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过大年!听听他们的故事……
我在青岛过大年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春节,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于每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意味着故土、至亲与团圆。平安健康才有团圆,这个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很多在岛城工作的异乡人选择了留青过年。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距离隔得了人,但隔不了亲情和思念。为此,晚报派出多路记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留守青岛的异乡游子的思念,听他们讲述自己在青过年的故事。
公司白领刘少云、张健宁
父母贴心叮嘱,“过年别回来了”
“临近年底,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今晚可能要加班到很晚,所以先出来就近吃个饭。”昨晚6时15分,崂山丽达商业街上,张健宁和同事刘少云结伴出来吃晚饭,与公司许多同事一样,这个春节假期,他们都选择留青过年。
“我老家是黑龙江的,我对象是温州的,今年是我们结婚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按说应该回我对象家过年的。但考虑到春节假期回来后,公司就要安排我出差,老人担心返乡一趟会影响我后期工作安排,主动提出让我们别回去了。”已经在青岛工作了6年的刘少云说,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外地过春节。
儿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为了让小两口在青岛也能过个好年,两边的老人提前寄来了各种年货,让远在异乡的孩子也可以尝到家乡的味道。
“爸妈不仅不让我们寄年货回去,还给我们寄了很多年货过来,温州的鸭子、东北的大米、黑木耳。”刘少云说,自己的这个春节假期,已经被妻子安排得“明明白白”,他计划利用几天时间,亲手为妻子制作一款包。
“我们家俩孩子年龄比较小,老人担心路上不安全,主动提出让我们别回去了。”老家在潍坊的张健宁,虽然回家比较便利,同样选择了留青过年。
“老人也特别理解,再三叮嘱我们工作要紧不用回去。”在青岛已经工作了6年的他,这已经是第三次春节不回老家。
“我们老大是2017年腊月二十六出生的,腊月二十九中午才出院,那一年的春节我们就没有回家;去年春节老二才刚刚半岁,同样考虑到孩子年龄比较小出行不方便,我父母来青岛过的年;今年春节本来想着爷爷奶奶好久没见到孩子了,趁着假期回去看看老人认认亲戚,又因为疫情而留在了青岛。”
张健宁说,其实之前家里老人对孙子孙女回老家过年充满了期待,还没进腊月门,孩子奶奶就为俩孩子做了新棉衣,买了玩具,囤好了孩子们喜欢的零食。“我妈喜欢喜庆的颜色,给俩孩子做的棉袄都是喜庆的大红色,一样的样式不一样尺码,预备着孩子们回老家拜年时穿。”
一家人决定春节不返乡后,张健宁的母亲又把这两套新棉衣、几套新秋衣秋裤和玩具、零食一起寄到了青岛,同时一起抵达青岛的,还有老人对孙辈的疼爱和对儿子的思念。(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王晓雨)
便民蔬菜店店主孙秋芳夫妇
春节不打烊,服务老邻居
2月3日晚8时30分,路上的行人逐渐稀少,往来的车辆在昏黄的路灯下穿梭,不少店铺已经关门歇业,宜阳路92号楼楼下门头房的一家便民蔬菜店仍然亮着灯。小店经营者孙秋芳和丈夫才坐下来吃着简单的晚餐,这是夫妇俩一天中难得的休息时间。
今年50岁的孙秋芳与丈夫孙金刚经营着一家便民蔬菜店,临近春节,她与丈夫商定,带着孩子就地在青岛过年。
“春节期间,咱也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老人在家有哥哥照顾着,过了年再去看他们。”孙秋芳告诉记者,20多年前,孙秋芳与丈夫从老家高密来到青岛,经过不懈努力,夫妇俩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蔬菜生鲜便利店。由于临近居民社区,且菜品新鲜,经济实惠,附近的居民不用大老远去市场超市,下班买菜十分方便,一来二去,附近的居民和孙秋芳夫妇变得十分熟络,夫妇俩还经常为不方便下楼购菜的居民免费送货上门。
“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这附近的小商铺都关门了,只有我们还坚守在这,成了附近居民采购的根据地。”孙秋芳介绍到,小店虽然不大,却是品种齐全,每次丈夫孙金刚进了货,她都要仔细分门别类地摆好,哪些蔬菜生鲜受居民欢迎,孙秋芳都“门清”。今年过年,夫妇俩选择就地过年,特意多上了些货品。
“过年了,我们小店不涨价,大差不差挣一些就行了。以前觉得开这个小店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现在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也感到为社区的居民做了点贡献。”孙秋芳说。
在青岛扎根生活以来,孙秋芳和丈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家看看老人。“老人年纪大了,想跟他们视频通话很难,只能打电话听听声音,了解一下他们身体情况怎么样。”说着,丈夫孙金刚拨通了老人的电话,可能老人已经休息了,电话并未接通,没有听到老人声音,孙金刚略显失望。
因为春节不能回老家,孙秋芳和丈夫在备足货品的同时,也为远在老家的老人准备了红包和年货,让弟弟捎回老家。“今年我们两口子带着孩子就在青岛过年了,希望老人能够平安健康,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于娜)
在青开店的福建茶商简小叶
牛年最大的心愿是家人健康快乐
来自福建漳州的简小叶在李沧茗茶广场经营着一家茶叶店。自2008年来青岛创业以来,今年已经是简小叶在青岛的第十四个年头。往年春节,简小叶都会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今年,简小叶决定留在青岛过年。
“从内心来说当然很想回家与父母、孩子团聚,但我们减少一些流动,就能为社会减少疫情感染的风险,为国家疫情防控做贡献。”简小叶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只要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社会才能正常运转,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8年,18岁的简小叶跟着亲戚来到青岛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打拼,曾经那个懵懂的小姑娘如今已经在青岛茶领域收获了自己的新天地,她不仅在东李茗茶广场开出了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大型茶叶门店,更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茶叶品牌“简小叶”,并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他们成为了简小叶的忠实粉丝。简小叶出生在一个茶叶世家,她的爸爸妈妈和姐姐在家里照顾茶园,生产的茶叶由简小叶在青岛的门店销售。
每年春节前夕,都是简小叶最为忙碌的时刻,记者在门店看到,店里到处都堆放着等待被领走的礼品。“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近两个月基本上没休息过。”简小叶告诉记者。去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店里的生意带来了一定影响,春节前夕的消费高峰挽回了去年的部分损失。
简小叶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孩子。现在她一个人在青岛奋斗,但每天都要与远在家乡的孩子们视频聊天,孩子们灿烂的笑脸给了她奋斗的新动力。简小叶说,“在即将到来的牛年,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康,孩子们快乐成长,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李沛)
BOBO美发沙龙店主谢云波
要好好陪孩子,玩遍青岛景点
从海口路走进麦岛家园小区,街角一排小店,最旁边的BOBO美发沙龙,红白蓝灯柱闪着光,不大的店里顾客坐得满满的,洗头、剪发、烫染,这就是谢云波的小小理发店。来青岛20年,他摆过摊、端过盘子、当过学徒,今年是他第一次不回家过年。小小的改变也给他带来一丝期待:终于有机会好好领着孩子们在青岛玩玩了。
谢云波今年36岁,算是个“中坚青年”,社会阅历已然很丰富。考高中时成绩不好,只能上个职高,他索性直接出来打工了。“觉得这样更能学到东西,还能挣钱。”初来青岛,没有技能,他只能和堂哥一起摆地摊,中山路、五四广场、香港路的路边都留下过他的身影,手串、藏银饰品,啥都卖过。后来他找了个饭店打工,从跑腿的做起,慢慢当了服务员、经理,又自己和亲戚合伙开了面馆。“五花八门,啥都干过。”
来回折腾几次,21岁时谢云波又成了待业青年,没有工作,闲着没事的他陪女朋友去店里理发,认识了女友的理发师。看着理发师手中剪子、吹风机翻飞,一个个漂亮发型做了出来,他很是羡慕:“感觉他们穿得时尚,发型独特,紧跟潮流,要不跟着学理发吧?”这个想法冒了出来,他跟在理发师后头“死缠烂打”,终于在这个店当了学徒。
理发赚的是辛苦钱,对刚入行的学徒来说就更辛苦了,晚上9时关门,他们还要继续留在店里练手,剪发、吹发、染发,怎么用卷发棒,怎么用梳子,谢云波经常练到半夜12点才回家。回忆起当时,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我自始至终都很喜欢理发这个行业,当时也年轻,回家吃个夜宵,早上一觉睡到8点,精力也能恢复过来。”
吃苦耐劳,反复练习,师傅对谢云波评价很高,一年多他就出师了,先后在三个店做理发师,9年前他得到所在店店长的赏识,分了不少股份,一起经营,这也成了他创业的起点。2014年,他的BOBO美发沙龙在海口路上开业,终于“当了个小老板”。如今谢云波在中南世纪城买了房,买了车,当年的女友也早就成了媳妇,生了两个孩子,“在青岛有了自己的小家。”
出来20年,这是谢云波第一年不回家过年,他老家在济南商河,离得不远,但今年情况特殊,“在家待不了几天,不如不回去了。”老家有哥哥,父母也一直在青岛帮忙带孩子,前些日子刚回家,他觉得不算太遗憾。更重要的是,他终于腾出大把的时间好好陪孩子了。“以往回家也就是串门,吃饭,喝酒,顾不上孩子。”平时更是忙得披星戴月,趁着在青岛过年,他计划要好好带两个娃去景点转转。“青岛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都没怎么玩过呢。”(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