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新物种今天揭晓!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8月1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行建所70周年纪念活动。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海洋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云所庆”。纪念活动上,海洋所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揭晓了以“中科院海洋所”命名的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韩恩厚,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参加相关活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70年来,见证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学科到系统研究、从“望洋兴叹”到“百舸争流”的巨大变化。纪念活动上,海洋所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所取得的十项重要科技进展,分别是:海岸带-近海-大洋一体化综合观测网络、深远海综合探测体系、海洋生物特殊生命机制新认知、海洋农业技术创新与蓝色粮仓建设、近海典型生态灾害形成理论与防控技术、西太平洋环流及其气候效应、古气候变化的海洋记录、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俯冲带发震机制与板块演化的新理论、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机制。
近年来,依托“科学”号科考船和“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等先进装备,海洋所从近海走向深海,在西太平洋热液、冷泉、海山等深海极端环境探测与研究领域获得一系列新发现。截至目前,共在学术期刊发表深海生物 1个新科、2个新亚科、6个新属、83个新种。本次为庆祝海洋所成立70周年进行命名的海洋生物分别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海洋所三歧海牛(新种)、海洋所异胸虾(新种)和海洋所长茎海绵(新种)。
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种),该新种于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1549米水深,隶属珊瑚纲、软珊瑚目、紫柳珊瑚科,高约33厘米,呈扇状、亮紫色,寓意“紫气东来”。
海洋所镖毛鳞虫(新种),该新种于2019年发现于卡罗琳海山888-980米的岩石底,隶属多毛纲、鳞沙蚕科、镖毛虫属,多毛类新种长6-7厘米,体覆闪亮的金色鱼叉状刚毛,犹如“黄金战甲”。
海洋所三岐海牛(新种),该新种首次在西太平洋发现,隶属腹足纲、裸腮目、三岐海牛科,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970-1262米水深的岩石底,体长达12厘米,前部呈粉红色,以红珊瑚为食。
海洋所义胸虾(新种),铠甲虾新种,隶属甲科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义胸虾科,成体长约18厘米,獒足和步足细长,长有6或7列尖刺,该种于2017、2018年分别发现于卡罗琳海山和麦哲伦海山1246-1366米深,与柳珊瑚共生,寓意“合作共存”。
海洋所长颈海绵(新种),海绵新种,隶属六放海绵纲、松骨海棉目、花骨海绵科,于2017、2019年发现于西太平洋罗琳海山958-1054米深的岩石上,高达450厘米,长茎干上生有多个分支,顶端具蘑菇状的小海绵体,寓意“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记者 李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