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最大的潜力在乡村!“最强大脑”汇聚青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乡村振兴是使命,也是机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任务。经过近些年不懈努力,山东农村正在发生积极深刻的变化,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新发展格局中,“三农”作为战略后院,不仅只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更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双循环战略核心环节和战略动力源泉,作用关键,潜力巨大。“齐鲁样板”如何再发力,再突破?关乎乡村振兴的大局,也关乎山东的未来。迫切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迫切需要借助高端“外脑”智库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12月5日,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题的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中铁博览城举办,社会各界智力资源,资深专家顶级智库汇聚青岛,深入开展交流研讨,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实践经验、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智慧。
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作为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最大的薄弱环节在乡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乡村。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青岛全面发起乡村振兴攻势,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正在延展。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论坛开幕演讲中表示,“结合青岛农业农村的发展阶段和实际特点,我们深刻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组织振兴为统领,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岛力量。”
1、乡村振兴为什么如此重要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2019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超过14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0.60%。也就是说,还有近40%、约5.6亿人口居住在农村。
就目前而言,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正式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顶格”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长达38000多字,在顶层设计中这么长的篇幅非常少见,足见乡村振兴的无比重要性和任务艰巨性。《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20年是乡村振兴第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之年,正因为如此,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的举行有着特殊的意义。效果明不明显?实现既定目标了没有?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这次论坛上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2、“齐鲁样板”立起来了,还需要“精装修”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山东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这是山东的使命,也是机遇。山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探索、扎实推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积极进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农业综合实力在提升,农村整体面貌在改观,农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在提振。
2019年,山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671.7亿元,占全国的7.8%;第一产业增加值5116.4亿元,占全国的7.3%;农产品出口额1234.5亿元,同比增长7.3%,三项指标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山东提升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粮油、果蔬、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每年向市场提供商品粮3500万吨以上。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山东全力保障北京、上海、湖北以及全国市场农产品的供应,受到全国人民点赞。
应该说,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已经初步立起来了,但还需要“精装修”。9月21日至22日,山东省委召开全省乡村振兴座谈会,查摆问题差距,对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近期举行的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刚刚正式发布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描绘了蓝图,找出了路径。
此次论坛对山东乡村振兴再出发、再深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助力。
3、青岛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先行区
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理应肩负更重的担子,率先冲在前头。
在实践中,青岛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在尊重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紧密结合青岛实际,突出青岛特色,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村级组织优化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先行区。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不断发展演进,城乡之间的生产力布局也正在加速优化调整,这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赋予新的内涵要求。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先行区,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论坛开幕演讲中围绕“优化村级组织结构,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振兴”,“在‘四化’互动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展开论述,勾勒了乡村振兴的“青岛路径”。
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关键当是组织振兴。青岛是“莱西会议”经验的发源地,“莱西会议”经验的核心就是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莱西会议’30周年为契机,青岛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新的时代内涵,探索走好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一统领三融合’的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新路子。”王清宪说。
由于传统自然村落布局分散,集聚度不高,以村为单位进行资源配置的局限性很大。为此,青岛把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放在乡镇、操作点放在村庄,出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镇街作用的指导意见,下放161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6800多名干部,让镇街去整合资源、搞活村庄。
乡村振兴不能单兵突进,必须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青岛坚持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起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在广阔农村腹地加快布局工业大项目,用产业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12%。
土地规模化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水平,包括机械、科技等投入得到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也就提高了,这也就吸引了工商资本和人才流向农业。1-10月,全市农业投资增长了140.8%。今年全市已引进涉农人才2万余人,扶持返乡创业人员3000余人。
生产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强烈要求。青岛积极顺应群众期盼,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工程,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基本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
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青岛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创新,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综合运用法治的、德治的、文化的现代化治理手段,加快形成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乡村振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面向“十四五”和更长远的未来,青岛应当充分发挥在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双节点”作用,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再谋划,再部署,在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同时,为城市跃迁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沈默 摄影|邢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