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岛观察】神器开建!可养鱼百万尾 就在这个试验区内
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陈志伟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就共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协议成功签署,标志着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根据协议,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与西海岸新区将在海洋冷链、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技术探索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西海岸新区管委和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对深远海养殖试验区项目按照政策顶格支持。
“我们将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把深远海养殖试验区项目作为海洋高技术产业集聚突破的重要渠道,推进试验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包剑英说。
深蓝1号。
“冷水团1号”开建 可养殖100万尾鱼
2020年8月19日,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山东深海冷水团海洋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实施的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项目通过了专家评估,项目所在区域被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批复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养殖试验区。
试验区位于青岛东南120海里(约220公里)的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共分甲、乙两个区域,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试验区将依托超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及其能源供给网络、物流补给系统和陆基保障设施等,开展鲑鳟鱼类规模化养殖研究和试验,为海水养殖走向深远海、三产有效融合、新兴产业培育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世界最大全潜式深远海养殖网箱“深蓝1号”就位于试验区内。2019年5月,“深蓝1号”投放三文鱼10.5万尾;2020年5月,完成首次观测性捕捞和初加工,共捕鱼近300条、总重694kg;2020年5月末,新增投入三文鱼10.6万尾。目前,试验区内“深蓝1号”养殖三文鱼20万尾,将陆续投放市场。
冷水团1号
此外,可养殖100万尾鱼的“冷水团1号”开工建设,三文鱼暂养驯化海域已获审批,为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空间载体、优化空间格局、培育产业新动能,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全面经略海洋的又一重大创新举措。
据介绍,试验区建成后,将进一步推进冷水团养殖开发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为全国深远海养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预计,2025年建成大型钢结构深远海智能养殖网箱12座,养殖高价值冷水鱼1200万尾,形成较为完备的深远海“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产业链;2035年养殖海域扩展到试验区全域,建成各类现代化养殖设施100座,实现养殖能力1亿尾,年产量超过50万吨,产值300亿元,打造成为以试验区为核心,辐射周边海域、面向全球市场的深远海养殖基地。
“蓝色粮仓”带动产业融合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两处海洋牧场名列其中。竹岔岛——灵山岛——斋堂岛沿线海域海洋牧场群,新增灵山湾海域大栏石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斋堂岛海域鑫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12处,形成了竹岔岛——灵山岛——斋堂岛沿线海域海洋牧场群,海洋牧场用海面积达10万余亩,投放各类人工鱼礁90万空方。
老尹家海洋牧场从2012年开始建设,如今已经形成一边捕捞,一边生长,一边放小苗的完整运转模式,每年4、5月的捕捞,即保证了加工量,又保证了对市场的供应。
“我们老尹家国家级海洋牧场通过七、八年的建设,在海底已经投放了十万余空方的人工鱼礁,这些礁体在海底形成凸起物,带来海底深层的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浮游生物的生长,另一方面,这些礁体也会自然附着藻类和贝类,这样进一步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岛老尹家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负责人孙国娟说。
在西海岸新区薛家岛海域,一排排网箱密布在海面上,网箱内养殖着鲈鱼、黑头、大黄花等优质鱼种。这里就是鲁海丰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所在地。
“海面上有280个网箱,只有20名工作人员,承担着约1120万斤成品鱼的全年养殖工作。”鲁海丰集团渔业主管范蓬波说。依托鲁海丰深水抗风浪网箱规模化养殖,养殖效率成倍提升,人工成本大幅下降。从控制室里可以看到,养殖网箱中不同鱼类分层而居,充分利用了各自适宜的水深,还能节省饵料。
“海洋牧场网箱建成后,除从南方收购部分半成品鱼苗,公司还与周边养殖户签订中鱼苗供应合同,养殖户按公司要求及标准养殖,养殖到一定规格后,公司负责收购,并投入海洋网箱中继续养殖。”一家海洋牧场负责人表示,这种“接力养殖”模式缩短了养殖户养殖周期,减少了成本损耗,规避了市场风险,实现了海洋牧场和养殖户双赢。
不仅如此,海洋牧场还为涉海旅游产业增添了新动能,“鱼的身价”大大提升。“从海里捕一条鱼,可能价值50元。乘船到海洋牧场钓鱼,各种费用加起来,钓一条鱼附加值能达到几百元。”新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在海洋牧场的带动下,海边配套的高端酒店、民俗展示及潜水、观光等多样活动类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钓友。鲁海丰年接待钓客近1.5万人次,年接待观光餐饮游客2万余人次,年产值近5亿元。
目前,西海岸新区已建成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处,山东省休闲海钓钓场6处,标准休闲海钓船30艘。海洋牧场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更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建 。
到2025年 西海岸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20亿元
2020年,西海岸新区出台《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到2025年,建成500多个深水网箱总数量达500多个,建设大型养殖工船1-2艘;建成50艘规模的现代化、专业化、功能配套完善的远洋船队;重点打造“四大海洋牧场集群”。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新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8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突破120亿元,农牧化渔业走向远海,远洋渔业走向深海,休闲渔业和加工流通业等走向陆海统筹。
在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方面,新区将建设省级以上良种场达到10处;年增殖放流4亿单位以上;新建人工鱼礁用海面积1500多公顷,投礁15万空方;建设底播增殖面积6000多公顷,产量达到11万吨;推动深远海装备化养殖发展,深水网箱总数量达500多个,建设大型养殖工船1-2艘;壮大远洋渔业,建成50艘规模的现代化、专业化、功能配套完善的远洋船队,建设1-2处海外远洋渔业综合服务保障基地;发展休闲海钓,新建、升级3-4处休闲渔业基地,建造40-60艘专业休闲海钓船;优化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中国北方水产品交易中心暨冷链物流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80%以上,认证省级以上品牌产品15个;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市场抽检合格率提高到98.5%以上。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新区海洋牧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3-15处,海洋牧场产值突破14亿元。
到2025年,新区将新建海洋牧场5-8处,其中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3-5处。新增海洋牧场用海面积1500公顷,新投放人工鱼礁15万空方以上,年增殖放流海洋生物苗种4亿单位以上,构建海底森林面积100-200公顷,将海洋牧场打造成优质高端水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打造“海洋牧场+休闲海钓”融合发展模式,规划期内,新增省级以上休闲渔业基地2-3处,新建标准海钓船40-60艘,游客年接待能力达100万人次,建设岸基“四个一”配套设施2-5处,多功能海上平台5-1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