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青青岛快评|最“舒服”的关系,是在“框”内活动

2020-09-16 20:24    青岛新闻网

blob.png

文/牛晓瑜 闻青平

如今的年月,人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劳资双方的纠纷屡见不鲜。

一般我们在看到劳资双方纠纷的时候,会下意识地痛骂资方:一定是老板太黑心,瞧瞧都把人逼成什么样了。

而面对劳动者一方,我们大多会施以支持和宽容的态度:怎么就遇到这么坏的老板呢?一定要为自己维权!

但有的时候,谁是弱者还真不一定,老板也有可能是“受害方”,我们的头脑中不应进行“有罪设定”。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劳资纠纷:劳方为资方的事实员工,但资方没有给劳方投社保,也没有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只在约定的日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工资(通常工资也不高)。有些劳动者会以此为由申请仲裁等,在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劳动者几乎稳赢。

企业必须要给员工投社保,不投社保、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都属于违法行为,这是常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投社保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保护,是企业的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各种媒体、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也在以这样的口径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大多数人也都已经默认了投社保的这些社会意义。

直到我看到了一则网友爆料——

blob.png

帖子是公司一方发的,按其叙述,大意应是员工主动要求不投保,以便领取就业困难补贴,同时,又告了公司一状,以此为借口索要赔偿。

如果此帖属实,这样的恶意使得公司违法,里外“两头吃”的员工着实有些“阴险”。生活中虽然这样的案例很少,但绝不代表不存在。

如青岛市人社局曾公开一些案例:

劳动者陈某入职某网络公司从事技术员工作,公司为其办理入职手续后,经陈某同意与其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双方各自应行使的权利及应尽的义务。三个月之后,陈某以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并向仲裁委提出要求公司支付其未订立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请求。

裁判结果是:电子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裁决驳回了陈某的仲裁请求。

另外,之前人社部门还公布过一些案例,有的劳动者频繁换单位,而且以各种借口不签劳动合同,再回头告单位一状,获得两倍工资赔偿。

公司为何变成“冤大头”?如何应对这样的恶意索赔者?

如果企业把“社会义务”转变为“自我保护”,把“为人好”转变成“为我好”,企业及时为员工投保并签订劳动合同,这一做法利人利己。之前很多人认为,给员工投社保是企业一种不得不承担的义务和社会责任,现在看来,这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一种保护。

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理解,这是企业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从自我保护的角度来理解,这也是企业为规避风险而花费的成本。有些老板确实存在“能省点就省点”的想法,能不投保就不投保,殊不知,这就等于把自己的一个重大过失让渡给对方作为把柄,给自己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

什么是最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是大家都在相关劳动法律的框架内活动,一切活动都照章办事,遵纪守法。

事实上,长期处于不平等的畸形关系中,企业员工也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不少精力耗在无谓的猜忌中。双方关系合情合法平等相待之后,劳资双方的权利才能有更好的保障。双方的权利都保障了,生产效率才能提高,经济也能随之发展得更快,同时还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

为了保障劳动关系的顺畅开展,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探索更高效的途径。如去年7月5日,青岛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动争议调解联盟成立,这是青岛第一个覆盖全市范围、涉及劳动者最多的行业性调解组织。首批成员单位共28个。

相关报道称:

近年来,青岛市的劳动人事争议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特别是集体案件,耗时长、处理难度大,不但给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较大冲击,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另有消息称,今年8月20日,由青岛市、胶州市两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上合示范区管委共同发起的“上合示范区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联盟”,在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举行揭牌仪式。联盟成立后,成员单位将结合自身优势,经常性开展劳动争议方面的研讨、交流、讲座、沙龙等活动,通过交流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经验、分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法规政策、诊断防范企业用工风险、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的能力和水平。

或许,再完善的法治体系,也不会杜绝劳动人事争议的产生,毕竟现实情况复杂程度时常超乎想像。但毫无疑问的是,哪一方最大程度地在法律框架内活动,哪一方的利益也会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增强企业的活力,同时也将增强城市的活力。而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对企业起着正向推动或掣肘的作用。

帮助企业理顺劳动关系,使企业肌体健康精力充沛,离不开管理者营造的法治环境。青岛,正在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另一方面,青岛也正在依靠法治的力量服务企业,当好“店小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青岛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搞活”。据报道,青岛把公共政策兑现纳入法律框架,全面开展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工作,已选定13家律师事务所140名律师,帮助企业依法依规申请政策兑现。推进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偿还企业欠款30余亿元。鼓励“民告官”,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通过出庭应诉接受法治教育,今年以来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请来专业的法律机构来督促政府,保障惠企政策的落实,还鼓励“民告官”,由此看来,青岛服务企业的十足诚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家们没有理由不感到舒服。

内顺劳动关系,外创营商环境,劳动者舒服,企业家舒服,城市更有活力,市民幸福感也会更强,劳动,会更快乐。

(内容来源:青岛新闻网 文|牛晓瑜 闻青平)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精彩推荐

浦江潮涌胶州湾 让上海现代服务业的智慧在青岛“开花”

2020-09-16    青岛新闻网

【民生在线】市南、市北免费篮球场名单出炉!快来看看吧

2020-09-16    青岛新闻网

除了青大“轮椅女孩”,还有这些“折翼小鸟”飞进高校

2020-09-16    青岛新闻网

让企业少跑腿!省级行政权力下放 这18项业务青岛就能办

2020-09-16    青岛新闻网

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预计未来3小时内,局地有短时强降水

2020-09-16    青岛气象

餐厨垃圾问题现场整改 "星期三问城管"解决市民烦心事

2020-09-16    青岛新闻网

2020青岛影视博览会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2020-09-16    青岛新闻网

山东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落户李沧 与院士港良性互动

2020-09-16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