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防疫该备哪些药?海慈中医专家为您列好清单
青岛新闻网2月10日讯(记者 李丽涛 通讯员 李均雁)春节将至,各地疫情防控措施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为使大家在春节期间多一层健康屏障,海慈医疗集团中医适宜技术中心主任、治未病科主任戴淑青为广大市民带来了这几种防疫常用药物和外治方法。
据戴淑青介绍,中医辨证论治的理念以及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传染性较强的疫病,中医历来强调防重于治,其完整的防疫体系即辟瘟、净秽、普济、辨治,也就是预防、消毒、广泛施药、重点治疗。本次新冠疫情中,国家及各地区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相关诊疗方案涉及水煎剂、代茶饮、熏蒸、香囊、食疗、足浴、香薰等多种方式。
中医药防疫不只是单纯针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更多关注于发病的人体本身,故中医防治疫病包括扶正与抗邪两方面内容。
一.内服方药类
扶正类
1.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出自元代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效为补肺益气、益卫固表,适用于肺卫气虚型易于感冒及自汗人群。
2.贞芪扶正制剂
贞芪扶正制剂为女贞子、黄芪的提取物,其中黄芪益气健脾,女贞子补肾养阴,适用于证属气阴两虚的免疫力低下人群。
祛邪类
1.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由广藿香、紫苏、茯苓、白术等13味药组成,本方以祛邪为主,兼具扶正之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其列为处于医学观察期并伴有乏力与肠胃不适者的推荐方药。
2.连花清瘟胶囊
连花清瘟胶囊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13味中药组成,功效为清瘟解毒、宣肺泻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其作为处于医学观察期并伴有乏力与发热者的用药。
内服防疫方药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药物内服历来是预防疫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并不建议健康人群盲目服用。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说:“什么不适也没有,也没有感染暴露风险,则不鼓励人人都吃药”。由此可见,无论“扶正”还是“祛邪”,防疫方药的使用都应当基于辨证论治,对证用药。
二、外用方药类
1.香佩疗法
是指将药物佩带于衣帽、鞋袜或饰物上,通过呼吸道发挥防治作用的保健方法,佩戴香囊是最常用的形式。治未病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在传统香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体质推出5款香囊,供市民和患者选用。健体防感香囊具有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之效。成人可佩带在胸前,孩子可挂在脖子和腰的周围,或用别针固定到衣服上,夜间摘下放于枕边。
2.熏药疗法
熏蒸疗法广义上包括烧烟熏、蒸气熏和药物熏蒸三法,其中烧烟熏在疫病预防中最为常用,中医预防杂气、毒气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芳香辟秽”。利用芳香气味穿透性强、芳香类药物有其独特的作用途径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可以点艾条、苍术,燃烧出气味,用芳香之气驱逐可能带毒的浊气。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止血及抗凝血、抗过敏、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艾条烟熏用艾条按每100平方米1条、或苍术饮片约15-30克的份量,在室内燃烧、烟熏。注意熏蒸期间人不要逗留在室内,熏蒸完毕后彻底通风再进入房间。
3.药浴疗法
药浴疗法是指中药加水煎煮,取药液洗浴局部或全身的外治法。现代研究表明,药浴环境中的湿热能够刺激机体的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自我防御功能和免疫力。治未病科推出3款足浴粉,可供不同人群选用。手足偏凉人群,可1-2天沐足1次,煎取药液1000-1500ml,再加入温水或冷水,水温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水深浸过脚踝10厘米为佳,足浴时间15-30分钟(可适当倒入热水保持水温),以身上有微微温热感或微微汗出为佳,足浴后擦干双脚(可免清洗)。
4.穴位保健
可选择足三里、气海、关元等重要强身壮体的保健穴位,经常施灸、按摩等,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以达到防病祛疾的目的。每穴按揉操作50~100次,每次操作以穴位感到酸胀或发热感为度,建议每日早晚各一次。每穴每次艾条悬灸10分钟左右,建议每日施灸1次。
居家除了避瘟驱邪、隔离服药以外,应保持适度锻炼,八段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坚持锻炼可以对全身脏器起到按摩作用,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呼吸,舒畅情志,是国家卫健委推荐的全民防疫健身运动。
“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疫情的预防,戴淑青主任提醒,中医更重视自身正气的调摄,即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包括坚持规律的生活,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与习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维持平和、健康、积极的心态等,都可以使机体正气强盛,以抵御外邪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