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激情建功青岛】办实事解民忧 他为市北老城复兴筑载体
【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字丨丁淑华 视频丨徐斌 图片丨姜舒骞)
“老百姓顶着寒风来了,得让他们心里热乎乎地走。”12月初的一天,张兵建接待完一对老年来访者已是晚上九点,和我们想象中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工作不太一样,白天忙碌于项目调度、现场调研、遗留问题研究,晚上接访,是他的工作常态。
张兵建是市北区城市建设更新局党组书记、局长,房屋征收安置管理中心主任。城建工作和民生改善、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息息相关,2018年8月份,这一棒正式交到了他的手中。两年多来,张兵建带领他的同事们,在完成1210户棚改收尾清零、破解31个问题项目产权证办理等难题的同时,牵头推动配套学校建设、停车场建设、历史片区改造、2429套安置房开工建设、2500户居民回迁安置、17宗土地出让等,牵头推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市北实现老城复兴筑牢根基。
虽然2018年正式接棒,但张兵建在城建局工作已有五年多的时间,他对市北区城建工作的难点痛点了如指掌。作为青岛市的主城核心区,市北区面积65.85平方公里,人口120余万,棚户区改造数量大、建房年代久远、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矛盾突出。当重担交到他肩上时,张兵建没有发怵,“难题都摆在那,我们要做的就是逐一击破,助力城区发展,为老百姓办实事。”对张兵建而言,他的初心就是为百姓干实事,这一信念让他无往不利,攻破一个个看似无解的难题。
攻坚棚改“深水区”,棚户区改造明年上半年收尾清零
老城更新过程中,棚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市北作为工业和商贸业老区,棚户区改造户数最多,占市内三区总量的70%。“困难家庭多”、“家庭纠纷”、“直管国有公房遗留问题”、“权利人失联”、“产权不清”、“析产分户”、“城中村院落补偿”,这其中随意一个标签都会对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产生很大阻力,而在市北区,这些难题都能找到案例。
时间回溯到2013年,市北区启动4万余户棚户区改造,截至2019年8月底,市北还有16个街道办事处、111个项目、1288户未完成棚改收尾。这些“老大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安置、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区环境。
房屋征收难,收尾清零更难,剩余未清零的任务都是“骨头中的骨头”。“怎么干?5+2、白加黑,每天都在一线蹲着,和街道办事处研究方案,找出突破办法。”张兵建回忆道,从2019年9月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发起“聚焦群众关切、加快棚改收尾”攻势以来,作为牵头部门,城建局充分发挥“空中部队”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和街道并肩作战、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向棚改收尾工作发起最后冲锋。
首先,城建局会同房管、法院等部门搭建了棚户区改造平台,对棚改工作进行全面把握,排兵布阵,挂图作战,压实责任,帮助街道研究解决问题,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做到政策法规靠上、宣传发动靠上、法律服务靠上、困难救助靠上、调度督查靠上。
街道则组成“地面部队”,与“空中部队”相配合,针对剩余户不同情况进家入户、走南跑北、法情结合、逐户约谈。“几乎是没有休息日的”,为全力以赴推进棚改收尾工作,张兵建和同事常常加班到夜里,反复研究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截至11月底,利用一年多时间,已完成1210户收尾清零,其中13个街道办事处全面完成收尾清零任务、97个项目完成项目清零,剩余78户计划明年上半年前全面完成收尾。
把百姓当父母,难题就不再是难题
历史遗留问题多意味着百姓意见也多,对城建局而言,解决复杂多样的信访问题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面对群众来访,有多年城建工作经验的张兵建自有一套“接访法则”。
“房屋质量好不好、能否实现尽早拆迁、拆迁后何时回迁安置、房产证啥时能办好,这些事情涉及到百姓的切身利益,非常具体直接。这就要求我们在和群众沟通时,必须扑下身子为百姓解难题做实事”。接待来访群众时,张兵建总是耐心地听对方说完,“老百姓找到我们,一定是有一肚子苦水的,他们觉着委屈,如果不让他倒完,他心里还是憋屈,根本无法解决问题。”一个小时也好,两个小时也罢,张兵建总是认真倾听完百姓诉求,再从头帮着来访者理顺,告诉他哪些是合理诉求,哪些是不合理无法实现的要求,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大部分来访者都能被安抚妥贴,连声道谢后,满意放心地离开。
这个月初,有一对70岁左右的老夫妻因为回迁房无法办理房产证的问题来访,原来,20多年前,夫妻两人拆迁后没买到房子,那个年代的拆迁服务中心便牵头,帮他们联系上了一处回迁房,当时钱已经交给对方,但回迁房的房产证一直未办理,20多年来成了夫妻两人的心头病。由于接待居民的同志没有完全掌握情况,答复问题时让老人不满意,老人就把电话打给了张兵建。听完情况后,张兵建安抚好老两口的情绪,让他们回家等结果。张兵建从各方了解完情况后,组织召开党组会进行集体研究,通过回访已经退休的经办人员以及向市不动产中心出具证明等措施,推动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难题。目前,该户居民房屋已具备网签条件,完成网签后可以办理房产证。
百姓的问题解决了,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张兵建并没放过,他找来当时接待老夫妻的同事,循循善诱指出欠妥之处,“在难题面前,咱们不能简单地说办不了或不清楚,而要告诉群众怎么办、去哪办。”他把自己的心得传授给年轻同事,“把群众当成自己的父母,事情就好办了,再难的问题都不是难题了。”
为加快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城建局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局领导包案化解制度,每件信访案件明确一位局包案领导、一个牵头科室、一个责任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梳理研究案情、推进案件解决,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解释到位、生活困难的协调帮扶到位。今年以来,城建局共化解信访积案82件,其中上级交办的56件信访积案已全部化解。
攻坚克难,探索老城复兴市北模板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作出批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2019年青岛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大势之下,作为主城核心区之一,市北区抢抓机遇,提出建设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领衔青岛对外开放的城区新风潮。
每一个城市都会面临城市发展更新的问题,如何保护、利用好老城,使其拥有新的活力,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
张兵建介绍,近年来,区城建局立足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发力。历史文化记忆片区的老城更新项目,率先于2019年启动3.2万平方米风貌保护建筑修缮工程,2020年又启动了约10万平方米风貌保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位于邮轮港区核心区的山东港口大厦项目基本完工,占地面积约1.72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11.18万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00米,总投资约14.5亿元;百洋国际健康城市客厅项目位于孤山北侧,占地面积约1.1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计划明年年底建成……项目建成后,将围绕5大赛场、17条赛道引入总部经济、创投风投、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产业,激活老城活力,打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老城有机更新样板工程。
产业发展载体如火如荼地建设,民生工程也紧抓在手不放松。
以新都心为例,2010年前后,这里还是双山脚下的一片城中村,如今,3.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通上地铁,盖起新房,商业楼宇拔地而起,成了青岛主城的置业热土,列入青岛市“千万平米”商贸区。但新都心的逆袭之路“走”得太快,教育资源的紧缺成为区域发展的“痛点”。2020年以来,区城建局加快配套学校的建设步伐,提出配套学校建设“3+1+8”目标,预计未来将为市北区提供近万个学位,今年3所学校实现竣工,1所学校实现主体封顶,8所学校具备开工条件。在商业、交通、医疗配套“全员到齐”的当下,教育配套的再度发力无疑将为这片新城的再次腾飞插上“翅膀”。
回顾在市北区城建局五年的工作,张兵建颇为感慨,他对这里的重大项目、重点规划都如数家珍,哪个项目是什么时候建成、哪处棚户区存在什么难点、哪所小学何时完工……他都一笔一笔地记在脑子里。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他不回避、不畏难、不退缩,还是那句话,“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当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北区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各项工作全面起势,发展为了改善民生,只要心里装着老百姓,再难的问题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