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市长直言3个“不够强”!青岛全面部署“质量高地”建设,要重塑城市竞争力!

2021-02-22 05:40    青报观象山

36年前,张瑞敏抡起大锤砸掉问题冰箱,砸出了海尔这一世界品牌,成就了后来的品牌之都。

今天,青岛再一次攥紧了抓质量的拳头!

2月20日,青岛召开全市质量工作会议,这座拥有良好质量发展基础和深厚质量文化底蕴的城市,对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作了一次面向未来的全面部署和总动员。

blob.png

站在未来看今天,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在会上对“3个不够强”直言不讳:

——质量竞争力还不够强。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机构测评,去年青岛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0.3,与上海(95.78)、深圳(92.8)等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质量治理体系和基础工作还有差距,标准引领能力还不够强。

——品牌经济是青岛最具特色的优势之一,但近几年的发展还不够快,从2010年至2020年,中国品牌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数量从17个上升至43个,但青岛一直仅有海尔和青岛啤酒入选榜单。

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竞争已近白热化,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纷纷出招,加快质量强市建设,这一共同举动的意图很明确:重塑城市品牌,提升产业能级,构筑高质量发展新竞争优势。

直面3个“不够强”,2月20日举行的这次全市质量工作会透露出一个强烈信号:作为制造业大市,品牌之都,多个国际标准化项目示范点,青岛将坚定地把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长远战略,增强抓好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补齐短板和不足,推动“青岛质量”不断达到新高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质量支撑。

谋定快动。“十四五”期间,青岛将着力干好三件事,在质量竞争力、标准引领力、品牌影响力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01

精准施策,做强质量竞争力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和“标准化+”战略,青岛在质量领域取得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产品质量持续提高,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揽获中国质量奖1个、提名奖4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5个、获奖个人5名。

blob.png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和不足。

纵向比,从“上、青、天”时代轻纺工业誉满神州,到“青岛金花”独步天下,再到2015年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青岛质量”和“青岛品牌”在国内都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但是近年来该领域全面创新突破的局面未再显现;

横向对比先进城市,发展力度亟待加强:上海提出“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深圳提出“深圳质量”,这些先进城市纷纷将质量工作将提升到城市发展重大战略的高度,全面锻造质量竞争力。

面对如此大势,青岛等不得,慢不得。在保持传统优势增长的基础上,对这些短板和不足,必须要采取务实、有力措施,出圈破阵。

“十四五”时期是青岛奋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在实施供给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要走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就必须将质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质量变革促进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以质量提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也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众多老牌“明星”企业。要实现质量竞争力提升,第一要务就是要牢牢抓住制造业这一发力点。

“设计之都”深圳,坚持“总部+创新研发+高精尖制造”发展思路,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6.6%和 71.9%,全国领先;长三角经济“领头羊”上海立足“两个维度”,绘制“两类地图”,围绕“3+5+X”产业布局,精准打造制造业产业地标,产业数字化指数稳居全国第一;“模具之乡”宁波出台《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布局“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青岛怎么办?

要聚焦高端制造业这一核心发力点,精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将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质量的有效抓手,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质增效,突出利用工业互联网赋能、打造体系化产业格局、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

当前,服务业已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08.1亿元,同比增长8.5%,服务业支柱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然而,去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结果,青岛排在全国39位,济南位列全国18位,这说明青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结合“放管服”改革和高效青岛建设,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是重中之重。要全面提高服务行业质量和水平,餐饮、娱乐、商贸、医养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要向品质化转变;港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要向专业化发展;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要向规范化便利化发展。

02

提高站位,守住城市标准化“第一方阵”

标准被称为世界通用语言。什么是标准?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都是人类在标准化方面的生动实践。三大国际标准组织共同将其定义为: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在业界广泛流传的这句话深刻道出了标准的重要性。

blob.png

“十三五”时期,青岛全面推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在全国率先实施标准先进性评价,成就青岛标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全市承担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达到70项,数量和类别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拥有国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达到26个,总数居计划单列市第一。

在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6月和2019年10月,青岛市政府分别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和“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三大国际标准组织领导人同时出席,在国际标准化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青岛的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充分肯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给出了“青岛市标准化工作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的高度评价。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步入“十四五”的全新发展阶段,青岛应提高站位,增强做好新时代标准化工作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服务好新发展格局。要有舍我其谁的底气和壮志,争取开创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努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行列。

要下大力气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行动,搭建全市海洋领域、乡村振兴、基本公共服务三大标准体系框架,以提升标准引领青岛质量发展水平;

强化地方特色标准建设,开展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培育一批体现青岛元素的先进标准,形成以国际标准为引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青岛标准体系;

要积极推动标准国际交流,办好2021青岛国家标准化论坛,把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建成青岛市“标准化国际客厅”,推进标准互认、国际标准合作和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建设。支持青岛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重点在家用电器、高速列车、海工装备等领域培育国际标准,以标准国际化带动装备、技术、服务、品牌走出去。

只有抓住标准这个“牛鼻子”,才会在竞争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03

锻造新品牌,“品牌之都”需奋蹄

品牌是质量的标志。当今世界早已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发达国家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纵观世界各行各业竞争,越来越明显地集中体现为品牌的竞争。

从国内来看,2017年起,国务院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品牌竞争的城市赛道上,深圳、上海等先行城市早已率先起跑。

比如,深圳已涌现了华为、平安、正威、腾讯等世界500强品牌企业。2017年4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在深圳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品牌馆”。2019年,《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性城市。”

去年5月,上海发布《关于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培育质量优势、提升品牌活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强化工作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23条政策措施,提出“3个100”,打造更多引领消费潮流、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色的上海品牌,通过树立质量标杆,鼓励各行各业提升质量、追求卓越,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品牌价值高的企业和品牌,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品牌经济是青岛最具特色的本土优势之一。随着“青岛金花”战略的实施,拉开了青岛品牌建设的序幕,海尔、海信、青啤、澳柯玛等一批“青岛品牌”驰名中外。从企业品牌出发,青岛的品牌矩阵逐渐由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向政务品牌和社会各领域延伸,成为中国的“品牌之都”。

blob.png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这些年来,青岛“品牌之都”的传统优势并没有得到可持续发展。品牌建设“点高面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品牌500强中,青岛入选品牌数量仅为上海的43%、北京的21%,且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领域。从2010年至2020年,中国品牌进入世界品牌500强的数量从17个上升至43个,青岛却一直仅有海尔和青啤入选榜单。

显然,这样的表现与青岛城市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并不相符。

直面新一轮品牌竞争,作为品牌建设上的“先行者”,青岛必须保持锐气和闯劲,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唯恐失之交臂的危机感,全力开启品牌强市建设新征程,让“品牌之都”再创辉煌。

要全力挖掘塑造城市品牌。2018年以来,随着上合峰会举行,青岛全面开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征程,各种积极因素厚积成势,青岛站在了国家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深入人心,城市品牌大放异彩。要将青岛作为一个整体品牌进行规划和策划,深入挖掘城市独有的个性资源,加强整个城市的整合营销和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之都”的区域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blob.png

品牌经济本身就具备创新的特征,任何品牌的活力无不来自于创新。实现品牌引领新突破,要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品牌。开展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实施“品牌伙伴成长计划”,支持青岛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争取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在细分行业中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打造一批行业领先的特色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新一代青岛金花、“青岛农品”、先进性评价“青岛标准”、省级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等品牌评选和培育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品牌价值评价测算、品牌产品自愿性认证、产品标准自我公开声明活动,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自主品牌的创新内涵和附加值,推动质量水平迈向国际高端。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3个“不够强”到越来越强,以至成为“强者中的强者”,青岛将在质量、标准化、品牌三个维度上精准发力,在“十四五”这一关键发展期,以更务实有力的姿态深度掘进,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支撑,不断塑造新竞争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

作者|周建亮 傅春晓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即墨古城南城门光影秀暂停开展 恢复时间另行公布

2021-02-22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加快总投资6838亿元的703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西海岸吹响攻坚突破冲锋号

2021-02-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山海之间 快乐骑行 青岛推出三条骑行线路

2021-02-22    蓝睛

5月1日起实施!青岛新修订的这部《条例》跟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2021-02-21    青岛日报

如期开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返校时间敲定

2021-02-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天气即将上演“大逆转”!冷空气今晚驾到,明天降温大风,24日还有雨

2021-02-21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人才利好!青岛这个区人才共有产权房申请条件放宽

2021-02-21    青岛主城

2年!5批!757人!这一前所未有的创举,为青岛带来了什么?

2021-02-20    青报观象山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