
未来可期,创新青岛已经在路上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青岛的科技创新已经行走康庄大道上。
近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十四五”时期,青岛将聚焦聚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3月2日,青岛市发布了“十四五”时期青岛增强科技创新的重点目标和举措。“十四五”发展目标是将青岛建设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带一路”沿线创新创业优选地,打造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标杆城市。
青岛将聚焦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需求,建设国家实验室,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在国家科技创新布局和全球创新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作用。到2025年,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尽快入列,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青岛将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依托高科技头部企业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现代海洋、新材料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辐射带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500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0%以上。
青岛将突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城市特质,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健全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交流合作,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建设青春之岛、创业之城。到2025年,年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数量超过8000人次,PCT专利年申请量超过1500件,打造一批国内一流标杆孵化器。
“十四五”时期,青岛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和举措可归纳为“三个六”战略支撑和“一个十”行动举措。即:打造六大战略科技力量,增强城市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打造六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六大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实行未来科技产业培育行动等“十大科技创新行动”。
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点科研任务、推进超级计算升级项目、创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塑造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还有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等六大集群也将实现跨越发展;还有打造六大创新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开启未来科技产业培育、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型企业倍增、高企上市培育、创新创业菁英集聚、科技惠民示范行动、科技成果转化、科创IP打造等十大行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屹立山巅,方见天地壮阔。青岛科技创新之路,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作者 |记者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