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海仪所研究发现,黄渤海海水十余年来逐渐变浑浊
2021-02-04 05:30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3日讯 近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洋遥感团队在黄渤海海水透明度及其影响机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黄渤海海水透明度10余年来呈下降趋势,具有透明度近岸区域低、远海区域高,冬季低、夏季高的分布特点。
水体透明度是描述水体光学性质和水质评价的重要参数,能够直观反映水体的浑浊程度,与水体中的固有光学性质、浮游植物生物量、悬浮颗粒物、盐度等密切相关。科研团队根据水下能见度理论,利用2003—2019年的卫星遥感数据,发现黄渤海海水透明度的变化主要受海水中的悬浮物、叶绿素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等光学组分影响,光合有效辐射、海表温度、海表盐度和海表风速是引起水体透明度变化的协变量。
海洋遥感团队负责人禹定峰表示,人类活动影响着黄渤海海水光学组分,成为海水透明度逐渐下降的重要因素。研究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和驱动机制,对水环境变化、水体光学参数、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遥感团队由潘德炉院士引领,主要从事海洋遥感机理、海洋生态环境遥感、卫星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等方面的研究。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大面积、动态覆盖等优势,能弥补传统测法耗时长且费用高的缺陷,逐渐成为监测水体透明度的重要手段之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