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创业”越走越近!深圳企业组团来青:“我们不是冲着优惠政策来的!”
在“南深圳、北青岛”的强力感召下,青深企业家互相走动走动,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且自然而然。
就在10天前,青深两地230多名企业、商协会、基金等机构负责人相聚鹏城,叙友谊,话发展,掀起两地合作新高潮。这一次,他们相聚在青岛。
11月26日,“双湾计划”—深圳企业家走进青岛专题活动启动,来自深圳的46家上市公司、行业头部企业、商协会与青岛各区市招商部门负责人展开对接,讲政策、话商机、谈合作。
11月27日下午,深圳企业家参加青岛方面组织的恳谈会。14位企业负责人先后发言,谈来青岛的初衷、考察之后的感受,表达牵手青岛、扎根青岛的愿望和可行路径。
青岛方面,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带领一位分管副市长和十几位委办局和区市相关负责人“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一一回应企业诉求,探讨合作可能,力促项目落地。“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青岛愿与你们一起成长。”
1、到青岛就是“走亲戚”
青岛与深圳,这两座城市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互相懂得”,青岛和深圳的企业、企业家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靠近”。在“学深圳、赶深圳”纽带下,青深两地的企业家,像亲戚一样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今年7月16日,“深圳企业家青岛行”暨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学会成立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深圳的96家企业、16家商协会、3家科研机构与青岛有关方面相聚一堂,叙友谊,话商机,谈合作。
时隔4个月,此番,46家深圳企业家再次走进青岛,这样的频次实在是少见,尤其是在疫情对交往造成不便的当下。
眼下,两地企业家沟通交往的方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丰富,效果越来越好。“双湾计划”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双湾”即胶州湾和深圳湾。2019年4月,青岛启动“胶州湾对接深圳湾民营中小企业行动计划”,搭建了青深两地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人才智库和资本资源的交流互通平台。
青岛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高善武在恳谈会上表示,“双湾计划”自启动以来,组织两地企业家和平台机构开展了多次交流对接活动,已举办融资项目路演、对接资本市场、产业合作推介、体悟实训、创意会、私董会、创业创新培训等20余场活动,成为企业熟知、服务优质、成果显著的对接青深两地企业和创新资源的服务平台。
“本次组织开展‘深圳企业家走进青岛’专场活动,希望通过青深两地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与空间链四个维度的结合,促进深圳企业与青岛当地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结合,实现青岛当地细分领域产业升级。”高善武说。
企业是激荡城市发展最大的活力源泉,以此为桥梁,青深合作打开新窗口,铺陈新路径。一年多来,两地企业家深入接触,建立起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开启了两地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崭新模式,共同推动一北一南两座城市走向新的未来。学深圳以来,青岛与深圳企业合作投资项目138个,到位资金达432.7亿元。
2、“没想到青岛的节奏这么快”
除了情感因素外,青岛还有什么能够吸引深圳企业呢?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国家战略层层叠加,身在其中企业自然懂得借力国家发展大势的重要性。
“无论是区位优势,还是战略机遇、发展势头,青岛都是北方地区最为闪亮的明星之一。”中城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明说。
中央赋予了青岛很高的战略定位: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要求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发挥龙头作用,特别要求青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的作用,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既是内外循环的“双节点”城市,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城市,大有可为。
资本是最敏锐的。国家战略叠加的机遇,就是投资的机遇。正是因为如此,“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才成为对市场、对企业家最有力的感召,“来青岛发展就是站在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风口”才成为国内外企业家的广泛共识。
受日趋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资本观望情绪加大,投资意愿不强。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不利局面下,青岛民间投资却逆势增长。青岛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民间投资逆势增长14%,高于全国15.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7个百分点。
青岛的发展势头让深圳企业家颇感意外:“第一次来青岛,本来是想感受一下青岛的慢生活,没想到青岛的节奏这么快。”德微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说。
而青岛身上的青春朝气和再起步、再出征、再创业的满满激情更让深圳企业家“似曾相识”:“青岛像极了四十年前的深圳,有胆识、有活力、有朝气。”
3、“我们更需要开放场景和良好生态”
事实一再证明,深圳企业家相当务实。他们绝不是客气客气,走走过场,他们对商机的洞察能力很强,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次机会。
此次46家来青岛的企业和机构均对在青岛未来的发展有较明确的规划及投资意向,来青企业有技术、有项目、有诉求。
在不少深圳企业家看来,青岛不仅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优势,还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事实上,深圳企业不缺技术和产能,缺的是市场和应用场景,而青岛则对产业和投资有着巨大需求,这也就意味着双方共赢的空间很大。
“深圳就那么大,如果不走出去,仅仅局限在那2000平方公里,企业很难做大。我们希望利用深圳的创新优势,结合青岛的市场优势,以及对山东,乃至黄河流域的辐射作用,实现互利共赢。”深圳市智能交通行业协会院长邓文杰说。
青岛对工业互联网的深刻理解和全力以赴,让物联网技术服务商深圳市通用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博有些“兴奋”:“这次青岛之行有好多兴奋点,希望在青岛成立公司,服务青岛中小企业,赋能企业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
日前出台的《青岛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年)》引起了物联网电力数字能源管理领域的专业提供商——德微电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辉的兴趣:“这个行动计划可行性很强,青岛发展潜力很大。我们希望在青岛建立区域总部,扎根青岛,助力青岛。”
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投资运营商,深圳市名家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廉建勋希望为青岛提供差异化、定制化、智能化、艺术化的城市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综合性服务。
“深圳企业家不是奔着优惠政策来的,而是奔着开放的市场、场景来了,来就就希望有生意做,能有发展。”中城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明说,青岛方方面面对深圳企业诉求的回应,以及对项目的极力促成,让人印象深刻,充满信心。
工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这是青岛的优势所在。这些场景正是企业家渴求的。目前,青岛先后发布2批共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150个未来城市场景,对加速集聚国内外资源要素来青交汇互动,产生乘数效应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良好发展生态,也是深圳企业家所期盼的,而这也正是青岛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青岛正着力营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创业生态,打通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打造“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让各类创业主体在共享青岛开放发展大势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追求、滋养远大梦想。
企业家走到一起,依靠市场的逻辑办事,讲“市场话”,办“市场事”,用利益驱动,自然更有“粘性”,走得更远。
作者|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