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青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户实现从贫困到小康转变,新举措为高质量脱贫提供保障,凝聚起东西扶贫协作强大合力
青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2014年,青岛市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535户、63887人、省级贫困村200个、市级经济薄弱村310个、经济薄弱镇10个。
“十三五”以来,青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开发式扶贫与“兜底”式帮扶并举,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联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扶基础、扶民生,“兜底”保障一批;扶产业、扶能力,带动拉动一批;扶班子、扶生态,巩固扶贫成果,形成长效机制,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2016年底,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底,贫困村全部摘帽;2018年底,经济薄弱镇全部出列。从2018年开始,青岛市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在全省考核中,青岛2018年、2019年连续获得“好”的等次,其中2018年获得单项奖,连续获得扶贫资金使用“优秀”等次。
同时,青岛与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及省内菏泽市心手相牵、合力攻坚,助力三市17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在2019年度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中,青岛市、安顺市、陇南市携手进入“好”的行列;扶贫协作菏泽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描绘了一幅区域协作、共赢发展的壮美画卷。
聚焦“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当下的青岛,正探索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新路径,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展现青岛担当。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带动脱贫攻坚
胶州市洋河镇,山东·半岛田园综合体日渐成型,大型膜联动大棚内种满了樱桃树。借助这个大项目,周边南官庄村、崔家小庄村、李家屯村、石门子村、尧洼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去年达到375.8万元,摘掉了贫困村、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家住尧洼村的刘艾香丈夫去世,自己患多种疾病,儿子又因智力障碍需要照顾,生活艰难。这两年到田园综合体打工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日子一天天变好。与刘艾香一样,附近村民的亩收入从500元增加到了3000元左右。“以前做保洁员一个月收入700元,很多人抢着干,现在都不好找人了。”尧洼村党支部书记刘前材说。
这是青岛以产业带动脱贫攻坚的一个例证。“十三五”以来,青岛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落实“六个精准”上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实施“一镇一规、一村一策、一户一案”,产业带动一批、教育脱贫一批、健康扶贫一批、就业上岗一批、金融助力一批、兜底保障一批,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脱贫路。
青岛坚持“四级书记”一齐抓,明确脱贫攻坚期内财政资金只增不减,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04亿元,年均增长10.3%,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重点向脱贫攻坚任务重、财力相对较弱的平度市、莱西市倾斜。
青岛发挥地域特色、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发展玫瑰小镇、茶叶小镇、蓝莓小镇等特色小镇,带动278个贫弱村新上特色种养业项目;依托樱桃节、西瓜节、蓝莓节、葡萄节等180多个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一日游”乡村旅游线路26条,带动106个贫弱村发展观光农业项目;在100多个贫弱村设立电商服务站,拓展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市场流通网络。
据了解,通过财政专项补助、扶贫小额贷款等,我市已累计支持3900个有创业需求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向1.73万个贫困户分配收益3217万元。贫弱村建成项目657个,累计分配收益12295万元。镇街统筹实施的项目每年可增加收益3600万元,为3000多个“插花村”的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提供了保障。
“全市脱贫不脱政策的13408户、25080名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901元提高到2020年的11386元,年均增长19.5%,高于同期全市农民收入增幅11.6个百分点。510个贫弱村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是脱贫前的10.5倍,三分之二的省定贫困村超过10万元。”青岛市扶贫协作办党组书记、主任窦宗君说。
探索出多项新举措,彰显青岛扶贫担当
“短短5年,崔家集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村里人均年收入从八九千元涨到现在的4万元以上,平度市崔家集镇前洼村党支部书记鞠炳锦很感慨。去年,村里因为办理车辆ETC事宜进行统计,全村378户人家报了400多辆车,连鞠炳锦也吓了一跳。
崔家集的脱贫,源于一种红色的果实——樱桃西红柿。2016年,在青岛市扶贫协作办指导下,崔家集镇集中6个经济薄弱村的5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创设扶贫农创体,建起了占地260余亩的36个樱桃西红柿大棚。2017年2月,首批樱桃西红柿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余万元,棚均纯收入14万元以上。看到了效益,村民们纷纷加入。截至目前,该镇樱桃西红柿大棚已达742个,预计年底达到1400个。全镇121个村庄,种植樱桃西红柿的已达30多个,销售收入超过4.2亿元,带动村民增收3.1亿元,人均增收近4000元。
把扶贫资金注入带动作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扶贫农创体,是青岛的创新之举。在此基础上,2019年起,青岛在全省率先以镇(街)为单位集中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资金收益统筹用于镇域范围内贫困人口脱贫,累计整合扶贫资金6.06亿元,统筹实施镇街项目181个,年收益额达3600万元,带贫益贫1.98万人。与2018年之前以村庄为单位实施产业项目相比,单体平均投资额由83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单体平均收益由5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弱则乡村衰。青岛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在打造过硬支部、选优配强带头人、推动力量下沉上持续用力,把组织力转化为打好打赢的战斗力。我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10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帮扶村庄集体经营收入年均增加9.3万元。
脱贫攻坚同样需要市场化保障。我市在全省率先引入市场化机制,以“建档立卡不稳定脱贫户”和“农村相对贫困户”为重点,实施精准防贫减贫综合保险,为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制度保障。今年,针对突发的冰雹灾害和强降雨,特事特办,第一时间勘查理赔,累计赔付779件、396万元,兜牢了防止返贫和新致贫的底线。
此外,我市还探索长效经验,在平度市和莱西市率先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试点以“开发为主、保障为辅”为思路,围绕“标准怎么定、政策怎么出、识别退出怎么办”,确定“一低一高一无”农村相对贫困标准,创新纳入和退出程序,列出负面管理清单,为全省接续推进脱贫攻坚进行了有益探索。
结对帮扶携手共建,合力决胜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
安顺市紫云县白石岩乡,农民红芯红薯产业项目将覆盖全乡农户2968户,其中贫困户1325户,预计增加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我们收到青岛对口帮扶资金1240万元,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农民生活和提升红薯品质,贫困户收入更高了。”安顺市紫云县白石岩乡人大主席吴崇雨对青岛的感谢溢于言表。
安顺是青岛对口帮扶的西部城市之一。青岛深化结对帮扶与携手共建,真心实意帮、真金白银投、真刀真枪干,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产业扶贫是长效脱贫的根本之策。自两地开展扶贫协作以来,产业合作一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青岛对安顺的产业合作项目在一二三产持续发力,双星普定县废旧轮胎绿色循环、寿光龙耀食品脱水蔬菜深加工、新希望六和关岭新牧标准化生猪养殖3个项目,实现了今年签约、今年动工。
省内,青岛扛牢扶贫协作菏泽重大政治任务,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44亿元,帮助菏泽引进项目46个,实际到位资金46.36亿元,推动培育光伏农业、锂电池新材料、石墨烯加工等特色产业。青岛已援建菏泽扶贫车间722个,为菏泽培训教师、医生、农业等各类技术人才5707名,菏泽在青就业劳动力3.5万人,社会捐款捐物3500多万元,助力菏泽9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据了解,2016年以来,青岛累计帮助三市引进产业项目199个,实际到位资金90.1亿元,让协作地的优质产品变成了特色产业,为协作地持续发展增添了崭新活力。青岛为安顺市培育了第一家上市企业,建设了第一个产业园区,培育出“榕昕牧业”“红星辣椒”等特色产业模式;为陇南市建设了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进了第一个花椒萃取项目,第一个辣椒深加工项目,第一个规模化肉兔养殖项目,助推陇南打造“麻辣兔”全新特色产业链。
今年,青岛把消费扶贫作为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脱贫攻坚完美收官的重要举措,创新开展消费扶贫“五个一”专项活动,成功举办了2020年特色产品消费扶贫展销会。今年前10个月,已完成消费扶贫9亿多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青岛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正努力走出具有青岛特色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融合的新路。东西扶贫协作方面,青岛与安顺市、陇南市、菏泽市正在向贫困堡垒发起最后冲锋,奋力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