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激情建功青岛】推动农业转型路 他为农民挣一份"尊重"
【青岛新闻网原创】
策划|艾锟 文字|韩彤彤 图片|陈志伟 视频|刘硕
“跟农民、农业打交道这么多年,我心里一直有个想法。”说这话时,也许毕吉锋正琢磨着怎么样才能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计划。
毕吉锋是青岛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青岛西海岸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这么多年,他始终坚持着农民为主、产业为本、就业为先、城市化引领的工作思路,从乡镇基层做起,曾走进田间地头研究农作物增产,也曾与农民交流如何实现创收。对他来说,农民和农业就系在心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
如今,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运作模式趋于成熟。农民看天吃饭,靠着手里头种庄稼过活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交谈过半,他终于坦言:“我就是希望农民、农业能成为一项令人尊重的职业与行业。”
打造产业集聚区 推动传统农业转型
“作为新区乡村振兴五大活力源之一,产业发展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据毕吉锋介绍,自2014年8月成立以来,农高区始终注重引入农业高新技术,重点发展高新农业、特色农业、文旅农业和康养农业四大农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在发展高新农业方面。我们一方面引入运用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蔬菜花卉生产工厂。另一方面,我们向生物育种产业进军,建设种质资源库、分子育种实验室和种质资源试验农场,计划3年内种质资源达到5万份,实现育繁推一体化,打造中国(青岛)国际高端蔬菜育种基地。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我们立足新区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蓝莓、蔬菜和花卉等特色农业,走品牌发展道路。放大联想佳沃蓝莓全产业链优势,加速建设欣沃蓝莓标准化产业园和紫斐蓝莓精深加工等项目,形成蓝莓研发、种植、加工的产业集群,有力推进蓝莓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引入健力源智慧农场项目,建设蔬菜物流加工供应链板块、安全蔬菜种植板块以及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板块,打造国内一流的食品供应链平台及农产品研发交易平台。引进中荷花卉项目,通过建花海,将“花产业”升级为“花经济”。在发展文旅农业方面,我们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突破,目前在建的“田园青岛”田园综合体,将打造集高新农业、智慧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在发展康养农业方面,我们依据新区各个特色小镇的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在六汪镇,建设华建国康中医康养园及药用植物研究所,探索发展“康养+中草药基地”新模式,打造集规模种植、科教示范、健康体验、养生休闲、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示范基地。目前,农高区共引进高新农业项目70余个,在建及完工投产项目26个,累计投资220亿。
“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算是项目中的佼佼者,我们通过运用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将建成700亩世界科技水平最高、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蔬菜生产工厂。”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之初,建设用地成摆在毕吉锋面前的第一道难关。为了尽快获得各方支持,拿到建设用地,毕吉锋连续多次往返投资方和区直部门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遇到的土地指标问题,最终一次性解决了800亩用地的建设指标难题,这才让打造“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迈出了关键一步。
“以前农民们种西红柿每平方产量是10公斤,现在,我们通过技术运用能让每平方产量最高达80—85公斤。”毕吉锋表示,除中荷智慧农业产业园外,农高区还建设了青岛农业“国际客厅”核心区,该项目占地面积5000亩,将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和现代农业CBD,辐射胶东半岛、黄河流域、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为更大范围内农业资源的整合对接搭建载体。包括服务于农业对外开放的国际农业商务会展平台、具有“一带一路”和上合特色的国际农产品交易平台、引领智慧农业发展的国际数字农业应用平台、面向“四新”的国际农业产业孵化平台、具有齐鲁样板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推介平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农业科普旅游教育平台等六大平台。重点建设国际农业会展交易中心、国际农业双创交流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超级植物工厂、国际农业博览园、农业文游产业园等七大板块。
引进专家教授 设立农高区新旧动能转换智库
技术发展必然离不开人才的加持。关于这一点,毕吉锋深谙其中道理。“新技术应用和规模化设施种植是现代农业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恰好也是我们本地传统农业的短板。”为了解决新技术的应用,毕吉锋与团队决定规划一条产研合作的道路。
“我们直接将专家学者请到田间地头,直接开展研究合作。”据毕吉锋介绍,目前,农高区已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院所均有了深入合作,同时还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山东农业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
为了促进新区智慧农业的发展,毕吉锋曾多次前往北京邀请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来农高区建设工作站。2019年1月,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户,并成功申建了青岛市院士工作站。
一年后,依托院士工作站建设的蓝莓大数据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覆盖全区20000多亩蓝莓种植区,能实时收集数据,可以对蓝莓的生长、管理和采摘,土壤、气温、水肥等生长要素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的检测,基本实现蓝莓标准化、质量化和科学化的生产。
此外,在院士工作站的支持上,农高区还搭建起了青岛市首个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和农产品服务平台,正逐步拓展智慧农业的发展疆土。
“要让农民、农业成为一项令人尊重的职业与行业。”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知道农民靠守着一块地生活有多么不容易。”在任职农高区之前,毕吉锋有着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那时候,每逢春种秋收时节,他经常守在田间,跟大家聊今年的收成,想办法如何实现创收。常年的基层工作,使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三头”工作法,分别是蹲街头,与群众拉家常,了解民情民意;到地头,跟老百姓一条心;站地头,看庄稼长势,直接捕捉生产一线信息。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绿色硅谷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我们年可培训农业技术人员2100多人、新型职业农民800人。
怎样能解放农民劳动力?怎样能让农民腰包有钱?怎样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回头看,这么多年,他一直都在做这件事情。
“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希望有一天农民、农业能成为一项令人尊重的职业与行业。”在毕吉锋看来,这条路还很长。为了实现这一期望,他将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