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开局,犇!犇!犇!前排城市起步“姿势”令青岛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
开局决定全局,起步决定后势。新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牛年伊始,各地就开启了狂“犇”模式,拿出了“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牛劲。
这么优秀,还这么努力,尤其是心气高,见事早,行动快,决心大,干劲足,措施实,这些城市的开局起步做法值得青岛学习借鉴。
01
大手笔谋篇布局
目标是行动的灯塔。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面向“十四五”,各地的心气儿都很高,新春伊始,都迫不及待谋篇布局。
能用“大”来形容的城市,在全国为数不多,大上海、大武汉当之无愧。
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
其中,“新城发力”,就是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要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开局之年,尽快推动战略意图的落地转化,关乎上海的城市功能与未来发展。2月18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实地调研“五个新城”建设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围绕“十四五”开局起步,推动“五个新城”建设这项全市重大战略任务加快落地落实。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重塑,推动要素资源的科学分布和高效组合,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畅通经济循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加快建设“五个新城”,是着眼大局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符合发展趋势、拥有难得机遇、具有良好势头、具备扎实基础,势在必行、正当其时。
2月18日,新春首个工作日,武汉召开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会议向全市发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动员令。
大武汉之“大”,不只是面积之大,更要大在规模和作用,强在功能和实力,不断提档升级、争先进位。面向“十四五”,武汉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是认清大武汉基础、条件和优势下的城市能级再跃升,是驱动城市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武汉曾经一度面临着城区分散、难以协同、粗放发展等问题,但面向“十四五”的武汉,目标高远,定位明确,路径清晰,值得期待。
青岛市域广阔,相当于2个上海、1.5个武汉,发展空间更为广阔,面向“十四五”更为从容。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主城区扩容扩能,打造西海岸新区、即墨、胶州三大主城片区,加快蓝谷、董家口、姜山、南村四大功能性战略节点建设,推进平度、莱西全面跃升,持续优化湾区大都市空间布局。
上海的今天就是青岛的明天。开局之年,青岛要站在未来看今天,学习借鉴上海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城市发展集约化、精细化,绝不能再搞“摊大饼”式的粗放发展模式。
02
担当作为,作风过硬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打硬仗离不开硬作风。开局之年,各地纷纷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2月19日上午、下午,上海分别举行市委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巡视整改工作动员会。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抓好巡视整改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是必须答好的“政治答卷”,是上海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重要动力,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
2月18日,杭州市举行全市深化作风建设暨综合考评大会,以“学改转优”为主题,深入开展数智攻坚年、狠抓落实年活动,推动“十四五”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指出,“学改转优”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其中学是前提、改是载体、转是目的、优是保障。
长三角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和活力的城市群之一,上海是名副其实、难以撼动的“老大”,其他城市只能争第二。目前,苏州以“2万亿+”牢牢占据第二的位置,但杭州显然不甘于做第三。就目前而言,站上数字化风口的杭州发展势头与后劲都好于苏州,与苏州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缩小。
“十四五”时期,面临“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重要窗口期的杭州提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十四五”力争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8万元。杭州的气魄相当大。
进入“十四五”,青岛发展的平台、空间广阔,机遇叠加,前景美好。这个机遇,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开放发展大势的不断积聚释放,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全面战略部署,是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签署带来的发展红利,等等。
面向未来,青岛要努力迈入中国除直辖市之外城市的第一方阵,要进一步巩固在全省的龙头地位,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作出与禀赋相匹配的更大贡献。
时代发展的机遇摆在面前,能不能干出开放创新改革更大的实效,关键就看抓落实的能力。青岛必须拿出更加实干的作风、更加过硬的本领、更加饱满的热情,锚定目标,聚力攻坚,攻出成效。
03
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是调结构、促转型、打基础、增后劲的重要抓手,是撬动城市未来的“支点”。开局抓项目建设,成为各地的“必选动作”。
2月19日,苏州工业园区举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2021年工作动员会,100多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800亿元,此外近百个优质项目集中开工、竣工、入驻。
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传奇般的存在。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2900亿元(如果与城市放在一起排名,可以排在兰州之前,位列全国第95位;与山东东营大体相当),同比增长约6%;进出口总额920亿美元(与青岛进出口总额大体相当);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增长100.6%。
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坚持科学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聚焦创新发展、人才汇聚、产业转型,瞄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在全球范围汇聚配置创新资源、引进优质项目。
2021年,苏州工业园的目标是:新增瞪羚企业100家、独角兽及准独角兽企业20家、上市企业10家以上;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GDP比重超35%;力争全年产值总规模超3100亿元……这些指标随便拿出一个,都与一个城市有一比。
2月20日,时隔一天,苏州高新区举行奋力谱写“两区一前列”新篇章动员大会,集中开工项目48个、总投资452亿元,集中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260亿元。
连续两天的项目集中开工,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都亲自出席并讲话,足见对项目建设的高度重视。
2月20日的长沙“新春第一会”别开生面,尽显新气象。上半场,不在会场在现场——71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17.36亿元,掀起了项目建设新热潮。下半场,会场变“战场”——长沙市委、市政府围绕“三高四新”战略,抛出“作战图”,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
2月20日,2021年河南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集中开工项目2772个,总投资1.6万亿元。其中,郑州市开工项目274个,总投资2029亿元。
郑州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努力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赋能增效,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5330个,2021年拟实施重大项目1996个,年度计划投资7000亿元。
青岛把2021年确定为“项目落地年”,就是要用实打实的项目建设开局起步,提振信心,宣示决心,培植城市未来。
2月19日,青岛举行全市“项目落地年”调度会议,这是一次调度会,也是动员会、誓师会。只有切实增强抓项目促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狠抓工作落实,才能筑牢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才能让青岛在激烈竞争中立稳脚跟。
04
比学赶超,进位争先
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已经成为城市成长、向更高处攀登的“必修课”。
2021年的第二个工作日,上海市委召开新年首个季度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奋发有为、奋勇争先,努力实现“开门红”,关键就是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
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主动、激发“赶”的动力、强化“超”的追求。这四个字,正是上海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也是推进具体工作的基本方法。
“比”,就是上海要对标先进,“和强手、高手、能手同台竞技,在比较中找差距、强动力”;
“学”,则要打破各种门户之见,“善于集各家之长,创自己之新”。
“赶”“超”,则意味着“要见贤思齐、加快发展,以奔跑者的姿态加速发力,不断补好短板;要突破超越、奋勇争先,努力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这么优秀的上海,历来是别人学习追赶的目标,却把“比学赶超”上升到“方法论”层面,令人敬佩。
2月18日,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第四年召开全市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对标找差再出发、创新实干再突破,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首位担当。
三年来,南京持续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从认识到方法再到实践全方位学先进赶先进,在对标先进中厘清了南京发展的坐标取向。以GDP超万亿城市和国内外先进城市作为参照系,从位次、体量、结构、短板、优势五个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
在比学赶超过程中,南京实现了进阶,表现令人惊叹,相当“励志”:
地区生产总值3年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2020年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增速始终位居GDP超万亿城市前列;全市人均GDP超过2.4万美元,在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多个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通过持续深化,久久为功,南京已经把对标找差作为系统性、基础性的工作方法,推动城市全面争先进位。
与南京相比,青岛曾一路领先,到2010年时还领先152亿元,但到了2020年,已经落后南京了2417亿元。南京的学习精神值得青岛学习借鉴。
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沙的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长沙GDP达到12142.52亿元,在全国的排名超过郑州,上升至第15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湖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指出了长沙的危机感:“在‘万亿俱乐部’中,当前排在长沙后面的几个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与长沙咬得很紧,可谓前有劲旅、后有追兵。开局之年,长沙要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迎着春风‘犇’向高地。”
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才能明晰自身的发展方位,找到优势、短板和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力。
青岛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早在上世纪90年代,青岛就提出“学上海、赶大连”,引发了一轮高速发展期,几年时间即在关键指标上超过大连,至今仍为岛城人津津乐道。
这些年来,走出去向先进城市学习,也是青岛进步的“阶梯”。从效果看,学习对标极大地开阔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认识到了不足,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对城市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青岛这座城市发展到今天,如果不找新的标准、新的目标,就会满足于过小日子,小富即安,固步自封,就不能够发挥引领的作用,青岛应有的发展内涵和发展优势就不能充分地释放出来。
面向“十四五”,青岛必须要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在比学赶超中实现更大的发展,展现更大的作为。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