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申同潮】滕永锋:总结"上海经验" 促进青岛港航产业转型与发展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刘倩倩、张晓楠 图/姜舒骞 视频/刘硕)
“从6月28日到现在,近3个月的时间虽说不是特别长,但看到的、学到的、体悟到的已经可以用‘感受多多、收获多多’来形容了,每天都有灵光一现的喜悦,每天都有醍醐灌顶的顿悟。”青岛首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员、市交通运输局物流业发展处处长滕永锋说。
滕永锋的实训单位中远海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海运企业,船舶综合运力位居全球第一。集团在青岛有企业和项目业务,是青岛交通运输局的重要服务对象,也是全市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实训期间,他与集团的领导同事及物流、集运、港口等板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
滕永锋接受青岛新闻网记者专访。
港航产业发展的“上海经验”
“航运是青岛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和优势所在,港航产业发展是其重要依托。”滕永锋告诉记者,在近期发布的2020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全球排名中,青岛排名第15位、较去年上升2个位次,上海排名第3位。实训期间,他积极调研上海港航产业,走访相关单位,总结了许多上海的先进经验。“他们好多做法,对青岛推动港航产业转型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滕永锋说。
首先,注重顶层设计,进行科学谋划。“上海港的发展,既有其自身区位和历史优势,又与上海市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密不可分。”他介绍,上海制定出台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是国内第一个推进航运中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来推动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其次,注重硬件投入,完善港口布局。他举例道,为解决航道水深不足发展瓶颈,上海实施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建设,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完成了由河港向海港的“三级跳”。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并连续10年蝉联第一位置。
再次,注重要素集聚,提升服务能级。上海相继设立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和“发展资金”,制定了航运机构设立和发展的支持政策,吸引各类航运要素汇聚。“2019年,上海船舶险和货运险业务总量达到43.7亿元,全国占比23.5%;上海海事仲裁院案件受理和争议标的占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90%。”在滕永锋看来,这些都与上海注重要素集聚密不可分。另外,注重环境优化,强化制度创新。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上海跨境贸易便利度在具有可比性的海运经济体中排名全球第五。
青岛港航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滕永锋向记者介绍,根据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他对港口条件、航运服务、综合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寻找青岛港航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从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总体排名来看,2020年青岛在全球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中位列第15位。“但与世界第7的集装箱吞吐量相比,青岛航运在全球影响力逐年提升,深入谋划还需加强。”他分析。“青岛港口功能布局优化迎来机遇,集疏运体系仍需完善。”他调研发现,青岛港进出口货物的主要集疏运形式仍是公路,占70%以上。2019年,青岛港集装箱中转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19%,但离国际枢纽港30%以上的标准仍有提升空间。
此外,他谈到,青岛现有航运企业4000家,仅为上海的十分之一。目前青岛航运企业大多为船代、货代等传统港航服务业,航运交易、金融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从这一点出发,我们青岛可加强航运要素集聚、航运服务生态打造。”他说。他还提到,目前青岛港进口原油、混矿作业量全国第一,纸浆、铜精矿全国领先,但我们的贸易、加工、金融等产业链条还需进一步延伸。
推进上海青岛双方深入合作发展
实训期间,滕永锋还积极向集团介绍青岛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帮助分析投资青岛利弊,提出“投资青岛就是投资集团未来”的发展论断,建议公司把青岛作为北方投资首选城市,这也得到了认同,坚定了集团拓展青岛业务的决心。
采访中,他还分享到,在集团与青岛企业的战略合作中,也积极向集团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和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协助推动合作的深入开展和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