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嫦娥回家”,青岛科技精准助力!

2020-12-17 22:12    青岛日报

青岛科技助力精准迎接“嫦娥”

中国电科22所研制定位装备在广袤草原上第一时间收到“回家信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7日讯 今日凌晨1时59分,携带2公斤珍贵月壤的嫦娥五号圆满结束了24天的月球之旅,在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青岛科技力量再次参与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的设备助力科研团队在广袤的草原上精准找到回家的“嫦娥”。

返回器着陆回收是此次嫦娥五号任务的冲刺环节,也是任务全胜的关键。这背后,有青岛科研力量的“保驾护航”——中国电科22所研制了10余套机载/车载搜索定向产品,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实现了对返回器从出“黑障”到着陆全程的跟踪定位,是返回器的核心搜索定位装备。

这次搜索回收器工作面临着夜间返航和极寒天气等难点。回收任务在夜间实施,光学等跟踪手段的作用受限,定向仪的作用更加凸显。为此,中国电科22所配合有关方面构建了天地协同、网格化、智能化的搜索网络,确保对着陆返回器发现早、盯得准、引导快。

今天凌晨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覆盖着近30厘米厚的积雪,严寒天气不仅考验着现场的科研人员,对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这早已在中国电科22所技术团队的“掌控”之中,针对严寒天气条件,团队在设备研制过程中备足预案,重点加强了设备抗低温等环境适应性设计及可靠性设计,产品经受住了任务时机舱外超低温度的严酷考验。

为了成功迎接“嫦娥”回家,中国电科22所派出一支精干的技术团队,在草原上连续奋战了30余天。他们先后实施了设备加复装、天地信标对接演练、模拟搜索综合演练等任务环节,确保参试设备以最佳技术状态第一时间锁定目标。

“嫦娥五号回家最后一个动作是发个信号,表达‘我到家了,我在这儿呢’。”中国电科22所所长吴健说,这个信号的目的在于告诉搜救队自己的位置,以便搜救队在广袤的草原上找到它。接收这个信号就是青岛科研力量的意义所在。

另据悉,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背后,还有青岛理工大学的技术贡献。在本次任务中,青岛理工大学教授赵正旭领衔的“复杂网络与可视化团队”发挥了多年来保障“玉兔”“天宫”“神舟”“长征”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战略的经验,研发了一套遥操作作业平台。这个作业平台分别在空间段和月球作业阶段发挥作用。其中,平台的“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可以对嫦娥五号空间段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快速还原,一改以往需要科学家通过庞大数据分析探测器的方式,让探测器的飞行角度、姿态等信息直观展现在地面工作人员面前,以便对其进行更清晰、更便捷的观测和调控;待探测器登陆月球后,平台的遥操作作用则为嫦娥五号制定路线及任务规划,可以说,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如何行动、怎么获取土壤等都离不开这个平台的“遥控”。

值得骄傲的是,在人类实现触摸“星辰大海”的梦想进程中,青岛的科技力量总是以高频率的参与度,让我们与宇宙深空“亲密接触”。(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减税降费268亿元,为企业“留得青山” !青岛交出减税降费有力答卷

2020-12-18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刊发海纳川署名文章:用“倒金字塔”法汇报工作

2020-12-18    青岛日报

重磅!停喷多年的浮山湾海上百米大喷泉有望明年5月复喷

2020-12-17    中国新闻网

【大家说】离婚“冷静期”来了 你咋看?

2020-12-18    青岛新闻网

前11个月,青岛新增就业44.55万人,平均招聘工资5186元/月

2020-12-18    青岛新闻网

最低温-7℃!弱冷空气“现身” 周末依然冷冷冷

2020-12-1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这部法治剧正热播,青岛整体“广告植入”成最大赢家,各地网友要来看美景

2020-12-18    青岛早报

青岛今年查处242辆黑出租1867辆不合规网约车,市区多处公交场站推进建设

2020-12-1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