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产业领军、行业拔尖
聚“天下英才”:产业领军、行业拔尖
——《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解读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破解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工程重复支持等问题,采取统一遴选、分类评价、各负其责、市场导向、第三方评估等方式,选拔“青岛菁英”,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覆盖社会民生基本面,引领行业不断进步。
人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动能。
当前,青岛正处在加快推进创业城市建设,汇聚天下英才,打造青春之岛、创业之城的重要节点。吸引人才,集聚人才,需要人才工程的牵引和带动。
14日召开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研究审议了《关于实施“青岛菁英工程”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着眼更好发挥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全面优化整合人才资源,激发用人主体活力,为青岛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全市10项人才工程整合为“产业领军”“行业拔尖”两项
青岛着眼于更好发挥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全面优化整合人才资源,将全市分散在9个行业主管部门的10项人才工程整合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产业领军”和服务行业建设的“行业拔尖”2项,申报管理部门由9个归并为2个,着力破解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工程重复支持、多头申报、标准不一等问题。青岛产业领军人才的评选由市科技局负责,青岛行业拔尖人才的评选由市委组织部负责,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青岛菁英工程”紧扣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等战略部署,围绕创业城市建设,突出人才赋能和市场化导向,到“十四五”末,力争选拔培育300名左右青岛产业领军人才、900名左右青岛行业拔尖人才。
“产业领军”主要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高端化工及传统制造业、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医养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选拔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为青岛赢得未来发展优势的创业人才及团队。“行业拔尖”主要覆盖社会民生基本面,引领行业不断进步。围绕教育体育、医疗卫生、金融财会、社科文化、现代农业、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对外工作、基础研究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选拔德才兼备、业绩突出、业内声誉较高的优秀人才。
人才评选更加突出市场化评价和业绩贡献
产业领军人才的评选,根据申报项目水平分三个层次。一类项目: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市场开发潜力大、能引领我市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或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二类项目:科研或技术成果属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生产成效显著;三类项目:科研或者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项目符合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行业拔尖人才的评选,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更加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克服“四唯”倾向,向企业科研、生产一线、海外人才和青年人才倾斜。
转变资助模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意见》提出,产业领军人才每年评选一届。在管理期内享有人才津贴、项目资助。一类项目给予每位团队带头人500万元人才津贴,二类项目给予每位团队带头人100万元人才津贴,均按30%、30%、20%、20%的比例在管理期内逐年发放,并鼓励团队带头人与核心成员根据贡献度合理分配,三类项目按照每位领军人才4000元/月人才津贴标准逐月发放。项目资助探索以股权投资方式予以扶持,由原来的直接拨付改为股权投资,既保持了政府资金的扶持导向,又打破了财政资金无偿“奖补”的传统方式,通过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引入退出机制,实现财政资金的滚动支持、循环利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通过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平台地图和人才工作综合体等,为产业领军人才提供律政、引才、孵化、项目、金融、培训等综合性服务。行业拔尖人才每2年评选一届,在管理期内享受2000元/月的人才津贴、二类医疗保健待遇、健康查体及读书休假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