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准时“消失” 如何摆摊 青岛这个早市值得学
凌晨4点半,罗西富两口子开着小卡车来到沂水路上,卸下新鲜的蔬菜摆起摊位,周边摊位的其他商贩,也差不多在随后的20多分钟里,陆续赶来摆好摊位,开启了一个清晨的忙碌。伴随着天从朦胧到放亮,逐渐熙攘的人群中掺杂着偶尔的叫卖声,还有手机收款到账的语音播报,城市开始苏醒,一片气息从早市氤氲开来。6月17日,早报记者探访今年新开市不久的沂水路早市,市民、商贩、早市管理者默契地聚集在一起,久违的生活气息逐渐浓厚起来,这里是最贴近生活的地方,不止有平凡的柴米油盐,还有隐藏着百态人生的景象。
200多米的早市热闹起来
6月17日凌晨,青岛市区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罗西富和妻子摆好摊位,支起伞篷,白菜、芸豆、土豆……逐一分类整理好,菜放上价格标签,妻子就坐在摊位旁,等待开市,闲不住的老罗又去帮隔壁老乡的水果摊位卸货、摆摊,一番忙碌完已是清晨5时,天已经大亮。从青岛路到平原路这段200多米长的沂水路上,北侧人行道已摆满了100多个销售农副产品以及小百货的各种摊位,最早一拨起床的市民拖着小推车从四处汇集来。
6时许,早市最东头卖盐焗鹌鹑蛋的柴永建等来了第一单生意,1小盒散发着香味的盐焗鹌鹑蛋,换来了手机里第一声入账10元的语音播报。隔壁卖桃子的李太林摊位上也开始围上了几名挑选桃子的市民。“今天下雨,便宜卖了,10元钱3斤,不甜不要钱了,大姨你不信先尝一口。”李太林热情吆喝起来,他略显浓厚的嗓音,配上山东方言的口音,更烘托出这市井生活的氛围。
带着一份感情的早市生活
柴永建卖出了第二单,又传来20元入账的手机播报,他坐在伞篷下,拨弄起来锅里还在焗着的热乎鹌鹑蛋,又备出几盒摆在外面。“这是我菏泽老家祖传的手艺,我在沂水路早市上近10年了,每天早晨能卖30多盒。”柴永建告诉早报记者,平常日到6点半左右,一般能卖出10多盒。他说,他的主营业务是在杭州路市场里卖海参,做盐焗鹌鹑蛋赶早市是副业。一般每天早晨3点起床,焗上一锅鹌鹑蛋,5点半赶到沂水路早市,如果卖不完,就等晚上再赶人民路周边的夜市。
隔壁摊位上很喜欢叫卖的李太林其实并不是摊主,他只是早市上的“打工者”。“每天早晨来俩小时,就当锻炼身体了,主要是我特别喜欢这氛围,哪天要不来,就感觉一天不舒服。”李太林说,他老家诸城,来青岛30多年了,目前在附近一家单位工作,但他有个习惯就是每天5点准时会起床,到9点上班前这段时间,让生性乐观活泼的他感觉很无聊,4年前偶然逛早市的时候,喜欢上了这里,于是就融入了这里,每天卖到8点收摊,附近吃个早点去上班正合适。“在早市上的叫卖中,能和不同的人说说话,开个玩笑,是我感觉最快乐的事。”李太林说。
“都是前一天下午在我们村各家的菜园里现采摘的,凌晨2点多从家里出发,来这到这里4点多,卖到8点收摊后,剩下的菜再看行情送到一些市场里固定关系的业户那里。”今年59岁的单宜新说,他是沂水路早市的老业户,近30年了,从小伙子的时候开始,每天就过着这样的生活,中午回到家睡一觉,下午起来备货,晚上早睡下等待凌晨的出发。
久违的生活气息回来了
受疫情影响,沂水路早市6月6日才开市,久违的生活气息回归日常。早市上唯一的早餐店也迎来了更浓的油条香味。“现在每天早晨能卖近200根油条了,随着人气慢慢聚拢,相信很快就能回到每天三四百根的时候。”早餐店的老板许鹏飞说,他在沂水路上开早餐店10多年了,就靠早市聚拢人气,前段时间早市没开市,他的生意也很惨淡。早市摆出来,市民就都出来了,买菜时候顺便提着油条、馅饼回去,对他,对市民都是一个完美的早晨。
“总算是开市了,这下就方便多了,每天早晨来买菜成习惯了,这几个月停市很不方便,都得坐公交跑很远去买菜。”家住湖北路的市民张淑莲告诉早报记者,西边有团岛市场,东边有湛山市场,沂水路正好在中间,两头都比较远,去哪边都不方便。这个早市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沂水路早市对周边居民,特别是他们这些老年居民来说很有感情,也很方便。每天早晨起床,来采购全家一天的菜,新鲜又便宜,很有幸福感。
由于沂水路早市地处市南西部城区,栈桥、中山路、小鱼山、信号山、大学路等景点近在咫尺,也是外地自由行游客住宿的目的地,周边有很多民宿,游客来了后,多会打听到最近沂水路早市,来感受青岛市民原味的生活气息,沂水路早市也因此成为“网红”。
管理
早晨8时准时“消失”
从开市起,就有挂着工作牌的管理人员在早市上来回巡逻,提醒摆摊业户一些注意事项,发现问题马上处理解决。“我们今年这是刚开市10多天,目前最重要的是疫情防控任务,入市商贩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巡逻中提醒商贩和市民戴好口罩等。”市南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现场巡逻的工作人员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目前禁止海鲜、肉类入市。这名工作人员说,来这里摆摊的都是老业户,200多个摊位,大家彼此非常熟悉了,很多问题说一声就解决了。
7点半开始,工作人员就挨个摊位提醒,需要收摊了。摊主们也忙着开始便宜处理掉菜,或打包准备带走。“今天卖得不好,还剩下几个南瓜和一捆大葱。”一边收摊打包,罗西富的妻子告诉记者,平常多数时间这些菜都能最后卖掉。一番催促,一番忙碌,到上午8时,商贩们准时散去,连同垃圾也都自觉带走了,这里又恢复了清静,一条安静的优雅的老城道路,完全没有了早市的痕迹,路上取而代之的是赶着上学的孩子们。“大件的垃圾完全没有,偶尔有些小渣渣,我走一遍就清理干净了。”负责沂水路保洁的环卫工人说,市场管理方要求得很到位,商贩们也很自觉。
市南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中心管理着5处早夜市,除了沂水路早市,还有位于市南区东部的莆田路早市和西部的石村路早市,都是早晨6点开市,8点准时收市;夜市有东部的太古夜市和西部的西陵峡路夜市,晚上6点开始,10点收市;另外,近期他们还在东部大尧一路法治公园开设了一个白天的便民摊点群,主要经营图书、日用品和纪念品等。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周边居民,给居民们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市南综合行政执法队员采取延时执法、错峰执法等方式,要求管理方在规定时间、规定范围内启闭沂水路早市,执法队员也加强巡逻,规范冒市经营,确保给居民们创造一个方便又温馨的购物环境。
回忆
沂水路早市已有30年历史
沂水路早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一批退休工人、待业青年、进城务工人员等在早市上经销早点、蔬菜和日用小百货等。2000年前后,早市移到了沂水路9号大院里,不足600平方米,却也能挤进80多个摊位。关于沂水路早市的去留,经历了一番波折。2014年5月,沂水路早市“转正”。市南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出台了 《沂水路早市摊点群管理办法》,根据办法,沂水路早市设在住户相对较少的沂水路北侧人行道上,开市时间为早晨6时,收市时间严格规定为早晨8时,以销售农副产品为主,禁止销售小吃烧烤等商品。
本版撰稿摄影记者 孙启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