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刊发:集聚天下英才 建设创业城市
功由才成,业由才广。我们正在奋力建设创业城市,“人”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核心的资源。
时下的青岛正以开阔的视野、求贤若渴的心态和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载体、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感召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融入青岛、创意青岛、圆梦青岛。刚刚举行的2020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再一次彰显出青岛对海内外人才的号召力、吸引力。其中,第20届“蓝洽会”吸引美德法英等2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海外人才携项目参加洽谈,达成对接意向项目86个,活动同步进行的全球直播点击量累计突破700万人次;“直播带岗”活动浏览量达53.5万人次;“云聘会”6天浏览量达26.3万人次,8000余人报名参与,投递简历近1.8万份;第七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今年虽转战“线上”,但仍显示出超高的人气,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66所国内外重点知名高校的230余名博士生代表参加,活动点击量突破300万人次;在城阳举办的新锐青岛·2020全球高端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共有超过200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报名参赛;人才周期间上线运行的“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上线仅三天注册用户就达到4805个,汇聚创新创业主体机构1840家,创新平台1310个,重点人才4000余人。
一个城市对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永无止境。我们尽管在招才引智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新战果,但应该看到,与深圳等城市相比,我们在人才总量、人才结构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奋力打造创业城市、人才强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在人才招引、培育上持续加码、持续用力。
好政策无疑是持续用力的重要着力点。要在完善既有招才政策的同时,针对“十四五”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不断推出产业、科研、教育、医疗、安家等方面更多极具吸引力的招才留才新政策、“大礼包”,并努力让每一条人才政策都滴灌到人才和用人单位最渴求处。
好机制是集聚英才的关键。深圳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才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机制的成功。我们要确保“人”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好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的机制决定用什么政策招人、采取什么措施留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评机制,鼓励企业梳理列出人才清单,特别是个性化的、特殊的人才需求,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研究出台个性化的人才政策,真正让企业掌握招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话语权、自主权,让各类人才在市场化的环境中迸发创造活力,充分彰显价值。
我们建设的创业城市是一个各类创业主体都能够找到创业机会、实现创业梦想的城市。因此,我们要搭建好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让各类人才来了有地落、有事干、干成事。要建立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加强创业培训指导,为青年群体创新创业提供出彩的机会。要大力引进顶尖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培育打造高水平的孵化机构和专业孵化器,并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助推创业团队项目加快落地。要发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及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卡奥斯等重大创新平台的政策优势,用足用好“国际客厅”,激励和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来青投资创业。
好的成长创业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人才集聚力的重要指标。我们要积极借鉴上海等城市的经验,充分利用“平台+创客”、联合培养、创业训练营、创业典型推荐评选等方式,把人才招引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支持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要持续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审批服务标准规范,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打造最优的双创生态环境。
引聚贤才兴大业,鼓荡激情创未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人才作为城市最大的“富矿”,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千方百计把人才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让青岛成为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理想城”,成为成全四海不畏风险的智者成长成功的“热带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