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问题 寻找"解法"!这场开放"三述" 青岛4常委5局长想透了 说清了!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让大变局变上加变,两难多难问题增多,局面复杂。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都在思考自身的前途和命运。
今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形势日趋纷繁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持续增加,作为开放的最前沿,青岛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时代的共同课题,也是新形势下推动青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要想破局,必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是青岛的底色和城市基因。青岛要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要增进一千万青岛市民的福祉,要增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感、实现进位争先,要肩负起一个个千钧重担、服务好国家战略,关键就是要打好“开放牌”。
青岛上上下下正在努力思索和实践。在2020年青岛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举行的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专题“三述”成果汇报会暨市委常委会“三述”会议上,青岛市委常委薛庆国、孙立杰、李伟、刘建军,以及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市贸促会、青岛市发展改革委、青岛市人力资源保障局、青岛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先后登台,结合各自工作“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
这是一场谈观点、讲思路、讲典型,找问题、说打算的头脑风暴,也是一次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再出发的动员。
1
“不护短”,直面问题短板
清醒自知,这是行稳致远的前提。青岛对外开放40年,创造了一个个不可能,当然,也不可避免地累积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这次三述会上,分管市领导直面问题,不“护短”,相关区市部门主要负责人查找问题直抵穴位。
“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自身还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短板和不足。比如,与上海相比,具备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主体较少,上海引进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710家,我市只有58家;上海具有一定规模的本土跨国公司100家左右,我市只有5家。再如,我市牵头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但目前铁路、公路路网密度和互联互通能力不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紧密,胶东‘一小时经济圈’支撑力不足。”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说,“我分管的有些部门单位思想还不够解放,对全球规则、国际标准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还有的路径依赖过深,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不善于‘走出去’‘引进来’。”
“近年来,随着南方城市的崛起,青岛开放的脚步相对滞后,与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开放的力度、广度、深度都存在差距,有客观的因素,更有主观努力不够的原因。”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立杰说,就打造更高水平开放的国际时尚城来看,在市民开放意识、城市形象营销、时尚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再用传统的思维、陈旧的招式,很难赢得人才争夺战。”青岛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伟说,青岛在“人才观”方面还存在视野格局不够开放、衡量标准过于呆板,人才与产业结合度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人才政策上。围绕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各地竞相出手出招,青岛也制定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但实际效果离预期还有不少差距。
“建设上合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的国之重任。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不少工作短板,一是规划滞后于建设,二是上合形象滞后于上合声音,三是合作认知滞后于比较优势,四是政策创新滞后于发展需求,五是行动滞后于共识。”青岛市委常委、胶州市委书记,上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刘建军说。
查找问题,直抵要害,一针见血,绝非“点到为止”,让我们看到了青岛干部身上的胆识与魄力。
2
青岛手上有哪些“好牌”
不看到不足,就会盲目乐观。看不到优势,就会盲目悲观。
在直面问题的同时,青岛的干部们也客观分析了青岛拥有的优势。
“从长远发展看,中央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使命,青岛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这为我市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更大空间,注入了强大动力。青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着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应当融汇国内外优质资源、培育开放发展优势,用高水平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薛庆国说。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刚认为,“双循环”是适应形势变化的新开放模式,是青岛深化开放的立足点;制度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新趋势,是青岛增创开放优势的着力点;区域开放是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是青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突破点。
青岛拥有众多承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上合示范区就是“独一份儿”。“上合示范区具有唯一独特性,全国只有一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开放与合作的重大国家战略,青岛理应当好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排头兵、全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和新时代全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刘建军说。
另一个高能级平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有里程碑意义。自贸试验区是高规格以开放促改革的载体,承担着主动适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趋势新格局,主动参与引领规则制定,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副书记,青岛自贸片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主任,青岛中德生态园党组书记、管委主任赵士玉说,青岛片区在多领域亮点突出,充分展现了自贸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会展是青岛的另一个优势。“会展是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具有1:9的经济拉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作出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发挥会展平台作用、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青岛市贸促会会长初连玉说,青岛已经成为重要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和“中国十大会展名城”之一。2019年会展面积首次跻身全国前五。
作为国家开放前沿,青岛国家战略叠加、开放平台汇聚,但在用好发展机遇、释放开放“动能”等方面与上海、深圳等开放高地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想要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青岛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吃透政策,把政策里面的“黄金”淘出来,充分释放国家战略“势能”。
3
这些路数打法令人期待
青岛有海纳百川的气质,有兼容并包的格局,有层层叠加的战略,关键是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
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思想认识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开放创新,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才能变不可能为可能。
更高水平开放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其核心就是“人、财、物”。“要从这三个维度去考虑开放,推动优质资源在良好环境下互动耦合、价值倍增。”薛庆国说,在“人”的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人是最重要的市场要素,以开放包容的情怀汇聚全球高端人才,用市场机制推动人才建设;在“财”的方面,首先就是金融的高水平开放;在“物”的方面,要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让商贸往来更加自由便利,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扩大高水平开放,人才是关键。李伟认为,应该从人才标准、人才政策、人才生态三个方面重点突破。“在人才标准上,谁是人才,要让市场‘算了算’;在人才政策上,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要让企业‘算了算’;在人才生态上,打造什么样的生态,要让人才‘算了算’。”
如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流人才生态?“一要持续推进人才国际化进程;二要强化区域间人才协同发展;三要促进人才与产业项目深度融合;四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招才引智品牌;五要发挥企业对人才的引育留用主体作用;六要深入推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青岛市人社局局长胡义瑛说。
更高水平开放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平台为支撑。“上合牌”和“自贸牌”是必须要打好的两张牌。
“上合示范区将汇聚开放之力,搭建合作共赢‘四大平台’——资源要素耦合平台、投资贸易交流平台、国际商事服务平台、政策集成创新平台。放大开放之放,加快建设‘五大中心’——互联互通的国际物流中心、互利互惠的现代贸易中心、互促互进的双向投资中心、互学互鉴的商旅文交流中心、面向未来的海洋合作中心。创新开放之策,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刘建军说。
“自贸牌”的打法也很清晰。“下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将扬长补短,以‘一新三地’建设为引领,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转变,从‘核、面、链、线’四个方面入手,建设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平台,打造成为更加开放的青岛特色片区。”赵士玉说,创新为“核”——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自由贸易制度;耦合“面”——打造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发展的主阵地;产业“链”——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的集聚地;国际“线”——培育新消费引领发展的策源地。
实现高水平开放,必须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变过程中,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创新创意路数和打法,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李刚认为,制度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新趋势,是青岛增创开放优势的着力点。“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就是要通过政策试点、制度创新,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要把握这一轮开放特点,创新创意、奇思妙想,寻求政策争取和制度突破的新切口。”
“要以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营造最好制度环境为目标,突出首创性、差异性改革创新探索,打造开放制度创新高地。”青岛市商务局局长李苏满说。
经过这一轮开放头脑风暴,在青岛领导干部层面进一步深化了认识、凝聚了共识、厘清了思路,想透了,说清了,接下来,关键是干实!
这些深刻的思想认识、创新的路数打法,一旦转化为行动的力量,青岛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