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点题”!刚刚,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30余处提到青岛
山东步入“两会时间”。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2月1日上午,山东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
2月2日上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省长李干杰代表山东省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整个报告分为“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2021年重点工作三大部分,时间跨度大、内涵丰富、“干货满满”。
尽管篇幅有限,但报告对青岛“着墨”颇多,直接和间接提到青岛的地方有30余处——
圆满完成上合峰会服务保障工作;
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永久落户;
成功遏制青岛突发疫情;
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支持青岛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
打造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抓好青岛国际客厅等重大平台建设;
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
建设RCEP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
办好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
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
……
“十三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山东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的五年,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五年。
作为山东的龙头,青岛在过去五年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应有的“青岛贡献”。
面向未来,青岛理应勇挑重担,奋勇向前,展现更大的“青岛作为”。
01
过去五年的“青岛贡献”
过去五年,山东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魄力和勇气,有力有序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问题,奋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转轨、生态转化,经济运行平稳健康,转型跨越蹄疾步稳,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经济发展实现根本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塑造开创新局面,“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全省生产总值连续突破6万亿元和7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7.3万亿元,与2010年相比,经济总量提前一年完成翻一番目标任务,稳居全国第三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山东贡献”与“山东担当”。
2月1日,青岛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青岛生产总值为12400.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
青岛贡献了全省17%的GDP,比“十二五”末占比(15.7%)提高了1.3个百分点。这表明青岛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看财力。2020年,山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559.9亿元,其中,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3.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接近两成。
看活力。2020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其中,青岛高新技术企业为4396家,占全省的比重为31.4%。山东独角兽企业达13家,其中有10家在青岛,位列北方第二、全国第五,总估值为197.87亿美元。
看新基建。截至2020年年底,山东累计开通5G基站5.1万个,居全国第四位。其中,青岛开通基站1.6万余处,约占全省的31%。青岛还是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
看发展环境。市场主体活不活跃是检验发展环境的关键指标。2020年,山东市场主体达到1185.8万户,其中,青岛市场主体达179.8万户,占全省比重为15%。
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多次“点赞”青岛:集中打造青岛船舶等产业集群;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实施率达到92.9%;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上合峰会服务保障工作;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永久落户;康复大学启动建设……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过努力,山东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回升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预期。
在回顾2020年工作时,报告多次“点赞”青岛:
成功遏制青岛突发疫情;青岛5G高清视频实验园等新基建项目加快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进展顺利……
02
未来五年的“青岛担当”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是山东省加快新时期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山东面临很多优势和条件,包括战略平台叠加、产业体系完备、市场潜力巨大、动能加速转换、改革持续加力等,这些都是展现山东担当、实现更大作为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作为山东的龙头,未来五年,青岛应当勇担当,敢作为。怎么做?报告为青岛“点了题”:
打造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抓好青岛国际客厅等重大平台建设;打造青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以青岛港为中心的国际航运枢纽,加快港产城融合;建设中科院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
早在2020年9月2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有关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去年12月,山东“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此番又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明确了青岛在山东未来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最大的优势是海洋人才和海洋创新能力。青岛市“十四五”规划《建议》把“奋力经略海洋,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作为未来五年要干的12件大事之一。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又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着力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响力。此番又有了山东的大力支持,可谓大势已成,青岛自当勇往直前,干出一番事业来,在全国乃至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2017年,科技部复函山东省人民政府,支持山东省建设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根据国家批复的建设方案,山东省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将以济南、青岛、烟台为主核心,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等九项重点任务,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策源地、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区和绿色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青岛应当将积极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在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路径、架构、体系”四个方面先行先试,努力打造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国家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区。
“国际客厅”是青岛集聚全球优质资源,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双循环”的创新探索。从2019年11月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揭开面纱,短短一年多里,青岛已搭建起面向韩国、日本、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客厅。
这五个国际客厅就像一个个开放的超级市场,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商会以及有意对接国际的中国地方政府、企业,提供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耦合,更好服务全省全国开放发展大局。
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国际客厅建设作出部署:加快建设黄河流域开放合作国际客厅、香港客厅和“数字国际客厅”“资本国际客厅”。此番被纳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足见青岛这一创新已经得到山东省层面的肯定,应该充分调动全省积极性,建好、用好国际客厅。
03
山东开局的“青岛步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全面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
为确保开好局、起好步,报告提出“十个聚力”,并对青岛作出要求和部署。
聚力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求突破见实效方面,报告提出,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青岛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有没有未来,能不能高质量发展,关键看科技创新怎么样。报告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足见山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增强创新平台支撑力。高速铁路发展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是国内最主要的高速列车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
目前,国内多地都在布局轨道交通产业,株洲、北京丰台等竞争力都很强,青岛想要率先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必须要有自己的杀手锏。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正是这个杀手锏。
该中心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016年9月5日在青岛设立,是集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的国际化、专业化创新平台。致力于以高速列车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开展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协同,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持续创新,促进技术扩散与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好这个中心,青岛就将立于高速列车,乃至轨道交通产业的金字塔塔尖之上。
聚力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求突破见实效方面,报告提出,推进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建设;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山东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上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目前网络部署、平台建设、企业上云等均取得积极进展,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函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支持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目前,这条新赛道的竞争异常激烈,山东必须进一步巩固提升这一先发优势,绝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去年以来,青岛抓住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机遇期,依托工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拥有世界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优势,努力营造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全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全面起势。去年12月发布的山东“十四五”规划《建议》和此番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先后明确表示,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给青岛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有了山东省和国家层面的支持,已经领先“半个身位”的青岛,只要向着目标加速奔跑,一定可以有所作为。
聚力在重大战略平台建设上求突破见实效方面,报告提出,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加快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召开上合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
山东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想要全面扩大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必须着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和上合示范区这两大国家级开放平台绝对是高能级的,而青岛则是全省、全国唯一叠加这两大平台优势的城市。
青岛要强化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平台、通道功能,放大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在整合优质要素资源中的作用。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地方经贸合作,创新与日本、韩国产业合作模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中的高地。
聚力在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上求突破见实效方面,报告提出,建设RCEP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办好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大会;充分发挥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引领作用。
作为世界上参与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RCEP的签署,青岛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链接”作用进一步发挥,这是青岛推动格局重塑、实现进位赶超的绝佳机遇。
青岛已经“抢跑”。RCEP签署仅15天后,青岛便以邮轮港区为“核心”擘画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发展蓝图,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深度开放发展的新支点城市。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加快推进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打造面向RCEP成员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支点。1月18日,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开工。青岛已经起跑,只要敢于突破,善于创新,就一定可以在RCEP地方经贸合作中先行先试,走在前排。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频频为青岛“点赞”“点题”,这是厚望,是嘱托,也是鞭策,青岛要主动“领任务”,“排工期”,用扎实的“青岛脚步”,为山东开局起步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