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阂了交往 但这里却拉近了邻居们心与心的距离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孙志文 通讯员 逄晓)
“这里我们要把笔锋铺开,把笔画写粗,这样写出的福字才有刚柔相济、行云流水的感觉……”
1月25日下午,在位于李沧区永安路52号的沧口街道邻里中心,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悄然拉开序幕。来自沧口街道沧怡路社区的居民王寿光正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教辖区的80多名少年儿童如何写福字。
作为“沧怡居瀚墨书社”的书法达人,在过去一年中,王寿光每周一都会来到邻里中心,习练书法的同时教邻居家的孩子们学写毛笔字。近日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多变,王寿光又将书法课搬到线上。他告诉记者:“以前生活在大杂院里,我跟住一个院的邻居学会了写毛笔字,现在我们都住楼房了,邻里中心成了一个‘现代的大杂院’,不仅能让我们在这里拉家常、打扑克,还能继续传承优秀文化!”
据了解,在沧口街道邻里中心,像“沧怡居瀚墨书社”一样的居民自组织还有八十多个,他们在邻里中心开设了剪纸、器乐、合唱、京剧、朗诵、乒乓球、传统舞蹈、中国式摔跤等四十多门课程,为街道的邻居们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互相关怀、学习充电的平台载体!可以说,在被疫情隔阂了交往、被病毒封锁了门院的冬天,沧口街道邻里中心正试图用别样的方式拉近人们心与心的距离。
开放管理,居民的事居民做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关键时刻,邻居的一句问候、一只援手,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因此,邻里要和谐,保持精神层面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社区公共空间的管理也是如此,需要轻“有形”重“无形”,这是沧口街道邻里中心创立之初的运营理念。
据了解,沧口街道邻里中心成立以来,并没有制定板上钉钉的制度,而是基于一种近似于“无形”的理念,立足于“群众性参与”的基本点,坚持“放开一只手,牵紧一只手”的原则——“放开”的是空间日常开放管理的这只手,交由居民自发自愿进行空间的值班管理;“牵紧”的是空间活动管理的手,严格把关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建立一年后,邻里中心的文化生活、公益服务、志愿活动等全面开花,院士港精神、自组织风采、垃圾分类常识等沁入人心,亲子烘焙、够级比赛、便民市集、老沧口物件展、非遗体验等多姿多彩的五十余种邻里活动纷纷落地,大家在奇思妙想的活动、鲜活生动的情景中,体验和感受着精心营造的温暖。
这里还活跃着1000多名“小邻”志愿者,他们都是街道的居民,是左邻右舍。在这里,他们全天候为来邻里中心活动的人们提供义务志愿服务,让“5+2、8+X”(周末正常开放,晚上时间根据居民需求开放)的“无休”运营模式从理想“照”进了现实。
整合资源,画好邻里“同心圆”
其实,沧口街道地处李沧区西部老城区,这里社区林立、人口密集、居民文化生活诉求多元,各个社区的居民活动队伍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沧口街道邻里中心落成后,整合了7个社区的活动队伍资源,形成“攥指成拳”的效果,改变了文化活动队伍的同质化现状,满足了居民们不断提高的精神之需。
以合唱团为例,过去,沧口街道所辖7个社区都有各自的合唱团,这些合唱团普遍规模小、专业弱、凝聚力不强。后来,沧口街道邻里中心将7个社区合唱团整合成了现在的“共享家合唱团”。团里目前有400多名团员,其中不乏退休声乐教师、乐团主唱等专业歌者,在他们的带领下,合唱团不仅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团队活跃度也直线上升。在过去一年中,“共享家合唱团”代表沧口街道演出十余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如果说,“各自为战”的居民活动队伍是散落在沧口街道的一个个圆点,那整合后的活动队伍则变成了一个更大、更圆、更饱满的同心圆。在同心圆里,邻居们之间的交流更密切了,圈子更开阔了,关系更和谐了!
互联互通,党建工作区域联动
沧口街道还以邻里中心为平台载体,通过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将银行、学校、地铁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类资源通过党组织连接起来,开展“签约立承诺,亮约见行动,履约抓落实,评约聚实效”共建活动,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服务共融、党员共管、资源共享。
据了解,截至2020年8月,共有20家共建单位与街道党工委签约,认领了21个党员提案服务项目和居民微心愿,引导驻社区单位依托专业优势,积极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项目。李沧区环保分局在街道邻里中心打造了环保知识体验区,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交通银行李沧二支行认领了“摔跤娃的比赛梦”微心愿,帮助辖区的困难儿童获得了去外地参加比赛的机会;交警火车北站中队建立了“少年模拟法庭”,让孩子们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知法、学法、守法。
区域内资源的集约利用,使得沧口街道邻里中心不仅是一个供居民活动的“载体”,更是一个党组织和居民之间密切联系的“导体”、一条党和居民之间和谐沟通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