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厕逾千座:“方便”更“温馨”
外观漂亮、内部整洁、功能实用,“厕所革命”打造出又一城市文明窗口
青岛公厕逾千座:“方便”更“温馨”
■山海关公厕建成别墅外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延安三路观星广场公厕的自动门。
■延安三路观星广场公厕的“第三卫生间”。贾臻 摄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通讯员 鞠宏
从某种意义上说,透过公厕这个小窗口,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以及文明程度。
青岛到底有多少公厕?有多少座24小时公厕?公厕设施配备是否人性化?未来公厕将如何更好满足人们的需求?今天是“世界厕所日”,记者用一组数据,向市民展示近年来青岛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带给市民的方便和温馨。
五年总投资2.4亿元
公厕由663座增加到1141座
据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魏盛国介绍,五年来,全市总投资约2.4亿元,新建高标准公厕478座,纳入环卫体系管理的公厕由2015年底的663座,增加到目前的1141座,增长率为72%,基本满足了市民游客如厕需求。通过新建或改造,一类公厕增加到901座,二类公厕193座。
青岛“山、海、湾、岛、城”融为一体,风貌独特、景色秀丽,是享誉全国的旅游城市。记者了解到,在公厕的选址、设计、修建中,引入城市美学理念,立足城市空间设计,顺应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变迁,用整体、绿色、开放的创新思维,延续蓝天碧海、鸥集鱼翔的地域特色,将公厕融入周边的整体环境中,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同时结合新的通风、除臭、添香技术,让公厕成为外观漂亮、内部整洁、功能实用的文明窗口。
例如在八大关景区,考虑到该区域风格多样的“万国建筑群”特征,山海关公厕参照了周边老建筑的风格,设计成了别墅式外形,红黄底色与周边建筑、树木的颜色相互呼应,与景区融为一体。全市公厕规划设计类似的精妙之处、点睛之笔还有很多。
201座公厕24小时开放
“夫妻档”管理公厕396座
走进我市的公厕,免费厕纸、洗手液等物品以及 WiFi、便民橱、手机加油站、自助售货机、直饮净化水、休闲座椅及行李架、换衣台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提供的应急药品、针线包解决市民游客一时之忧,处处透露着细节服务的温馨。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厕不仅要解决“方便”的问题,还要提供“温馨”的体验,这就要求公厕设施配置上要以人为本,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
有的市民出行时带着行动不便或者年龄尚幼的异性老人或孩子,我市新建改建公厕全部增设“第三卫生间”,“目前,全市共有423座公厕设置了‘第三卫生间’,内设婴儿打理台、儿童座椅等人性化设施,解决了带异性子女的父母或陪同异性老人的市民游客如厕不便问题。”魏盛国表示。
为解决女性如厕难的问题,我市增加了女性蹲位占比,将男女蹲位比例调整为1:1.5,景区达到1:2以上。为给残疾人、老年人或伤病人如厕提供便利,我市公厕普遍增设无障碍通道、专用洁具、配套安全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全市共有710座公厕设有专门残疾人间。为更好服务夜间经济、方便群众出行,我市201座公厕24小时开放。
新建改建公厕均配设环卫工人休息间和管理间,为环卫工人提供了夏日乘乘凉、冬天避避寒、抽空歇歇脚的场所,也为公厕保洁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我市重点力推公厕保洁“夫妻档”模式,保洁工夫妻“以厕为家”提升了服务保洁质量。目前,全市具备住宿条件公厕643座,“夫妻档”管理公厕396座。
“十四五”将再建500座公厕
越来越多公厕将有“硬科技”
在延安三路观星广场公厕,公厕的“第三卫生间”是自动门系统,每个厕所门上都有提示灯,如果没人会显示绿灯,有人则显示红灯。与此同时,市民可通过厕所内的评价系统对公厕的服务质量、改进建议等进行评价反馈。“现在很多公厕利用数据采集技术、云端技术,采集分析公厕人流量、温度、湿度、异味等数据,帮助保洁员实时动态调整工作提升效率,同时,又协助管理人员对保洁情况、卫生状况和环境指标进行远程监管,提升了保洁质量和管理水平。”魏盛国这样告诉记者。
在李沧区巨峰路万达公厕,记者看到,这座公厕引入青岛国际院士港侯立安院士最新研发的新风空气净化系统,解决厕所的除异味难题。该系统采用3D多孔陶瓷纳米级新材料,具有极强的过滤吸附、催化分解能力,试点公厕内氨、硫化氢、臭气浓度等指标分别下降30%、35%、57%。
此外,我市还有大量公厕设置了人脸识别免费取厕纸机和擦手毛巾卷设备,替换掉原有的纸盒,避免了厕纸浪费,公厕纸张消耗量节约67%。为让市民找厕所方便,我市还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合作,全面标注、实时更新“公厕地图”,对道路上的公厕导向牌进行数字化改造,市民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定位找到公厕。
据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周科介绍,“十四五”期间,市城市管理局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继续优化布局,加大建设力度,继续采取新建小型街头公厕和社会公厕对外开放等方式增加公厕数量,再高标准建设500多座公厕;同时,强化服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方便温馨的如厕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