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发威 青岛中医专家提醒市民警惕这三类疾病
青岛新闻网11月22日(记者 李丽涛 通讯员 李均雁)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冬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在小雪节气之时,记者采访到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肺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王燕青,向广大市民传授节气养生之道。
王燕青表示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进入冬季需顺时养生,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慎防以下三类疾病:
一、呼吸道疾病
首先是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冬天寒冷,而且空气干燥,尤其在降雪少的情况下,病毒和细菌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呼吸道黏膜很容易受刺激,抵御细菌的能力下降,因此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肺炎、哮喘、流感都是这个季节需要重点防范的疾病。
冬天室内环境相对密闭,空气污浊,如使用空调、有地毯的房间,空气质量较差,因此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王燕青建议市民在午间温度相对高时开窗通风。另外,适量运动也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在上午十时到下午两时适当到户外活动最佳,活动不要太剧烈,散步、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同时建议戒烟,因为在烟雾的刺激下也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注意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家庭配备湿度计,根据湿度计显示,适当调整室内湿度(60%-70%之间较为适宜)。从有暖气的房间外出时,若有出汗,应待汗消退后再出门。适量饮水,保证机体新陈代谢正常。
二、心血管疾病
在冬天,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增高,供血不足,因此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而心绞痛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胸部的疼痛、憋闷等,也有的患者表现为一侧的牙痛、上肢疼痛,还有的女性患者会表现为呼吸困难、胃部不舒服等,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血管容易收缩,血液黏稠度比较高,所以老人一定要注意温度变化,注意保暖,注意适量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情绪的波动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激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脑血管疾病
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血管乳液出现硬化,弹性变差,寒冷、劳累、情绪变化都可能使血管突然收缩,导致供血不足,大脑出现缺氧状况,发生脑出血或脑栓塞,俗称“中风”。所以一定要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过于顾忌这类疾病,有的老人怕自己患这类疾病,反而吃不好、睡不好,结果更容易发病。如果要锻炼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循序渐进,而且不要从事太过剧烈的运动。运动要适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小雪时节,如何正确养生,王燕青建议市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起居养生——“养藏”阳气
小雪时节要做到早睡晚起,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及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建议外出时,体质弱的人最好穿高领而且护腰的服装。注意脚部的保暖,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饮食养生——温补益肾
小雪节气饮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具体地说,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
饮食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蔬菜水果要注意适量补充,如大白菜、萝卜、香蕉、苹果和梨等。如因天气干燥导致口干、咽干,可以喝梨水润肺止咳,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也可以促进消化防流感。
运动养生——适度为宜
小雪节气前后是季节性感冒的高发期。加强运动锻炼可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此外,小雪节气通过体育运动,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从而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使人精力充沛。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
小雪时节,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最好选择在中午较暖和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不宜出汗过多,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情绪养生——谨防抑郁
小雪节气的前后,由于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
王燕青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保持乐观,节喜制怒,多听听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为生活增添乐趣,同时,要多参加娱乐活动,多晒太阳,以激起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