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激情建功青岛】引进千亿产业项目 他让城郊变高铁商务新城
【青岛新闻网原创】
策划|艾锟 文字|韩彤彤 图片|陈志伟 视频|刘硕
2018年,青岛西站驶出第一班高铁,这意味着西海岸新区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这座从开建到启用始终备受关注的国铁站创下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启用”的新纪录。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些事情,但又有多少人能经历青岛西站开通这样的大事。”说这话时,杨文站在青岛西站的广场前,手指外观形似波浪时的站点:“开工时,我们天天在这里,真是一天一个样。”此时,距青岛西站开通将满两年。
杨文是交通商务区工委书记,自2015年9月起,他便担任起青岛西客站商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青岛西海岸交通商务区主要负责人。时过五年,青岛西站从无到有,已成为青岛重要的枢纽站之一,而曾荒芜一片的城郊更是一跃成为了西海岸高铁商务新城。
克服两个不可能 西海岸新区跨入“双铁时代”
“青岛西站是青岛具备始发终到功能的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可以说项目的建设规模、专业化和复杂化程度在新区建设史上前所未有。”青岛西站是由原胶南站扩建而成,回顾青岛西站的建设历程,杨文坦言,这是与两个“不可能”博弈的过程。
原胶南站站房面积3000平方米,规模为2台4线,定位为过路站。因此,在建设青岛西站时,杨文遇到的第一个“不可能”难关,便是如何将一个过路站升级为具备始发终到功能的枢纽站。“相比起原胶南站,青岛西站新增投资18.3亿元,站房达60000平方米,站台6台14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杨文往返铁路总公司、济南铁路局等铁路部门80余次,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并多次协调设计机构专家现场调研。
在克服第一个难关后,杨文又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在青岛西站实现“零换乘”。“建设换乘中心是我们遇到的第二个‘不可能’,当时,换乘中心的屋面网架钢构是一道技术难关,国际国内皆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即便如此,杨文带着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最终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国内唯一一个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双曲面斜四锥钢网架施工和国内跨度(82米)最大的单层网壳钢结构施工,创国家同类工程之最。
随着青岛西站与地铁线13号线的开通,西海岸新区由此跨入双铁时代。
引进千亿产业项目 推动商务区高质量发展
“交通商务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市政配套和城市功能非常薄弱。”在青盐铁路、青岛西站及地铁13号线投入运行后,杨文靠着这盘“交通枢纽棋局”开始规划起交通商务区的产业发展,“我相信,交通便利会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为充分发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杨文吸收国内外交通商务区成功建设经验,带领规划团队委托戴德梁行、同济规划设计院、清华建筑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国铁设集团、上海市政院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咨询机构与何玉如、刘滨谊等大师团队携手,对商务区产业定位和城市规划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将高铁商业、商务作为交通商务区的主要业态。
“我认为,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发展动能应当作为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为此,杨文坚持优势招商、精准招商,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等13个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协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坚守五年 荒芜城郊变现代化城区
就这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原本位于荒芜城郊的交通商务区,摇身一变升级为拥有千亿产业项目的现代化城区。目前,交通商务区吸引上下游企业1000家,可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在交通商务区任职五年以来,杨文对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处规划都如数家珍。他的脑海中好似放置了一张“规划图”,哪个项目是什么时候建的、这个区域将如何发展……只要你问他,他都知道。
当初,青岛西站建设到尾声时,为了完成路面绿化,杨文团队在西站广场边移植上一片绿植。虽然正值冬季,但所有的绿植都顽强地挺过了寒冬期。从荒芜城郊到现代化城区,也许杨文也曾经历过“寒冬期”,但如今,这段经历对他而言,也许正将是一生无法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