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医】与“绝症”为敌,10年“抗癌”他为患者带来生命希望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李丽涛 视频/徐斌
癌症、化疗、肿瘤介入治疗,每个词单拎出来都让人心里一沉,而这些则是曹阵学工作中最常见的内容。青岛阜外医院内科副主任曹阵学从业近10年,一直进行着肿瘤相关的诊疗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与“肿瘤君”殊死搏斗,与死神进行着持久的抗争。看着自己的患者朋友们或康复或离去,他依然坚定地站在离死亡最近的地方,将更多患者带到生命中的安全区域。
目睹生死之间 他找到了从医的方向
谈起自己的从医之路,曹阵学笑着说学医并非本意,本想学金融的他是在家人的执意要求下才填报了医学专业。四年的理论学习似乎并没有让他真正爱上这个专业,本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踏上自己的从医之路,大五的实习经历却让他真正感受到这身白大褂的重量。
当时曹阵学正在东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轮转,那天随本院救护车出诊拉回了一位遭遇车祸的女大学生。医院正进行着抢救工作,女孩的妈妈就哭着赶来了。“那位母亲刚一进门,甚至来不及打听女儿在哪个诊室,逮着穿白大褂、穿护士服的人就跪,只求能救救她女儿。”直到今天,那位母亲跪在地上紧紧拽着白大褂衣角的模样还深深刻在曹阵学的脑海中。
遗憾的是由于伤势过重,那个女孩最终也没能救回来,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亲眼目睹了一场生离死别,看着瘫坐在墙角的那位母亲捏着死亡通知书双眼通红,满脸泪痕却早已哭不出声,站在急救室外的曹阵学有些说不出话来。“那时候我多希望自己是个能起死回生的神医,像电视上演的那样。”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白大褂,闭眼就是那位母亲绝望的眼神,曹阵学一下子感受到医生身上那份救死扶伤的责任。
与“绝症”抗争 他成为一名肿瘤医生
也许是冥冥中的安排,也许是从生死中领悟了更多,毕业后的曹阵学进入青岛阜外医院内科,治疗肿瘤成为他的主攻方向。在很多人眼里,肿瘤意味着不治之症,在这个每天都有死亡上演的科室内,曹学阵给更多病患带来希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更多温暖。
出于肿瘤学科的特殊性,曹阵学日常接诊的患者大多都是需要长期治疗的“老熟人”。“前段时间刚送走了一位在我手上治了8年的患者。”那是一位从曹阵学刚入职时就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肝恶性肿瘤患者,“这些年,老人大大小小接受过40余次介入手术,遭了不少罪,但每次见着他都乐呵呵的。”说到患者,曹阵学眼底露出一丝悲伤,他坦言从医这么多年,却依然没有练就一颗“钢铁心”。
采访间隙,一位大姨抹着泪走进来,告诉曹阵学自己同意放弃老伴的治疗。原来,这位大姨是患者家属,自己老伴身患胆管癌近2年,近来病情越发严重,完全靠药物和仪器维持生命。“俩老家庭情况也不好,就指着每次发点养老金才有钱来住院。但患者情况很不理想,拖一天是一天了。”一边是不愿放弃的家属,一边是毫无好转的病人,两难之下曹阵学还是从医学角度建议家属选择接受现实。
“哪怕有一丝救治机会我们都不愿放弃患者,但患者的病情已经恶化到只能靠机器维持生命,这样耗着只是徒增家属的经济负担,可是留下来的人还要好好活着呀。”看着那位大姨整天靠在医院,一个馒头都要掰成两餐吃,曹阵学也看着心疼:“说到底医生也只是普通人,没办法做到绝对理性,我只能在情感与理智中尽量平衡。”
“我的付出不会被生命忘记”
在临床一线近10年,曹阵学几乎80%的时间都是与患者一起度过的。当年还会急红眼的年轻小伙如今也变得温润许多,说话轻言细语,待谁都是客客气气。曹阵学认为自己性格的变化与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长时间接触患者,就会明白临床就是个服务工作,病人来看病,医生来治病,我们就是为他们服务、为他们解除痛苦的。”
曾因手术时一句简单的鼓励就获得患者的感谢,让曹阵学更加认识到良好的医患关系就是那一句安慰、那一份耐心。加之长时间参与肿瘤治疗,他的性子也不觉放慢了些:“内科不像外科那样药到病除,尤其是肿瘤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绝不是一天两天就急得来的。”
穿梭在各个肿瘤病房中,曹阵学在细心治疗的同时也用心感受着每一位患者的情绪。肿瘤对每个患者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日常的治疗中曹阵学也会经常加入一些心理疏导:“最好的方式就是与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知道虽然我的听诊器是冰冷的,但我的内心是温暖的。”
这次和张大姨一起在病房过中秋节,下次和王大爷在科室里过年,曹阵学拉着患者们离死神越来越远的同时,也经历了很多全力以赴仍无法挽救的情况,毕竟他面对的大多数是预后相对较差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即便如此,现实留给他悲伤的时间也很有限,因为他必须要整理好心情平静地去诊治其他患者。“看着患癌多年后依旧能与我谈笑风生的病人老朋友,这是我的一份幸运,不论如何,我相信自己竭尽所能的付出不会被生命所忘记。”曹阵学淡淡地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