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李沧,让李沧更美好】新老李沧人讲述奋斗故事
【青岛新闻网原创】
(文字|韩彤彤 图片|孙志文 视频|刘硕)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城市间的边界越来越大,你会因何驻足于一块土地?有人因爱停留,有人为事业打拼……作为青岛花园式中心城区的李沧自然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自留地”,他们选择在这创造一片天地,成就一份事业。
无论是新李沧人,还是老李沧人,在他们看来,李沧区的开放与包容吸引着每一位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今天,我们来听听新老李沧人的奋斗故事。
从创业大学生到社区书记,她把家安在李沧
“不久前,我特意带孩子坐了一次公交车,与孩子一起重温刚来李沧时的场景。”孙铭徽,烟台人,现任李沧区九水街道延川路社区党委书记。2009年大学毕业时,她的第一份工作就在李沧。
初到李沧时,孙铭徽还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那时候,我住在百通馨苑,每天坐着公交车上下班,车上大多都是像我一样的李沧新市民。”她时常会听到同车人聊天,听大家研究买什么车,听大家谈起住房改善,听大家讨论工资变化……有时,她感觉这公交车就像奋斗在李沧的年轻人的缩影,大家齐心协力,在李沧扎根,一起往好日子奔去。
2012年9月,孙铭徽开启了创业之路。喜欢甜品的她在李沧区虎山路街道开了自己第一家烘培店——萨么烘焙。“开业之初,虎山路街道工作人员经常来帮我们做创业指导。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让我感受到李沧对年轻人的包容。”如今,萨么走过第8个年头,已先后在青岛、济南、烟台等地共开设烘培连锁店140多家。
从一家店到上百家店,萨么这颗经众人扶持的小幼苗在青岛烘焙行业扎住了根,开枝散叶拼得了一份公认的成绩,孙铭徽也慢慢在李沧扎根,在这儿成家立业。
2017年12月30日,延川路社区成立,85后的孙铭徽作为社区第一届党委书记参与起社区工作。“我们社区有不少新市民,其中还包括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籍居民。”在她看来,大家把“小家”落在李沧,正是缘于一份归属感。
疫情期间,孙铭徽与社区同事24小时待岗,帮每一位归来的居民对接信息,协调手续。她们守在高速口,接回来自五湖四海的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欢迎回家”。
“李沧的山和水,是最真切的故乡情。”
“从小学到高中,我19岁之前的生活都在李沧。”80后的刘玉波家住刘家下河,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李沧人,这儿的一切对他而言如同空气一般,平平常常但不可或缺。他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路,知悉这里的每一座桥,对李村河的沿岸风光更是如数家珍,而今,他又通过自媒体这扇窗户,向全世界介绍李沧区,介绍他家门前这条美丽的母亲河。
“李沧这些年的变化很大。”刘玉波指着眼前这一个个花园小区和一条条宽阔且平坦的马路回忆,“以前这里都还是平房,大大小小的路也都是土路。2000年,这一片慢慢发展起来。”除此之外,李村河更是今非昔比,“以前的李村河每逢下大雨就需要泄洪,这儿也没有桥,过河并不是件容易事。”
别人眼中的美景,落在刘玉波眼里更多的是其发展过程。正是因为见证了李沧天翻覆地的变化,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一切。
作为一名新媒体人,刘玉波是掌上李沧等微信公众号的创始人。他在掌上李沧的第一篇推文便介绍了有关李沧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情。“当时掌上李沧刚开办,还没有粉丝,在第一篇推文发出后,竟然有一万多的阅读量。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爱李沧。”
从事新媒体的这些年,刘玉波在事业上践行着对家乡的热爱。哪个小区要加装电梯?哪条公交线路要改道……凡是与李沧发展相关、与李沧居民福祉相关的事儿,他都会通过公众号第一时间把消息与大家分享。
“我爱李沧的一草一木。做掌上李沧,也正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经常开车沿着李村河而上,每隔一站路便有一座四条车道宽度的石桥。这儿再也不是那条下雨需要泄洪的李村河了,“最近正是李村河的观赏荷花好时候,有时还会有白鹭飞过来。”谈起家乡,他的语气中有难掩的自豪。
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选择李沧,或许正是因为这里是令他们安心的地方。而他们与李沧的故事,说到底就是“欢迎回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