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岛观察】未来医疗看青岛 RCEP试验基地崛起健康城市综合体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丁淑华)
医疗行业是片充满变革与机会的沃土,随着RCEP的正式签署,市北区超前谋划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将国际大健康产业聚集区作为先行承载区“五片区”之一,瞄准医药企业、医疗器械、研发人才、医养社区……打造一应俱全的健康城市综合体,抢占未来医疗这片“新蓝海”。
打造国际健康企业入驻中国市场的第一站
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位于孤山北片区(唐河路、胶济铁路、孤山北麓及规划长沙路合围区域),占地面积约1090亩,可开发建设用地约800亩,分为核心区、美青工业园及周边、孤山北、中商地块四个组团。2020年7月11日,集聚区正式启动,成为我国第一个健康城市综合体的首开区。
该项目将着力打造成为国际健康企业入驻中国市场的第一站,聚焦产业培育孵化,围绕医疗器械、生物诊断、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创新研发及品牌国际合作,联合飞利浦、Atricure等跨国企业和百洋创新集群生态圈核心企业,打造智慧健康创新大厦,以成熟企业带动健康产业氛围形成和资源集聚,为健康科技成长型企业建设健康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创新企业孵化集群。
项目还将建设青岛首个未来医疗场景展示中心,以日、韩、欧、美等跨国医药健康产品的集成展示、交易、体验为主,为健康企业跨境健康产品展销和未来医疗场景式体验提供新平台。
溯源头引活水,激活老城发展
国际大健康产业聚集区位于市北区滨海新区内,滨海新区作为主城核心区,是老城复兴的桥头堡,拥有范围广、位置优、载体空间大、发展机遇多等众多优势。北接流亭国际机场,南邻大港,统筹“空、港、湾、铁、园”五大资源,协调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与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聚区的产业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发展。
关于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周家伟曾表示,滨海新区是市北老城复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区域,未来,片区要在做大做强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引入发展新的产业项目,不仅要把滨海新区打造成出入主城区的桥头堡,更要奋勇争先,争做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这里地处市北区北部,辖区内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厚重的工业人文资源,以及正在加快建设的基础设施,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目前,已经基本明确以大健康、新材料、轨道交通等产业作为片区主导产业。
于2020年7月11日奠基的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是核心区的首开启动区,总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融合产业展示交易、创新孵化、合作洽谈、智慧办公、国际接待等功能,构建出国际大健康产业创新孵化和商务合作空间。开工仪式现场,市北区政府、青岛城投集团与百洋医药集团签署共建合作协议,百洋健康园区分别与20家国内外知名协会、高校、企业签约。
诸如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等项目,往往有强大的集聚性,吸引医疗器械、生物诊断、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产业、企业来此落户,形成产业集群,增强街道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众多产业的到来,也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为老城区后续的产业发展及城市更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定义未来医疗,健康城市综合体崛起
2020年9月21日,2020世界华人医师年会暨抗击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论坛在青岛举办,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内的海内外华人医师在线上、线下交流经验,除了全球抗疫话题,“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同步揭牌,落地青岛国际大健康产业化基地,“健康青岛”名片再添新名词。
据悉,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国家创伤医学中心”是我国设立的第五个国家级医学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提升严重创伤规范诊治水平,提出建立“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闭环式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的核心理念,成功构建了获国际同行认可的救治“中国模式”。
创伤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成后,将把国家医学创伤中心在技术成果、科研机构、专家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同青岛国际大健康产业化基地的平台优势相结合,共同搭建创伤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助推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
除了医疗成果落地,健康载体的建设也值得关注。千亩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占地383亩、总投资约150亿元,以产城融合为目标,规划有国际健康城市客厅、国际医疗AI中心、华医医养产业中心、上市企业总部与智慧健康样板社区五大功能板块,将汇聚千亿级医疗健康产业资源,推动健康产业领域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打造青岛城市健康产业对外交流、合作、展示的新窗口。核心区项目预计2025年底将全部完成交付,建成五年内将聚集培育企业1500余家,实现年产值1200亿,提供就业岗位20000个。
千亩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内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蓝图已初显。乘RCEP东风,市北区将在载体建设、科研成果落地、人才配套等方面同步发力,全面定义未来城市医疗服务,助推大健康产业国际化提升、跨越式发展,为青岛打造“健康城市”新名片贡献“市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