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聚焦 | “全民城管”:让人人在青岛“诗意栖居”
青岛日报2020年11月5日4版
在“开放”的大逻辑中,激活每个人、每个元素的内在动力,增强城市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全民城管”:让人人在青岛“诗意栖居”
青岛城管让市民当主角,为企业开放场景科技赋能,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个生命体。不同的发展周期,需要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可以说,城市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
城市管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现在的青岛,紧紧抓住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机遇,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的最前沿,正处于一个全新的生命周期,与之相对应,在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上,青岛也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与城市角色定位相符,和城市发展周期共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青岛,以人民为主体的城市管理模式正在书写新的篇章。这不仅仅是对标上海、深圳这些先进城市的需求,更是青岛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而“全民城管”背后,其实是“开门办城管”的开放大逻辑:市民成为城市管理的主角,为企业开放场景科技赋能城市管理,城市管理人员要以“开放”的心态实现从工作方式到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开放”的大逻辑中,如何打破部门、行业之间的“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增强城市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城市管理部门也开始了“破冰”之旅。
市民参与,
城市管理的大门越开越大
城市的主体是人,市民既是评判者,又是参与者。让城市更加精致方便温馨,让每个人在城市里都能够诗意地栖居,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应有之义。
从今年7月29日开始,“星期三问城管”这一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岛市民关注的目光。城市管理部门对市民承诺“开门办城管”“有意见随时提、有想法尽管讲、有不满大胆说”。业务部门的处长依次亮相,当上了“接线员”,根据自己分工的领域倾听公众诉求,同时邀请市民身临城市管理场景,和城管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推动城市管理领域里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快办理、快解决。
青岛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在“星期三问城管”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没想到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这么高,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12319服务热线服务中心主任郭晓峰介绍,活动期间,热线共接听市民来电352个,同比、环比分别增加53%、55%,受理的市民反映犬只问题的电话量也大幅提升,同比增加1533.33%,环比增加206.25%。截至10月21日,“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已开办12期,先后围绕“文明养犬”“燃气服务”“违建治理”“噪声污染”“海水浴场管理”“小广告治理”“垃圾分类与环境卫生管理”“餐饮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置管理”“园林绿化执法”“市政公用执法”等市民关注关心的专题进行了上线倾听和场外活动,累计受理问题402个。
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工地无手续外运、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撒漏污染等问题,市城市管理局积极对接平台科技企业,搭建完成青岛市智慧建筑垃圾监管平台。图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在离开工地前进行清洗。
城市管理部门“开门办城管”的诚意,不仅仅体现在“星期三问城管”这一个活动上,还体现在与市民频繁的线上、线下互动中。
在“青岛城管”微信公众号里,菜单的第一栏里就是“全民城管”。在“全民城管”专栏点击问题上报,发送问题照片,系统即可自动定位问题坐标,将问题直接推送至青岛数字城管平台流转处理,并可查询流转过程和处置解决进度。一个小小的专栏,进一步促进城市管理模式从“单一被动”向“广泛参与”“多元实效”转变,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而今年9月份刚刚上线的“点·靓青岛”微信小程序,更是成为广大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平台。从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到全市便民摊点位置,再到城管“金点子”、生活垃圾分类查询,为了搭建更多让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平台,城市管理部门可谓“绞尽脑汁”。
青岛首次举行综合执法系统“公众开放日”活动。图为面向学生群体的“法制讲堂”在李沧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机关大厅普法宣传长廊开讲。
为改善城市管理领域政府部门单打独斗、公众参与不足的局面,青岛市城管办在市内7区8个街道120个社区探索推行“三长一站”,即路段长、楼院长、区片长和城市治理服务站工作模式,通过建立楼院长包点、路段长包线、区片长包片、城市治理服务站统筹协调的工作架构,逐步形成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居(村)委会为主导,物业公司、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市民群众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让“生人社会”变成“熟人社会”,争取将问题发现在基层一线、解决在基层一线,形成问题解决的“微循环”。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星期三问城管”受理的问题已办结384个,办结率达95.92%;“全民城管”专栏累计流转处置群众投诉类案件18.5万余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8%;全市各试点街道已建立城市治理服务站157个,设立服务站站长157名,路段长205名,区片长260名,楼院长957名,已累计发现各类问题101994件,督促解决101194件,市政务服务热线城市管理投诉同比下降31.26%。
正如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周科所说,城市管理部门,既是城市管理的大管家,也是市民群众的办事员。城市管理工作面对的都是一件件影响市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天大小事”。“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态度是否真诚、政策解释是否到位、问题解决是否彻底,都影响市民群众的满意度。我们创新开办了‘星期三问城管’活动,让处长担任接线员,每个星期三与市民直接对话,就是为了让政策解释更清晰,跟进督办更有力,问题解决更快速,提高问题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
企业赋能,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在上海,古力盖破损或者冒溢,任何一个市民只要发现了,都可以用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五分钟之内,就会有城市管理人员来到现场,对其进行处置;在杭州,如果有人在街头突然晕倒,路过的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救援小程序求救,最近的医护人员或者专业志愿者会在黄金救援时间内迅速赶到……
科技赋能让这一切从“不可能”变为现实。这些城市依托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企业建立起的城市智慧治理网络,已经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城市各个角落,让整个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
以市民为主体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对企业主体开放城市管理场景,搭建平台,让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城市管理科技赋能。青岛已经开始行动并付诸实践。今年7月16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与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迪云计算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发起成立青岛市城市管理智联盟,以科技力量赋能城市管理。根据协议,青岛市城市管理智联盟将围绕城市燃气与供热管理、垃圾分类管理、道路保洁管理、智慧公厕管理、违法建筑管理、渣土车管理等相关课题,提高城市运行态势感知能力和城市管理基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
协议中的课题已经开始逐步落地。渣土车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运输工具,但因其运行监管“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历来都是管理难点,又因其超速、扬尘等问题频发,成了市民眼中的“过街老鼠”、行业管理部门眼中的“定时炸弹”。如何让全市近300家运输企业的近5000部渣土车得到有效监管?平台搭建的资金从哪里来?青岛城市管理部门选择将这一问题由“问市长转向问市场。”正如市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发展中心副主任崔建宝所说,今年政府花钱的地方多,要改变做事就先伸手向财政要资金的固有想法,要善于用市场化、专业化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运输企业有规范管理的需求,科技企业有开拓应用市场的需求,我们开放行业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参与科技监管实现商业发展,一定能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双方都有需求,合作自然水到渠成。有着深厚深圳背景的科创企业青岛中瑞集团在商用车辆数字化管理领域进行了有益探索。用中瑞集团方案总经理单照的话来说,做这个项目他们期待已久,政府部门主动开放场景,为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我们要为青岛量身打造一个建筑垃圾运输行业监管平台,有了这个平台,监管部门将变得‘耳聪目明’,可及时发现车辆违规作业行为,并针对性采取限制举升、限制车速等措施,原来的撒漏扬尘、违规倾倒、车辆盲区、违规上路等问题将大为改观。”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平台已纳入全市256处工地、187处回填消纳点,4900余部车辆实时定位信号。据统计,上线以来车辆违规率、事故率均大幅下降,市民对违规渣土车的投诉明显减少。
依托科技企业的“云、网、数、端”技术架构优势,城市管理部门更是将全市160余万城市管理部件标识唯一编码,并结合城市管理部件的不断扩展新增,每年开展城市管理部件基础数据普查更新,明确新增城市管理部件权属、位置和责任部门,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基础数据。
科技企业赋能城市管理场景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可以预见,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场景,都会听到“智慧”的声音。
用“开放”的逻辑,
拓展城市管理宽度和深度
“开门办城管”,看似是工作方式之变,其实是思维之变。
城市管理的主体,由城市管理部门人员转变成“全民”,拓展了城市管理的宽度和深度;城市管理场景面向全国头部科技企业开放,平台思维、市场的逻辑在城市管理中实现了有益的探索;城市管理问题,由“怕事”变成主动“找事”。与市民坐在一条凳子上想问题,城市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在“开门”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改变。
在城阳,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已经不再限于提意见、找问题,而是躬身入局,当上了城市管理志愿者。300多人的“橙光”志愿者队伍与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对市容秩序、占路经营、街边杂物等进行维护和清理,拉近了执法人员与居民的距离,缩短了执法人员与违章对象的距离,增进了相互的了解。
青岛市区全部4534个居民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图为城阳区宁城路厨余垃圾处置中心。
家住崂山区的市民李先生今年的一次经历让他久久难忘。7月12日,在途经劲松八路时,他发现部分路面下沉。他立即拍照上传到“全民城管”栏目。半个小时内,崂山区城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就携带道路探测设备到达劲松八路,并对路面下沉的路段做了检测,初步判断为地下管网老化导致。在随后的24小时内,包括街道、交警、城市管理部门对道路进行了联合抢修:街道社区负责通知附近居民道路存在塌方的危险,交警负责通知车主将路上车辆移开,市政部门则负责维修道路。“智慧、协同、高效的城市管理!”当李先生一天后接到自己反映的问题已经解决的通知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城市管理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如何实现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青岛的城市管理部门正在做出“破冰”之举。借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青岛、深圳等15个城市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的契机,依托市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整合供热供气、环境卫生、综合执法等9个城市管理行业部门数据,共享住建、园林、公安、交通、水务等27个相关行业部门和区(市)数据,汇聚城市管理基础数据、网格数据、事件部件数据、公众诉求数据、网络舆情数据等各类专题数据,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主题数据库,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数据高效治理、深度挖掘和融合分析,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数据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共享运用,从而为城市综合管理赋能。
可以说,青岛城市管理的“开放”逻辑激活了每个人、每个元素的内在动力。有理由期待,“全民城管”这一城市管理的青岛理解和实践,可以合唱出城市治理模式的“青岛乐章”。(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