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市!“十四五”时期青岛将以质量提升塑造竞争新优势
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青岛将以质量提升塑造竞争新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
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召开。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2月20日,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杰通报了全市“十三五”期间质量工作情况。“十三五”期间,全市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促转型,在质量治理、质量提升、质量共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当前,青岛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阶段,“十四五”时期,全市将以质量提升塑造竞争新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全方位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质量支撑作用更加有力
青岛有着良好的质量发展基础和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培育了海尔、海信、青啤、中车四方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品牌企业,被誉为中国的“品牌之都”。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和“标准化+”战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中国质量奖1个、提名奖4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5个、获奖个人5名。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4年保持在97%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100%。即墨区、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入选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高速列车研发制造产业、家电电子及船舶产业、海藻生物产业获批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名牌产品达68个、山东名牌产品达700个、山东省服务名牌达256个,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主导或参与147项国际标准、1300余项国家标准,发布电冰柜、激光电视等13类青岛先进性标准。此外,企业质量认证覆盖率、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等指标全部位居全省第一。
质量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五年来,全市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质量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各级各部门出台《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100余项政策措施,推动社会生产要素向高质量发展集聚。市级财政用于质量品牌、标准资助的资金达1.2亿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全市将质量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重要指标,对质量安全实行“一票否决”。五年来,持续聚焦质量提升、持续加力质量安全,形成了12类、35项评价指标体系,市政府连续五年开展对区、市政府质量评议,涌现出西海岸新区楼宇电梯全生命周期保险统保、平度“票溯达”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等多项在全国具有推广意义的工作经验,我市也连续三年蝉联省政府质量考核第1名。
质量提升成效不断增强
五年来,各级各部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高质量和效益,形成独有的比较优势,质量强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区市发展特色纷呈,如,市南区出台惠企服务政策30余项,落实资金近千万元;崂山区在全国首创“一三三”智慧监管机制,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部门措施成效显著,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成为青岛新的城市名片。
“四大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对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特种设备“四大安全”,实行“四个最严”要求,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完善疫苗管理机制,对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使用质量全覆盖检查,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100%。青岛本地企业的产品合格率97.6%,全市特种设备连续四年零事故。
质量共治氛围不断提升
五年来,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形成的质量共治氛围愈发浓烈,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成为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海尔、海信、青啤、青岛港、青建5家企业发起成立青岛市质量发展促进会。全市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40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全市高科技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过会及上市公司66家,居全省首位。2020年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30,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质量基础体系不断完善。连续举办两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率先实施标准先进性评价。大力倡导质量文化建设,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打造十条示范街、千家示范店、万家承诺店。我市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消费环境排名中跃升至第3位,位列全省第一。我市区域品牌发展指数达到91.03,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质量文化,用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青岛大学、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组建了青岛市质量科学研究院,为企业、产业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基础性研究,为青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提供理论支撑。
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质量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质量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国一流,构建青岛质量发展新高地,赋能青岛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生命线,是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我市将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全面提高各行各业质量水平。产品质量方面,关键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产品的内在质量、外在品质,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发展数字经济,更好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
服务质量方面,重点是加快提质增效。全面提高服务行业质量和水平,餐饮、娱乐、商贸、医养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要向品质化转变;港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要向专业化发展;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要向规范化便利化发展。工程质量方面,努力建设精品工程。今年是全市的“项目落地年”,要提高项目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争取把每个重点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
大力加强品牌城市建设
品牌是质量的标志,体现了产品竞争力,也是城市形象名片。品牌经济是青岛最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我市将把品牌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实现品牌引领新突破。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品牌,开展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实施“品牌伙伴成长计划”,支持全市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争取培育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优化青岛品牌培育与推荐活动,增强驰名商标、老字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支持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参与全球品牌战略重组。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挖掘塑造城市品牌,探索将青岛作为一个区域品牌进行规划和策划,加强整个城市的整合营销和战略定位,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之都”的区域影响力和国际形象。大力宣传推介青岛品牌,提升青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美誉度。做好品牌保护,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进胶东经济圈知识产权一体化工作机制建设,形成区域保护合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我市将把标准化贯穿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标准带动城市发展上水平、创一流。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以工业领域标准化建设为基础,聚焦智能家电、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抢占标准“话语权”,巩固产业优势地位。推动标准体系由工业向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拓展,全面发挥标准引领带动作用。
强化地方特色标准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和优势企业参与标准体系构建,实施标准“领跑者”行动,不断推动青岛标准先进性建设。瞄准国际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定和实施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增强我市企业标准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标准国际交流,打造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以标准国际化带动装备、技术、服务、品牌走出去。
着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基础,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重视发挥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基础性作用,推动质量水平提升。加强质量基础平台建设,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配套建成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协同运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质量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国际检验检测联盟,建设山东自贸区检验检测集聚区青岛园区,努力形成“一个标准、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培育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
质量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建设质量强市的基础。紧盯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大监管力度和频次,及时排查质量隐患,建立完善全过程、可追溯质量监管体系,倒逼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对事关群众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农产品和重点消费品质量问题,依法严惩。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质量监管领域的运用,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升监管效果。
打造多元共治“大质量”格局
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行各业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对标先进城市和地区,做好“十四五”全市质量工作的规划研究,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新高地。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质量强区(县)、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等工作。
企业是质量工作的主体,积极应用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发挥首席质量官和首席品牌官制度导向作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高质量供给和高质量产品,当好共建质量强市的主力军。全方位加强质量教育宣传示范,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宣传优秀品牌产品,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监督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全市质量发展水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春晓)
相关链接
第六届市长质量奖获奖和提名奖单位(16家)
卓越奖(5家):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空港商务发展有限公司
青岛超银中学
青岛中建联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创新奖(5家):
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三利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
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海纳光电环保有限公司
提名奖(6家):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青岛琅琊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市市北区福山老年公寓
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国信城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质量工作典型案例
崂山区
近年来,崂山区持续开展质量强区建设,把质量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质量工作连续4年获得全市A类考核等次。设立崂山质量奖,培育出全市唯一的中国质量奖和1个省长质量奖、7个市长质量奖、28个崂山质量奖;配套奖励最高达到300万元,崂山质量奖奖励30万元,力度均为全市最大。
青啤
青岛啤酒始终将质量作为立业之本、强企之基,打造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和“青岛名片”。借助工业互联网赋能,青岛啤酒率先搭建了私人定制平台,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研发“精准解码”、制造“精准发力”、销售“精准导航”、平台“精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