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海上来 青岛专业实训干部在上海|在申城的20堂“现代服务”课
51名干部结束为期12天的集中培训,将赴18家企业单位参加实训
在申城的20堂“现代服务”课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驻沪记者 胡相洋
从6月28日赴沪,到7月9日结束集中培训,12天的时间,听取专业授课16次,参加现场教学4次,构建了一个组织框架,落实了一套培训计划,打出了一个学习品牌,形成了多个思考成果,并与实训企业做了初步对接,51名上海专业实训干部,带着学习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充沛激情,在申城跑出了“加速度”。“时间短,我们要高强度充电”,成了专业实训干部的集体心声。
“这是一份叮嘱,更是一种责任”
6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与我市第一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集体谈话时,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找准以现代服务业拓展“大循环、双循环”开放格局的“金钥匙”,必须向上海学习取经,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才能助推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闻鼓而动。当天下午,51名专业实训干部立即集结赴沪,正式开启了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关键词的青申互动。“这是一份叮嘱,更是一种责任。”回想起6月28日的集体座谈,实训干部巩兴旺依旧很激动,他工作在上合示范区,“这是国家战略,来到上海,我一定以上海为师,当好上海的‘学生’,学习鲜活的上海经验、上海场景,为正在全力推进的上合示范区赋能。”
对本次专业实训充满信心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是51名专业实训干部的集体表达。继深圳体悟实训之后,市委决定开展赴上海专业实训,是对深圳体悟实训的深化和拓展,是持续打造“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第一批赴上海专业实训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孝芝说:“作为青岛‘全面对接上海’的先头部队,我们将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全力跑好第一棒、迈好第一步,以优异成绩回报市委期望和社会各界的期待。”
“为助力家乡更上层楼提供新的思维支点”
51名专业实训干部,都是各自领域的精兵强将。到了上海之后的短短12天,这个专业实训队伍就焕发出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12天的时间,他们共听取专业授课16次,如《“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货币改革》《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海打响“四大品牌”大服务概念》《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服务业竞争力》《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思考与实践》《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最新趋势》《浦东开发开放30年七大经典案例》等,聚焦“现代服务”,课堂授课让专业实训干部大开眼界。他们还去了张江科技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虹口商务区、上海临港产业园区进行现场教学,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创中心“五大中心”所释放出的“服务能级”,也扩充了专业实训干部的认知格局。
“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我们有所见、所思,也通过实训日记的形式,记下了‘所感’,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也为将来回青后,更好地助力家乡更上层楼,提供了新的思维支点。”第一批赴上海专业实训临时党支部学习委员纪芳说。
此外,临时党支部还以最快的速度,构建起了组织框架,建立了联动机制,完善了制度体系,并通过落实培训计划,创立了“浦江观澜”学习品牌,让每一位专业实训干部的实训日记、每周“金点子”、申城印象等,有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并试着通过自己的视角,呈现一个立体、丰富、即时的上海。
“奋力跑出更加精彩的‘第一棒’”
船到中流浪更急。7月9日,集中培训告一段落,也预示着企业实训正式开启。
据悉,实训的企业单位包括上海浦发银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复星集团、分众传媒、益海嘉里、上海期货交易所、杉杉集团、张江高科、启迪之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等18家单位,均是在上海、全国乃至世界能叫得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涉及金融、航运、贸易、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诸多细分领域。
“到了真刀真枪实战的阶段,我们要学到更多经验、作出更深研究、形成更多感悟、进行更多对接,才能不辱使命。”专业实训干部刘坤表达了这样的决心。而8日的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也进一步为专业实训干部向资本金融、航运贸易、高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方面钻研指明了方向。
据悉,为把到企业专业实训做得更深入,专业实训干部还制定出了“1+5+X”计划,“1”就是围绕“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1条主线,“5”就是突出解码上海“真经”、探寻发展路径、搭建合作平台、讲好“青岛故事”、锤炼“三化一型”5个方面,“X”就是落实到“快充计划”“职员计划”“阿拉计划”等一系列具体行动,确保实训取得实效,奋力跑出更加精彩的“第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