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学里的"太极宗师" ,曾和李连杰一起打比赛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李倍 图片、视频/张力伟
通常来说,习武打拳是男人的爱好,女人练武的不多见,能练出一番成就的更是凤毛麟角,初学玲就是其中一个。在初学玲66年的人生路上,武术伴随了她59个年头,这59年里她用前15年造就了自己的武术传奇。7岁习武,16岁进山东队,21岁代表北京队参加三运会,和李连杰是队友,她舞刀弄枪的照片被当做绘图蓝本登上第一版国家武术邮票。
当初学玲的武术事业如日中天时,事业和家庭的抉择也摆在了她面前,最终初学玲毅然放弃了留在北体大和北京队的机会,回到青岛做了一名体育老师。此后的40多年里,她将自己辉煌的光芒沉淀于记忆深处,“青岛大学体育学院教授”是她最得意的头衔。
与习武打拳的男人不同,初学玲教授的太极拳柔中带刚,不仅动作优美且能强身健体,成为大学里最“抢手”的体育课。尽管初学玲教学很严厉,但这并不妨碍学生们对她的喜爱,以至于在她退休之际,不少学生因为舍不得她还留下了眼泪。如今,早已退休的初学玲在老年体协做起顾问,教老年人打太极养生。初学玲说,她这辈子后悔的事挺多,但唯有教书育人是她从未后悔过的选择。
在父亲的“逼迫”下 她放弃红装着武装
初学玲的故事鲜少有报道,但她的一生却像一本精彩的书。说起女人习武,初学玲坦言她是被老父亲“逼”上来的。哪个姑娘不爱“红装”,年幼的初学玲喜欢唱歌跳舞,梦想着能成为一名舞蹈演员。然而,在父亲的老观念里无法认同演员这个职业,他坚决反对女儿“搞文艺”。
在初学玲小时候,上学并非是唯一的出路,她父亲喜欢武术,更希望两个女儿能走上习武的道路。“我父亲‘逼着’我和姐姐去李占元那儿学长拳。”初学玲说,不敢违拗父亲的“命令”,姐妹俩开始一招一式的学起武术。16岁那年,省体工队来青岛招生,初学玲凭着学长拳的基础,把腿一下举到了门框上,这一招给教练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即决定好好培养她。经过教练一个星期的突击培训后,16岁的初学玲从3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正式进入省体工队。
“姐姐打小不管是学习还是练武都比我强,我以前觉得练武就是给我父亲练的,但当我进入省体工队后,我意识到这以后很可能就是我的专业了,所以我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初学玲说,一个信念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另一个信念的倒下,初学玲心里清楚,自打她踏进省体工队的门,文艺梦就算彻底破灭了。
她与李连杰是队友 习武照片被绘制成特种邮票
1972年是初学玲习武人生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北京体育学院(即北京体育大学,以下简称“北体大”)招收学员,初学玲凭借扎实的武术基础被选中,有望进入北体大深造,可从小习武的初学玲文化课水平不高,只能以武术特招的方式进入北体大运动系。
而初学玲也不负众望,进入北体大一年后,她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了自选棍冠军、自选拳亚军和全能第六的好成绩。“自选拳和自选棍就是根据武术的踢、打、摔、拿、跌、扑、滚、翻等特点,自己编的适合自己特点的拳术和棍术。”初学玲说。基于这样的好成绩,北体大将初学玲借调到北京武术队打第三届全运会,那年的队友中还有个11岁的小男孩,发烧近40度依然坚持比赛,并斩获了全能冠军,这个小男孩就是李连杰。
和李连杰是队友这事本就值得炫耀,但初学玲却很少提起,就像她不爱提自己过往的辉煌一样。如今,李连杰早已是一代功夫巨星,从习武之人转变到著名影星的机会,初学玲也曾拥有过。80年代初期,面容姣好、武功扎实的初学玲曾被教练推荐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叫作《隐身女侠》的电影,如果初学玲肯出演将担任女一号的重任,但那时的初学玲已经结婚生子,家庭的羁绊最终让她再次与“演员梦”失之交臂。
尽管如此,初学玲在武术上的成就依然夺目。李连杰自导自演的电影《中华英雄》曾在青岛取景,初学玲担任外国运动员的武术指导;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体育文化遗产,发行了一套6枚特种邮票,分别描绘了武术运动员表演刀术、剑术、拳术、枪术、棍术、三节棍对双枪的动作造型,初学玲舞刀弄枪的照片被当做绘图蓝本,绘制成邮票上棍术的图案。同年,初学玲跟随中国武术代表团访问英国、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那时她的武术事业可谓是如日中天。
当辉煌归于平淡 她在事业和家庭中选择了后者
对大多数女人来说,事业和家庭往往不可兼顾,而对初学玲来说亦是如此。1976年,她从北体大毕业,因为成绩优异,初学玲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与此同时,李连杰的恩师吴彬也很看好初学玲,想让她留在北京队。面对这些向自己伸来的橄榄枝,初学玲一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当她询问母亲的意见时,母亲却坚决不同意她留在北京,想让女儿回到自己身边。
离开北京就意味着要离开似锦的前程,把一切辉煌归于平淡,初学玲沉默了。或许是女人的野心终究没有男人那么大,最终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初学玲还是决定回到青岛。几经周折,她被分配到山东纺织工学院,成为了一名体育老师。
如果说第一次的抉择让初学玲有些不甘心,那么当第二次抉择来临时,她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家庭。1994年,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青岛大学,也是在这一年,吴彬再次“喊话”初学玲,让她回北京队担任教练。彼时已经40岁的初学玲早已结婚生子,可爱的女儿和美满的家庭成了她割舍不下的牵挂,几经思虑后,她婉拒了吴彬的好意,再一次放弃了成就事业的机会。
如今回首过往,有没有后悔过?初学玲直言她后悔的事儿还真不少,比如留在北京,比如去演电影,这些事她现在再想起来是有些惋惜,但唯独有一件事她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那就是教书育人。
初学玲(左侧红色区域)和李连杰
回青执教 她是大学里的“太极宗师”
初学玲在大学执教的体育项目是太极拳,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太极拳少有人练,被看作是“老年项目”。但初学玲学过系统的运动理论知识,她知道太极拳虽然看起来柔软缓慢,但却可以修身养性,因此,她在大学武术课上自己编了一套太极扇、太极剑的课程,没想到深受学生们喜爱。
“大学的体育课是要选项的,早上8点开放选项,学生们7点半就去排队,我的课一般在开始后的10几分钟就选满了。”初学玲骄傲地说。学生们喜欢上初学玲的课,并不是因为她和蔼可亲,相反初学玲教课十分严厉。“体育课运动量大,女生来例假的就会坐在一旁休息,但我的课却不可以这样。”初学玲说,“跑步的时候你可以不跑,但练太极的时候你必须跟着练,太极扇和太极剑对身体有好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为什么不练?”尽管初学玲态度严厉,但下课后不少学生还自愿留堂,询问她动作要领,初学玲教学认真,经她手带的学生到期末没有一个人“挂科”。
尽管在第一学期体尝了“厉害老师”的声色俱厉,但第二学期很少有学生会改选,初学玲的武术课依然是“抢手货”。而初学玲也会在学生中挑几个好苗子,教他们打长拳,并培养他们拿过山东省武术比赛的冠军。“我退休的时候,很多学生知道以后再也选不了我的课了都恋恋不舍,有的还哭了,我也舍不得他们。”初学玲说。
退休后教老年人打太极 她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生的事业
如今,已经66岁的初学玲并没有放下她热爱的武术,尽管遗传了父亲的高血压,并伴有高血糖,但她每天仍坚持锻炼。“晚上吃完饭就在青大操场上快走8圈,然后压压腿,练练太极拳。”初学玲说,她习武一辈子,运动了一辈子,现在让她静下来安享晚年她做不到。
初学玲是全国武术协会理事、山东省武术协会委员、裁判委员会副主任,从86年的全国比赛开始,直到去年,她一直担任专业队比赛的裁判工作,从裁判员到副裁判长再到总裁判长,初学玲的裁判成就越来越高,也因此需要经常外出各地执裁,一忙就是大半年。
不仅如此,退休后的初学玲依然割舍不下她热爱的教育事业。作为青岛大学体育学院的教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初学玲担任起青岛市老年体协顾问,她为老年人开班办讲座,教授老年人打太极拳,“我是体育教授,在老年体协教一天课赚的钱远不及其他地方一次的课时费,但对我来说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武术的发展。”初学玲说,她希望自己能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做点贡献,能一直教授武术项目,毕竟她早已把教书育人当成了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