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岛明确“十四五”12项战略任务,擎画2035年远景蓝图,权威解读来了

2021-03-02 07:11    青岛日报

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

青岛明确“十四五”12项战略任务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青岛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下午举行首场“展望‘十四五’”新闻发布会,由市发展改革委介绍“十四五”时期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正式印发实施。“《纲要》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2035年发展宏伟蓝图,是指导青岛市“十四五”时期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行动纲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旭东介绍。

描绘未来青岛城市蓝图,《纲要》展望2035年,青岛将高水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培育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十四五”时期,青岛将聚焦聚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创新改革、社会文明程度、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幸福美好家园、城市治理效能等6个方面率先走在前列,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全面提升在国家发展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增强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影响力。

为此,青岛将着力从四个方面增强城市功能:突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主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融合发展新机制,着力增强“三生”融合发展功能。

以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为指引,《纲要》明确了青岛“十四五”时期的12项战略任务: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节点;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建设高能级湾区大都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促进人的现代化,构建适配城市功能的人口发展格局;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多彩包容的人文时尚魅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安全发展能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深化市场化改革,塑造高效青岛制度新优势。

围绕落实重点任务,《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据介绍,《纲要》涵盖了48个重大平台、35个重大工程、380个重大项目、21个行动计划、92个改革试点任务。

在衡量城市发展能级的指标体系设置上,与“十三五”相比,《纲要》有很多创新。《纲要》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设置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R&D经费投入增长等22个主要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15个、约束性指标7个,力求充分体现“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青岛发展的实际和特色。

规划《纲要》的生命力在于落地落实。发布会透露,青岛将从明确责任分工、健全规划体系、完善政策配套和强化监督评估四个方面加强保障,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动员全市人民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规划蓝图变为美好现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杨光)

一些全新项目出现在衡量未来5年发展的标准体系中

“指标”之变:青岛“十四五”发展新追求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成主要指标;“‘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新上榜

直观的指标数据,往往在剖析城市发展大势时,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路径。

作为城市未来5年发展的指导纲领,《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主要指标”列表,传递着下一个5年这座城市的发展思路和导向。

青岛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共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大类22项指标,从总体数量看,比“十三五”规划少了8项。

在这22项里,有8项是新增指标。换句话说,一些全新的项目出现在了衡量未来5年青岛发展的指标体系中,同时,一些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项目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指标体系的变化,对应的是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之变。据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介绍,在近几次五年规划中,“十四五”规划在指标体系上的改变,算得上是大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透过指标变化,青岛传递出的,是怎么在变中争先、变中升级、变中发展。

指标的更迭,既体现指标体系“少而精”的编制原则,更是在释放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信号——突出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功能加强和品质升级。

结构更优

在产业结构上,最直接的指标变化就是“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取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成为主要指标。

这体现了“十四五”青岛重塑“青岛制造”优势的决心。对此,《纲要》同时提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强基固本”,自然离不开优势产业。做强优势产业集群,青岛提出聚焦高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化工等产业,加强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布局实施重大项目,培育引进重点企业,全力打造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优势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3000亿元。

升级制造业,青岛不仅有产业上的规划,也有空间上的布局。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在全域东、中、西部集约有序建设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同步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化,提升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水平。

与青岛在城市竞争处于胶着状态的宁波,也将制造业作为“十四五”的发力重点,明确提出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先进制造业集群之城和国际级智能制造新高地。

与此同时,对服务业指标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服务业在青岛产业地位中的动摇。事实上,青岛服务业的发展在“量”上已经超出预期——增加值比重在“十三五”时期定下的目标是57%,2019年就已经实现60.9%。“十四五”时期,青岛要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意在向专业化、高品质升级,布局高价值高端,聚力提升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质效更高

“‘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都是此次“上榜”的新面孔。根据目标,到2025年末,这两项指标预期达到40%和8.5%。

这样的变化,背后不仅是青岛对产业结构理解和把握的深化,更是青岛对经济发展质效的追求。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纲要》提出打造接续有力、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青岛制造新引擎。青岛需要的不仅是新产业,还有新业态新模式。在加快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航空航天等七大新兴产业的同时,青岛还将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服务、新金融服务4大领域18类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青岛还将前瞻布局生命健康、量子信息、极地深海等未来产业。

在“十四五”时期,城市数字化转型已被普遍视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策略。上海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必须全面推进”的政策导向。

在这事关城市未来的战略步骤上,青岛自然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纲要》中,青岛首次将“发挥数字牵引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围绕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青岛将重点在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建设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社会等方向发力,强化数据资源、网络安全和数字设施支撑,提升城市数字生产力、竞争力。

在近几份五年规划中,“十四五”规划《纲要》是经济发展宏观指标较少的一份。“十三五”规划中出现的GDP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此番均未出现。在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提出的相应指标是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淡化总量、规模,强调人均、比例,更多地采纳反映质效提升的指标,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功能更强

指引发展方向的不仅有变化,还有“不变”。

在经济指标体系中,有一个指标“稳居其位”,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这反映了海洋经济在青岛一如既往的重要地位。

在标征城市发展方向的2035年远景目标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青岛最核心的城市定位,这也是青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的重要支撑。

充分发挥青岛海洋优势和海洋特色,以海洋体系化发展提升青岛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全球城市网络和海洋城市网络坐标中,持续提升青岛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的能级,将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战略支撑。

对照城市功能的提升,指标体系有一处细微的变化是,过去用以衡量城市创新实力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十四五”时期增加了三个字,成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根据《纲要》,这一数字要从2020年的11.2件提升到2025年的20件。

换句话说,五年之后,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青岛拥有的“高价值发明专利”,基本是现在的翻倍。更强调“价值”,三个字的细微改变,是对一座城市的创新策源功能的更大挑战。

发力创业城市和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青岛将实施“青岛菁英”人才工程,实现40万大学生在青就业创业,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布局超级计算中心等大科学装置群,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

品质更佳

突出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信号也体现在指标体系中。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和实现共同富裕,“十四五”指标体系新增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保留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力求覆盖每类群体、每个阶段,引导扩大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让全体人民充分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十四五”的20个主要指标中,有15个预期性指标,7个约束性指标,前者引导社会预期,后者则明确政府责任和对社会的承诺。这其中,有多个与“十三五”衔接的约束性指标,都对城市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

“十三五”的“耕地保有量”如今变成了“粮食生产能力”;“城镇污水处理率”如今变成了“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这两个指标都是从“过程”到“结果”的转变,更容易评估,也更容易让市民可感可知,最终的指向是发展的效益与实绩。

22项全新的指标体系,勾勒出了一个全新的青岛。奔向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全新征程,青岛未来可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杨光)

商务“十四五”: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基本建成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合作新平台……

3月1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十四五”时期全市商务工作主攻方向与目标。未来5年,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流通、促进消费畅通国内大循环,以统筹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主要围绕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展工作。

将集聚优质消费资源,培育发展一批国际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平台,立足胶东、辐射黄河流域、放眼东北亚乃至更大区域,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将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抢抓RCEP签署机遇,深化与日韩地方经济合作,构建优化与黄河流域城市、胶东经济圈等区域的互动协作机制,打造与日韩、中国香港等重点国家(地区)间交流合作的桥头堡。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主要围绕增强消费供给水平、强化消费载体建设、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乡村商贸振兴工程、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展工作。

将实施“青岛购物”系列行动,联动半岛消费联盟资源,并深化与日韩在消费领域的合作,加大对高端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将加快形成“一带三区”(滨海消费带和环胶州湾活力提升区、新兴发展区、战略发展区)消费空间,形成“8分钟便民商圈”,打造一批网红夜消费打卡地,并推进胶东国际机场、邮轮母港设立口岸免税店;将发展“四首经济”(区域首店、行业首牌、品牌首秀、新品首发),提升城市消费供给质量;将支持10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培育创建20处特色商贸小镇,促进城乡配送网络化、集约化、标准化;将跨界打通内外贸协同发展壁垒,支持青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建设高标准流通体系

主要围绕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增强流通主体实力、加强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提升商贸流通数字化水平开展工作。

将复制推广“海尔卡奥斯”“酷特C2M”和“利群智商”等生态供应链模式,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将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多维度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自身竞争力,并降低中小商贸企业物流成本;将完善标准制定体系,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将支持具有产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主要围绕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外贸主体能级、建设高水平贸易促进平台、做优做强跨境电商综试区、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发展、推进服务贸易升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开展工作。

将加大对欧美、日韩传统市场以及东盟、“一带一路”和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将引进国内外知名贸易企业落户,支持轻质循环油、棉花、橡胶等产品现货综合交易,并培育一批工贸一体制造业出口企业;将打造大宗散货商品全国集散中心,推动北方船供油中心建设,形成原料进口、B2B交易、仓储物流、生产加工到末端零售的完整产业链,优化口岸贸易基础设施;将促进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转型,基本建成对日韩的物流枢纽,升级打造多个集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商业模式创新基地、大数据分析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优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即墨国际商贸城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将全面落实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争取国家重点推进、探索事项在我市先行先试;将制定关税保证保险扶持政策,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实现对口岸监管资源和码头生产资源的信息化整合。

高质量推进招商引资

主要围绕优化顶格推进的招商引资制度、依托重大项目招引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加大重点领域和重点国别招引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开展工作。

将加快项目落地率,推动重大项目招商;将实施重点产业和产业链招商,建立健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进体制机制,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深化拓展与黄河流域城市在经贸投资、产业协作、商旅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开放合作融通;将突出先进制造业招商,保持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突出对上合和东盟国家的贸易类、能源类及大宗商品项目招商,吸引“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资源;将依托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和调度平台,实现问题收集、协调、解决、反馈实时在线办理,为投资者提供咨询、投诉、建议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形成推进合力。

有序推动对外投资合作

主要围绕优化全球区域和产业布局、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培育本土国际化经营企业、创新走出去服务体系开展工作。

将对东盟地区重点推进原材料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合作,推动轮胎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对欧亚地区,重点推进家电电子等优势制造业合作,开展资源产品开发合作;对非洲地区重点推进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对中东欧地区积极扩展国际物流合作;将培育境外产业集聚区,鼓励企业引入多元化股东或合作伙伴,支持企业通过承接国家对外援助项目,拓展非洲、拉美新市场;将支持海尔、海信等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国际知名品牌和研发机构,并发展国际物流、海外仓合作,带动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将建设“信息共享、金融创新和政策指导”三位一体的走出去服务体系,建立重点境外项目联络监测服务平台。

建强高能级开放大平台

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RCEP以及相关开发区、国际客厅等都是青岛颇具优势的开放平台,将在上合示范区争取一批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推进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海洋合作“五个中心”建设;将在青岛自贸片区加快实施推进106项试点任务实施和制度创新,促进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规范建设发展;将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储备一批具备条件的国际合作园区,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提质升级、错位发展;将推动与香港深度合作,建设“青岛香港国际客厅”,全力促进港企驻青、港货入青,吸引金融、投资、贸易、航运等现代服务业来青投资;将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契机提升高水平开放,把我市打造成国内参与RCEP的重要前沿和示范基地;将放大“国际客厅”效应,加强胶东经济圈和黄河流域商务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市长用“五个聚力”邀约全球客商,青岛“实力圈粉”世界500强!

2021-03-02    青报观象山

青岛市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健今日14:30在线网谈

2021-03-02   

青岛早知道|

2021-03-02    青岛新闻网

注意!环湾路城阳往市区方向滨海路桥上有事故 北向南道路拥堵

2021-03-02    大众网

青岛昨日无新增病例 目前尚在医学观察的密接者59人

2021-03-02    青岛新闻网综合

青岛新房市场交出2月成绩单:新房总计成交6413套

2021-03-02    青岛新闻网

国家交通纲要中的“山东坐标”,青岛在区域交通格局中的地位抬升

2021-03-02    大众日报客户端

青岛时间|校园霸凌、性侵、溺水…青岛出手了!

2021-03-02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