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青岛港打响春节生产大会战 自动化改造大显身手
大年三十,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港近万人坚守岗位,打响了春节生产大会战。与此同时,借助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这座百年大港也正在悄然变化,变得更加“聪明”。
2月1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控制中心轨道吊司机坚守岗位。傅学军 摄
在山东港口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QQCTU),经过自动化改造的轨道吊井然有序地搬运着集装箱,几百米外的自动化控制中心,轨道吊司机坐在屏幕前根据现场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和实时视频,动动操纵杆,就实现了精准无误的抓取。而在过去,人工轨道吊司机要爬上25米高的操作室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夏热冬寒风雨无阻,甚至吃饭喝水也不能下来。
“改造之前,一人操作一台轨道吊,在上面一待就是12个小时,劳动强度非常大。改造之后,在自动化控制中心就能轻松完成工作,一人操作3台轨道吊,单人效率提升200%。”QQCTU固机主管张峰介绍。
就在春节前夕,QQCTU累计完成了39台人工轨道吊改造工作,该系统整合了国内外先进的视频流识别、光电感应、超声波探测、红外线扫描、图像识别等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实现了生产操作模式的根本性变革。QQCTU也由此成为沿海港区轨道吊自动化改造数量最多的单体码头,成为传统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升级的标杆。
“原先一名轨道吊司机需要大量练习才能练成绝活,出徒要一两年时间;现在设备采用自动运行模式,操作人员只需在最后的对箱时进行人工干预,最快培训几个月就能熟练操作。”在QQCTU轨道吊司机姜瑜看来,自动化改造还大大缩短了人员培养的周期。
智慧港口建设是当前港口行业的大势所趋,除了发展自动化码头之外,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也是重要的路径,而且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小等优势。据悉,整个QQCTU的85台人工轨道吊预计在2023年前全部实现自动化操控,能够节约60%以上的人工成本,极大地缓解轨道吊司机长期紧缺问题。
张峰告诉记者:“人工轨道吊自动化改造成本低、效果好、推广性佳,特别适合传统码头向智慧绿色港口的转型。我们也在向‘连钢创新团队’学习,自动化码头很多前沿技术目前已经在传统码头延伸应用,例如激光扫描、视频流识别,等等。除了桥吊、轨道吊进行自动化升级,今年我们还要研究无人集卡的应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