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激情建功青岛】坚守法治信仰 他们是审判席上的"超级英雄"
【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字|韩彤彤 图片|宁冠宇 视频|徐斌
“我们的案子比较着急,想交给速裁团队。”在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商事速裁团队和民事速裁团队成了老百姓心中的“神仙队伍”。通常来讲,二审民商事案件的审限是30天,青岛中院二审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为60天。但案子若交给速裁团队办理,从案件进入法院,到当事人拿到判决,只需要26天。
今年年初,商事速裁团队正式运行,陈晓静担任团队长。商事速裁团队属跨庭组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业务庭,彼此不是很熟悉。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边学习一边磨合,多多少少有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即便如此,今年上半年,商事速裁团队一共办理了1600多件案子,超出其他团队平均办案数近两倍,是实打实的“劳模”团队。
陈晓静说,他们就像一群萤火虫,因热爱事业相聚,因信仰法治发光。
而这光芒落在老百姓眼里,就是希望。
涅槃重生创“神仙效率” 半年结案1600件
2019年,为落实最高人民法院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简案快审的要求,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成立了陈晓静商事速裁团队。
“商事案件类型多、跨部门,所以我们团队除金融审判庭的人员外,又吸纳了其他民商事审判庭的法官进来,采取‘4+4+4’的审判模式,即四名员额法官,四名员额助理和四名书记员。”据陈晓静介绍,商事速裁团队承办的案件既有金融庭的金融借款合同,保险合同及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有劳动争议案件,买卖合同、承揽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等案件。
这些案件在外行看来好像都差不多,但处理起来却如同医生跨科室看病一般。“不同案件在审判思路和办理方法上有千差万别,我们可不能瞎开药方。”尽管已经在法院工作三十多年,但对陈晓静而言,这一转变仍不轻松,这意味着他们每一个人都要重新学习不同的案件类型。
今年1月1日,商事速裁团队正式运行。第一天登陆系统时,包括陈晓静在内的四名员额法官各自收到100多件案子。100多件案子是什么概念?“按照速裁法官正常的办案速度,每位法官平均一个月的办案数是30—40件。”陈晓静表示,一下子收到100多件案子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是一段相当痛苦的磨合期,人员要磨合,业务也要磨合。“我们一件案子一件案子去抠,遇到难案就把大家拉到一张桌上,一块儿合议研究。”于是,成立半年后,商事速裁团队交出自己的答卷:总计办案1600多件,办案周期26天。
面对这份成绩单,陈晓静松了口气:“我们熬过来了。”
让当事人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与正义
采访时,陈晓静和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这里面有与她共事四年的老搭档,也有刚合作半年的新成员。尽管团队成立时间不长,却能感受到他们的“团魂”正在不屈不挠地生长。
“我们就像一群萤火虫,出于对事业的热爱,对法治的信仰凑在一起,大家抱团发光。”陈晓静用“有信念”“有情怀”形容自己团队。无论是在一个审判领域坚守多年的资深法官,还是年轻有为的80后90后,她在大家身上,看到了属于这份职业应有的理想。
今年3月,同为团队员额法官的林伟光接手了九起涉及小额贷款公司的案件。“九位当事人在小贷公司放款,到期后钱收不回来了,当事人到我们这里告小贷公司。”案情看似简单,判决起来也不难,但林伟光却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判好判,但身为法官,我们应当考虑判完后,老百姓到底能不能拿到钱。”
事实上,这案子看起来是九位当事人,在案子背后还有近百名情况类似的当事人正在关注,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于是,在案件审理中,林伟光决定加大调解力度,要真正让当事人拿到钱。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跟九位当事人及小贷公司沟通,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一度把手机打到发烫。最终,他仅用三个月的时间,便成功将九起案件成功调解完,既维护了当事人利益,也保证了办案效率。
对商事速裁团队而言,高效的前提是让每一位当事人在每一个案子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信仰与坚守铸就法院版“超级英雄”
在青岛中院,商事速裁团队的办案效率名列前茅。团队长陈晓静更是位居全省中级法院法官办案数量第一名。他们就像法院版“超级英雄”,用一腔热血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保护每一位当事人权益。
但在“超级英雄”的光环下,是他们也是经营着日常生活的普通人。
团队长陈晓静,每天早上跑步十公里,周末仍然到岗工作,以至于人人都知道:“陈法官的生活除了十公里就是工作。”员额法官刘昭阳在孩子高考期间未请一天假,把孩子送进考场后,立马回到法院工作,考试结束后再去接孩子。
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他们团队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只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但每个人都在散发着光与热。
“我们并不想宣扬加班,因为在我们眼里,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快乐。我们办不了大案,但能让社会感觉到司法温暖,这就足够了。”所谓超级英雄,始于心中大义,落于平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