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稳山东第一、北方第三!“觉醒”的青岛,正站上资本的潮头!
最近,青岛在资本市场异常活跃!
7月8日,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青岛今年第二家新增境内上市企业。至此,青岛境内上市公司达到41家,是山东省内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
与此同时,青岛的储备力量也不容小觑。截至6月30日,青岛辅导备案企业达13家,IPO后备军团实力雄厚。
在资本市场,兼具开放禀赋和金融基因的青岛曾率先出发拔得头筹,但走着走着就落在了后面,证券化水平与南方许多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逆转发生在2018年。这一年,山东6家企业IPO闯关成功,均来自青岛。2019年乘胜追击,青岛辖区9家企业成功登陆A股市场,掀开了青岛资本市场觉醒的新篇章。
今年这种势头还在上升。从意识到环境再到政策,不断反思的青岛全方位苦练“内功”,尊重市场逻辑,搭建平台,创建生态,用澎湃的资本力量助推青岛经济全面起势。
在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逐渐落地的推动下,一轮新牛市拉开序幕。上市数量、市值、结构、质量……青岛资本市场的种种要素,或将在新风口开创新纪元。
1
远去的脚步
青岛是一个得益于资本的城市。
早在20世纪初,馆陶路就集聚了50多家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到了20世纪30年代,这里已经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被称作是“青岛的华尔街”,影响着整个华东地区的经济及沿海地区的出口转口贸易。
资本市场是金融中心建立和发展的基础,金融中心是资本市场的扩展和延伸。可以说,百年来,青岛这座城市的崛起离不开金融和资本的灌溉。
1990年,沪深交易所正式建立,中国资本市场迎来新纪元。金融根基深厚的青岛在省内率先破冰。1993年,青岛啤酒先后登陆港交所和上交所,随后海尔挂牌深交所,在山东资本市场元年上市的4家企业中,青岛占据了半壁江山。
令人遗憾的是,“起跑”不错的青岛后程“表现欠佳”。2000年之前的7年间,青岛仅有6家企业上市。其中老“五朵金花”占据四席。此后,青岛资本市场又遭遇多个“空窗期”。
2008年是一个让青岛资本界难以忘怀的年份。这一年,烟台以13家上市公司的数量反超青岛,排在济南之后,位居省内第二。反观青岛,GDP省内排名第一,但上市公司数量却不及济南和烟台,位列第三。
之后10年,青岛在资本市场也有过几次冲刺,但始终没有形成大气候。虽然上市数量扳回了省内第一,位居北方第三城,但无论是数量、市值还是结构、质量,都与南方一些城市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
目前,青岛A股上市公司数量40家,总市值超4000亿元;深圳A股公司突破310家,总市值达8万亿左右;杭州上市公司总数超200家,仅一家阿里巴巴就能贡献4万亿的市值。此外,长三角的南京、无锡、宁波等城市也已经把青岛甩在了身后。青岛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市值不高,同时还面临大而不强、结构不优的难题。
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阵痛期的青岛,迫切需要资本之水的浇灌。
2
关键是意识
青岛资本市场积弱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
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王锋说,历史上,青岛很多企业都符合上市条件,却没有选择上市。
这说明,青岛证券化率偏低,与企业家资本意识和运用资本的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与整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企业生态发展密切相关。
2017年底,证监会有关人士曾公布一组数据——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1100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2016年初至2017年10月底,新上市605家上市公司中有高新技术企业495家,占比达82%。2004年设立中小板,2009年创业板正式上市,2019年科创板开板,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落地……
回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重大改革,不难发现资本喜好的迭代,带有新兴、科技、活力标签的产业和企业,在资本上市的道路上显然更顺畅。
长三角地区的杭州、宁波、无锡等城市,都抓住了互联网产业热火朝天的发展趋势,纷纷出台措施鼓励民营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深圳也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上市,目前,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均位居国内四大一线城市榜首,已成为深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上述城市在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上都抓住了时代机遇,收获了互联网红利,不仅在资本市场大幅领先青岛,更实现了对青岛GDP的反超或优势的进一步拉大。
创业板上市企业多为高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青岛的特锐德占据了创业板第一股的头衔,但10年来,仅有8家青岛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目前为止,科创板也只有海尔生物一家青岛企业。
反观深圳,本地创业板上市企业近百家,占创业板总量近12%,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处于领先地位,而这又是深圳经济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资本市场积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上的短板。
在新经济风起云涌的当下,城市之间的差距就是创新的差距、产业的差距、企业的差距,而资本则是缩小这些差距的“加速器”。谁抢得了资本先机,谁就拥有了布局新经济的蓬勃力量,占据了城市竞争的制高点!
这一次,青岛必须对症下药,奋起直追。
3
改变正在到来
所幸,改变正在到来!
截至目前,青岛共有境内上市企业41家,拟上市企业13家,资本上市资源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新三板精选层全面开花。巨变是从2018年开始的,山东共有6家企业过会,全部来自青岛。2019年,青岛9家企业上市,新增上市公司居全国所有城市第6位,创近三十年来新高,上市公司总市值增幅居全国35个大城市第一位。
这是青岛围绕资本市场打响全面战疫的阶段性成果。
青岛先从意识、氛围下手,为资本造势。2019年5月,青岛举办了首届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
一次盛会搭建起一个平台,一个平台链起全球资本。一年间,除了真金白银,创投风投为这座城市带来的更大影响是与资本相关的意识、观念、氛围。从政府各部门到企业家们,认知资本、善用资本、借力资本的意识悄然提高,越来越多的岛城企业家从被动变为主动,纷纷用资本的力量寻找新的产业机遇,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创投风投大会之后,青岛又推出一项雄心勃勃的企业家资本市场行动培训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分阶段、分梯队对青岛一万名企业家进行资本市场知识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家资本市场意识,培育一批青岛领军企业和后备企业力量,打造中国北方资本强市。
短短几个月,青岛已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近40场,实际参训企业超过4000家。目前参训人数超过8500人次,培训行动逐步起势。
青岛海科佳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丽平,对半年多前那场以“海尔生物医疗上市分享会”为主题的沙龙印象深刻。当时,这场汇集了券商、律师、高新技术企业等各方力量的沙龙一直持续了5个小时,刚刚成为青岛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海尔生物医疗公司,分享了自己的上市经验和资本驱动,在场数十家高企深受鼓舞,更坚定了上市决心。
惠城环保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正享受着资本带来的巨大驱动。其在江西和青岛的两个在建大项目,均来自资本募集,募集资金约3亿元。惠城环保总经理李正直言不讳,“上市之后,资本给我们插上了飞越的翅膀。”
何止为上市企业插上翅膀,资本更为青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提供了强劲动力。
4
新愿景
若想以资本之水激荡城市发展,仅仅依靠意识和氛围远远不够。青岛正在竭尽全力打造适宜的资本生态。
无论是企业上市,还是项目落地,都少不了资本中介的力量。创投风投大会召开,青岛对资本的“诚意之邀”得到热情响应,资本中介争相落户。
截至去年底,已有253家创投风投机构在青岛完成工商注册,新引进金融机构12家。在一揽子政策的扶持下,2019年青岛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553只,同比增长33.6%,高于全国24.1个百分点;基金管理规模821.2亿元,同比增长28.3%,高于全国20.8个百分点;特别是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71家,同比增长14.8%,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国第一位。
机构和基金的落地,为青岛经济发展注入了资本的力量。截至2019年末,全市创投机构累计在青岛投资项目243个,投资规模 212.3亿元,主要集中在“956”新产业体系,资本之水为青岛布局新兴产业提供了蓬勃的动力。
青岛不遗余力地打造资本生态圈,为企业上市提供最丰沃的土壤和气候。2018年,青岛成立了山东省内首个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先后吸引了上交所、深交所入驻。
今年5月,中欧国际交易所正式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设立中欧国际交易所中国(北方)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这是中国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后,国外交易所在中国设立的首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
青岛以开放的姿态,不断扩充自己的资本朋友圈,让青岛企业汇入资本的大江大河成为一种水到渠成。
两天前,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带队赶赴上海“拜师”,在求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愿景清单中,资本金融居首位:青岛希望能与野村证券上海代表处等金融机构探讨合作,推动在青岛设立分支机构,发展证券经纪、投资信托、离岸金融等业务,提升资本的辐射服务能力。希望依托上交所设立的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拓展与上交所等机构的对接交流,培养现代服务业上市资源,助力更多青岛企业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和主板。
站在新一轮牛市的脊背上,“原力觉醒”的青岛资本市场乘风破浪行至何处?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