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定位由“全国”升级为“国际”!这个重磅《纲要》多次“点名”青岛 赋予“国之重任” !

2021-02-25 11:54    青报观象山

在国家最新擘画的交通格局中,青岛的战略枢纽地位跃升!

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是一份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行动指南。

在这一“顶层设计”中,处在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大循环“双节点”上的青岛被多次“点名”,枢纽地位再次凸显。根据《纲要》,青岛进入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发挥青岛港等国际枢纽海港作用”列入了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的要点。

值的注意的是,按照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青岛的功能定位是“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青岛的功能定位实现了跃升,调整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没有畅通的大门户大通道,就没有青岛的大开放大发展。从全国枢纽到国际枢纽,一字之差背后反映的是青岛城市地位的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跃迁。

这也意味着,叠加多个国家战略的青岛,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将肩负起打造“国际枢纽”的新重任,在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中的全球枢纽门户功能更加凸显,服务新发展格局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01、“双节点”中的独特枢纽价值

从地理区位上看,青岛向东是日韩,向西是黄河流域、中亚、西亚、欧洲,向北是京津冀、东三省,向南是长三角、大上海,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战略“十字”中心位置,具备打造国际枢纽的资源禀赋。

在新发展格局中,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青岛在其中都有着独特的枢纽位置。

从国内大循环看,青岛既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有着较强的经济、科技、产业实力,又是“北方第三城”、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是推动黄河流域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重要平台,拥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有着独特的枢纽作用。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看,青岛是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

可以说,青岛既是内外双循环的“双节点”,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时期,围绕国务院《“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赋予青岛的功能定位,青岛锚定“市内畅通、中心城区与各区市畅通、青岛与周边城市畅通、青岛在东北亚等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畅通”的目标,全力构建以空港和海港为辐射中心、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有力支撑了新发展格局。

公路实现大提升。龙青高速、青银高速拓宽、新机场高速等相继建成,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2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5公里,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普通国省道2227公里,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

铁路实现大跨越。青荣城际、济青高铁、青盐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潍莱高铁相继建成通车,铁路达到12条、运营里程666公里(高速铁路228公里、快速铁路154公里、普速铁路284公里)。

航空站上新起点。《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将青岛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流亭机场共开通航线203条,通航城市126座。2019年,青岛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555.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6万吨,分居全国第16、第14位。山东省首座4F级机场——胶东国际机场计划今年转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物流跻身全国节点城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青岛被分别定位为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四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我国类型最全的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

“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工程成为全省唯一、全国12个“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之一。全市55条集装箱班列线路组成的陆域物流网与178条集装箱航线组成的航运物流网实现了有效衔接,形成了立足青岛、辐射沿黄流域,东接日韩、西联上合欧洲、南通东盟南亚、北达蒙俄的交通物流服务网络。

2020年11月,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课题组发布的“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中,列出国家重要交通中心和“国家潜在重要交通中心”名单。

其中,国家重要交通中心是北京、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西安和郑州;国家潜在重要交通中心城市为青岛、宁波、天津、南京、厦门、杭州和长沙。

青岛排名第10位,被定义为“国家潜在重要交通中心”,距离上一档的“国家重要交通中心”仅差了一个位次。这说明,青岛在国家交通格局中拥有重要的位置。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包括: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一批国际性枢纽港站、全国性枢纽港站建设。

其中,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厦门、郑州、武汉、海口、昆明、西安、乌鲁木齐等。

02、向海图强,发挥好“蓝色力量”

因海而生,以港兴市,向海图强。一直以来,港口都是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

自1892年青岛港开埠以来,在近130年的历史风雨中,这座城市的所有故事几乎都是从这片波澜壮阔的大海中开启的。2016年1月获国务院批复的最新版城市总规中,青岛被定位为国际性港口城市。《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均提出将青岛港打造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青岛港定位为我国9个国际枢纽港之一。

此次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挥青岛港等国际枢纽海港作用”。

青岛港是世界大港,是青岛联通世界的窗口和桥梁。目前,青岛港“一湾两翼”港口布局加速构建:老港区向国际邮轮母港转型;前湾港区成为国内最大集装箱码头群之一,建成投产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开创了全自动化集装箱作业的新纪元;董家口港区建成原油码头二期,形成亿吨通过能力。

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向建陆港、开班列、拓货源——坚持海陆双向发力的青岛港有多厉害?看看这些数字:

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114个(其中万吨级深水生产性泊位89个),拥有集装箱航线178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数量和密度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2019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港口连通性指数显示,青岛港列全球第八、中国第四。

2020年青岛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200万标箱。

自2015年起,青岛海铁联运箱量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已连续六年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

2020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中,青岛排名全球第15位,较2019年的第17位提升两个位次。

当然,“港强航弱”的发展短板也不容忽视。放眼全球,青岛面向国际、支撑国家及区域竞争和影响力建设的现代港航服务功能不强。与伦敦、香港、上海等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青岛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产业规模比重较低。

其中,伦敦的现代航运服务业占港航业比重超过80%,上海超过30%,青岛只有5%。上海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当中排名全球第3位,青岛排第15位,差距之一就是航运综合服务。上海有20家航运经纪服务公司,青岛一家没有;上海有140家专门的船舶融资公司,青岛仅有1家;上海有263家船舶管理公司,青岛仅有26家。

数字对比,折射了青岛与上海的差距,更反映了上海港航服务业发展的不俗实力。在这次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上海港成为发挥国际枢纽海港作用的第一大港;“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表述更凸显了上海的绝对领先地位。

直面现实,青岛要扬长补短,学习借鉴上海经验,借力攻势加紧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扬长就是继续优化完善港口基础设施条件,补短就是大力加强航运服务业,重点是加大航运服务业的产业链招商力度,推动港口向贸易港、枢纽港转型,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水平。

03、乘势而上,打开“开放青岛”新大门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重要的就是发挥青岛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

面向“十四五”,开放仍然是青岛最大的机遇和优势,但开放的形势和特征都较以往有所不同。

随着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战略叠加,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特征更加明显,青岛必须更好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作用,加快利用国际资源向内辐射,利用国内资源向外辐射。

在国家谋划的交通发展新蓝图中进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行列,无疑对青岛构建大枢纽大通道,打造全球开放门户建成山东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成为国家纵深开放重要战略支点和新发展格局关键枢纽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为更好发挥“国际枢纽”作用,青岛应乘势而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加快互联互通”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总体部署,构筑互联互通开放大通道,让对外开放能级更加突出。

蓝图已经谋划。按照青岛市“十四五”规划《建议》,青岛将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构建以青岛为核心节点的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形成内联外通的开放网络体系。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与日韩等境外港口“多港联动”,畅通中日韩“海上高速公路”,大力拓展黄河流域省外货源,用好启运港退税政策,推动港口向枢纽港、贸易港转型升级。

提升胶东国际机场全球门户枢纽功能,新开或加密国内外客货运航线,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中转口岸。

畅通东西互济陆海通道,壮大中欧班列青岛集结中心,深化自贸试验区海铁联运过境集拼试点,建设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打造成为全国面向全球买货的重要上岸点。

深化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推进口岸通关物流服务全程电子化,构建泛亚泛欧多式联运大通关机制。

项目建设是交通发展的生命线。按照全市“项目落地年”部署,今年,青岛将迅速发起新一轮交通作战攻势,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重点抓好87个交通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256.8亿元,其中公路项目42个、铁路项目3个、港口项目9个、机场项目3个、枢纽项目30个。

在此基础上,还要“站在未来看今天”,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重点等,对标深圳、上海等先进城市,放大思维、放宽眼界,大胆谋划、创意、包装项目,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拿出更多硬招实招,引进、谋划和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筑牢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坚实基础。

按照青岛市2021年交通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青岛将基本建成“主城区与市内各区市40分钟通勤、胶东经济圈1.5小时通达、主要航空枢纽城市3小时覆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行业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作者 |周建亮 编辑 |疾风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青岛37个部门一起开了个会,举全市之力建设创业城市

2021-02-25    青报观象山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 青岛1人4集体受国家级表彰

2021-02-2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加大资金支付监控力度 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2021-02-25    青岛新闻网

【青青岛观察】大年初二迎来“特别客人” 李沧上演教科书级防疫

2021-02-25    青岛新闻网

2023年,城阳区将再增添两所公办高中

2021-02-25    青岛新闻网

董梁高速全面复工 计划今年底建成通车

2021-02-2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视频】春雪飘落西海岸石梁刘村 梨园里雪压枝头宛如水墨画

2021-02-25    青岛新闻网

崂山九水游览区因降雪封闭 进崂山部分道路积雪打滑现象严重

2021-02-2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