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快照 几代人的岁月回忆
在岛城许多家庭的影集里,大都会有一张和栈桥有关的照片。自上世纪80年代初,栈桥照相行业开始起步,到上世纪90年代进入最红火的时期。然而,随着数码产品普及,电子产品不断升级换代,迅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栈桥快照受到严重影响。图为快照师傅在匆匆游客身旁打电话聊天。青报全媒体记者 赵健鹏 摄
从最初的国营照相馆外派,到改革开放第一批个体户在此设摊;从120黑白照,到135彩照;从第二天挂号信邮寄照片,到彩喷打印机当场取照……栈桥快照经历了30多年沿革。在照相机尚未普及的年代,到栈桥留一张影,几乎是每名游客们必需的行程项目。图为栈桥快照摊“一分钟快照”和“自拍神器”同时存在。
那时栈桥及周边从事照相行业的人多达149人,五四广场、中山公园也出现很多照相摊。上世纪90年代,3块钱照两张,生意很红火,旅游旺季一周收入,能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图为人手一部能照相的手机,抢了快照的生意。
那时栈桥及周边从事照相行业的人多达149人,五四广场、中山公园也出现很多照相摊。上世纪90年代,3块钱照两张,生意很红火,旅游旺季一周收入,能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图为快照摊主向游客介绍推销自拍杆。
出乎意料的是,自拍杆的生意比快照老本行还要好。现在,栈桥还有四五十个快照摊,这些照相人继续用自己的努力坚守心中的执着。两名游客在快照摊点挑选自拍杆。
在自拍手机面前,五四广场的快照师傅很无奈。
人人都是摄影师的年代,让快照生意冷淡不少。
快照摊也在转型。
摊位上造型各异的自拍杆,将“一分钟快照”招牌挤到一边。
很多手机夜间拍摄效果不好,因此快照摊天黑也不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