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增长13.0%,创业密度副省级城市第3!2020青岛民营经济逆风飞扬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日讯 观海新闻记者从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获悉,2020年我市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民营企业家信心持续增强,主要指标强劲增长,民营经济逆势上扬,展现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和强大韧性,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民间投资逆势上扬
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3.0%,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6.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7.5%,较2019年底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4192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全市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市场主体增量突破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2020年,全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36.22万户,同比增长14.84%,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的99.34%,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较2019年上升1个位次。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14.04万户,同比增长18.42%,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32%。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76.40万户,同比增长16.66%,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13%,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占比创五年来新高。其中,实有民营企业62.53万户,同比增长18.47%,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4.89%。
注册资本大幅提升。2020年,全市新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10600.07亿元,占全市新增注册资本的75.92%。其中,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9815.55亿元,占新增企业注册资本的74.49%。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实有民营经济注册资本47950.63亿元,同比增长30.27%,占全市实有注册资本总量的70.88%。其中,实有民营企业注册资本45647.93亿元,同比增长29.31%,占实有企业注册资本的69.86%。企业户均注册资本730.07万元,较2019年底(668.85户/万元)增长9.15%。
创业密度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截至2020年12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76.40万户,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857户,位于深圳(2612户/万人)、西安(2336户/万人)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民营进出口强劲增长
民营经济外贸贡献率持续加大。2020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422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高于全市进出口增速11.3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5.9%,较上年提升6.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11.6个百分点,领跑全市各类外贸主体。其中,出口2698.9亿元,同比增长24.0%;进口1523.8亿元,同比增长12.3%。
从贸易类型看,贸易自主性较高,一般贸易方式占比近八成。2020年,青岛市民营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3337.1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同期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79.0%;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562.1亿元,同比下降18.7%;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289.7亿元,同比增长4.7%。
从主要贸易对象看,对东盟进出口跃居首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幅明显。2020年,青岛市民营企业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进出口740.0亿元、567.7亿元、516.8亿元、318.5亿元和25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5%、20.5%、29.0%、19.3%和20.4%,对上述五者进出口合计占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56.6%。此外,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387.2亿元,强势增长42.2%,占比由上年的30.6%提升至32.9%。
从贸易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增长,猪肉、铁矿砂进口呈快速增势。出口方面,出口机电产品1063.8亿元,同比增长33.3%,占比39.4%;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732亿元,同比增长27.2%,占比27.1%;出口农产品287.5亿元,同比下降0.7%,占比10.7%。进口方面,进口农产品440.8亿元,同比增长17.4%,占比28.9%;进口铁矿砂197.7亿元,增长36.8%,占比13.0%;进口原油170.7亿元,同比下降14.1%,占比11.2%。
税收继续成为主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146.8亿元,同比增长1.2%,高于国内税收4.3个百分点。5月份以来,税收降幅逐渐收窄,11月以来,民营经济税收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民营税收占同期全市国内税收总额的比重超六成,税收贡献率持续加大。全年预计新增减税降费340亿元左右,税收减免、延期缴纳、优化退税等宏观政策持续发力,为加快生产恢复、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内生动力。
吸纳就业持续向好
坚持优化服务供给,实施稳岗新政,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36.97万人,同比增长11.33%,高于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4个百分点,占就业总量的82.62%。民营经济社会贡献继续加大,成为我市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为0.67:31.32:68.01,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0.14、-0.82、0.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接近七成,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平台思维持续赋能
平台资源持续赋能。2020年,新认定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7个、小企业产业园20个。2家基地被授予“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3家平台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4家加速器(孵化器)被认定为首批“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
龙头企业加速壮大。12家企业入围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百强,比上年增加4户。10家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列全省第一、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
新锐企业爆发增长。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521家,同比增长66.30%,累计达到3274家。评选“隐形冠军”企业33家,居历年之最,累计达到112家。40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累计达到70家;42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47家。
四新企业加快成长。2020年,全市新登记四新民营企业6866户,其中,“新技术”企业1582户,“新产业”企业1082户,“新业态”企业4195户,“新模式”企业7户。截至2020年末,全市实有四新民营企业19450户,其中,实有“新技术”企业4789户,“新产业”企业5410户,“新业态”企业9226户,“新模式”企业25户。
信贷融资加快推进
从银行贷款情况看,截至2020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本外币)3301.24亿元,同比增长22.99 %,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31个百分点。其中,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本外币)1299.27亿元,同比增长40.7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11个百分点。
从直接融资情况看,2020年,我市各类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交易所债券累计融资1229亿元,民营企业累计融资额67.25亿元,占直接融资总规模比重5.47%,较2019年底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4家民营上市公司首发融资34.67亿元,3家民营新三板公司通过公开发行及定向增发融资2.58亿元,3家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融资30亿元。目前,10家民营上市公司正在推进再融资,预计募集资金93.98亿元。
2020年,我市新增过会民营企业12家,其中4家已上市,8家待发行;新增精选层挂牌民营企业2家,其中1家为全国首批暨山东首家精选层挂牌企业。截至2020年末,我市境内上市公司44家,其中民营企业28家,同比增长12%,占比超6成;新三板挂牌公司81家,其中民营企业72家,占比近9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