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激情建功青岛】被赞供销社改革标杆 他让"老字号"重振辉煌
【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字|韩彤彤 图片|陈志伟 视频|刘硕
说起“供销社”,你会想起什么?是有着浓厚时代色彩的经济符号,还承载着父辈们记忆的“老字号”代表。可这词儿对有着近30年供销社工作经验的赵金林而言,是一份事业,也是一份情怀与归属。
赵金林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青岛西海岸供销联合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与所有供销社面临的关卡一样,西海岸新区供销社也经历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但在走过数年改革路后,西海岸新区供销社2019年全系统实现销售额28.3亿元,利税5179万元,比2015年分别增加了18.23亿元和4412万元,成为了全国先进集体与全国供销社系统百强县级社。
“我是农村出身的孩子,知道农民的不容易。如果不把这事干好,是会有愧疚感的。”回顾西海岸新区供销社的蜕变史,赵金林表示,供销社就是要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
临危受命 大刀阔斧谋出路
2015年1月,经组织安排,赵金林同志接任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成为新时代下新区供销社的“领头雁”。当时的供销社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冲击后,干部职工青黄不接,经营网络千疮百孔,是国资办下属的二级党委,在整个西海岸新区名不见经传。
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赵金林结合20多年在供销社的工作经验,向党委会提出了注册成立青岛西海岸供销集团,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西海岸供销集团成立之后,他又将实干、创新、担当视为企业的生命。在赵金林看来,深化改革应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盘子定下了,赵金林又开始琢磨经营思路。为此,他带领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走出去深入考察调研,借鉴全国范围内改革相对成功的供销社的经验做法。通过调研,他结合新区供销社的发展实际向党委会提出了“集团一张网,全社一盘棋”的经营思路和“服务立社、经营兴社、项目强社、联合合作”的发展战略,拉起了促进新区供销社改革发展“四梁八柱”的框架结构。
精准扶贫 帮助贫困村走上富裕路
经多年改革发展,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已经实现年销售各类农资9万吨,配送双低农药1200吨,开展测土配方12万亩,年实现智能配肥4000吨,统防统治36万亩。
促进“农产品进城、日用品下乡”是供销社的老传统。为此,赵金林带领供销社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建设了10000亩标准化农产品种植基地,发展了5.4万亩订单种植农业,夯实了生产环节。在大家的努力下,贫困村集体增收500多万元,农民增收达1000万元。一年内,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村成为了当地的经济富裕村。
为补齐日用品经营的短板,赵金林以“开放办社”的思路,着力拓展供销社的日用品经营网络,目前已经达到了3000多家。在巩固提升成品油、煤炭、黄金珠宝等传统业务经营的同时,他又主导开拓布局新型业务领域。在较短的时间里,电商运营的覆盖面逐步拓宽,微信社群营销初具规模;“智慧化”、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为党和政府分忧、替天下儿女尽孝”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金融押运、安保和贵重物品保管业务逐渐成型;农业科技应用风生水起。
五年奋进 带“供销社人”书写新篇章
五载春秋,砥砺前行。在赵金林的带领下,西海岸新区供销社2019年全系统实现销售额28.3亿元,利税5179万元,比2015年改革之初分别增加了18.23亿元和4412万元。职工年收入比2015年增加了3.1万元,增长率达48%。
从青黄不接、千疮百孔到成为当地龙头企业,再现“老字号”辉煌,如今,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已获评全国先进集体、全国供销社系统百强县级社、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首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等称号,并连续五年在青岛市供销社综合考核中被评为特等奖。
每年,西海岸新区供销社都会有全国100多家供销社前来考察,其中,省级供销社就有10多家。面对成绩,赵金林表示:“现在新区供销社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2019年5月22日,全渠道中餐工业化项目奠基开工。
在赵金林心中,供销社就是要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