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人才,用人单位说了算!青岛这波操作“很市场很硬核”
人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动能,只有用一流的人才,才能干出一流的事业。
青岛今年提出全年引进聚集各类人才25万人的目标。在各行各业受疫情冲击的情况下,这个目标一点都不低。
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青岛最近也是大动作频频,出台了不少重磅政策。不过这次,青岛拼的不是奖补力度,而是制度突破——
6月1日,青岛聚焦上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两区”建设推出人才新政。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把新锐人才、拔尖人才等评价权交给企业;根据产业需要精准引才,聚焦“两区”重点产业领域尖端人才、外事外语外贸等人才,创新激励机制。
同日,市北区也推出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紧扣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出台高层次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将人才政策自主权交给企业,招什么人、让谁享受政策,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政策杠杆。
不谋而合的两波政策,改革力度很大,市场味很浓。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凭能力、凭实绩、凭贡献评价人才。青岛如今更加关注的,是用市场的逻辑转变引才留才用才的打法,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基础上,破除制度壁垒,增强人才活力。
01
引什么人才,先看有什么产业
去年以来,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的叠加让青岛再一次站上了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要实现总书记为青岛确定的战略目标,打好打赢15个攻势,走好开放创新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归根到底靠大量优质的、与青岛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各类人才。
目前,上合示范区各项工作快速起势,总投资571亿元的45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增307家贸易类企业入驻。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政策试点加快实施,新增注册企业1851家。
项目落地、企业入驻后就要搭班子组团队,怎么吸引人来?如何避免泛泛的招才引智,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的高度匹配?
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先要研究这里都有什么产业,需要什么人才。在最近出台的人才政策中,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在综合施策、精准发力上下足了功夫。
上合示范区提出建设区域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和海洋合作“五大中心”;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则确定了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围绕这些产业领域的尖端科研人才、外事、外语、外贸、国际金融、涉外法律等人才必然十分抢手。于是,青岛聚焦“两区”建设急需的人才拟定政策,创新重点领域人才激励机制——
比如“两区”全职引进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尖端科研人才,可获500万元安家费;
贡献突出的外事、外语和外经贸人才,可作为单独系列参加市级拔尖人才选拔;
“两区”支持发展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资金融机构领办人,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合作的金融机构领办人或入选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人才,最高可获20万元补助;
高层次涉外法律人才可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标准给予30万元奖励资助;
赋予“两区”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可采取备案制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或重大项目,可采取聘任制引进公务员。
青岛市北区发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6月1日,市北区发布的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同样聚焦企业实际需求,紧扣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工业互联网以及12大产业平台、“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重点产业领域,市北区将市级以上总部企业、上市企业、重点税源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人工智能、大健康、新材料等科技创新领域的高端研发人才,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全国技术能手等高技能人才,以及连续两年税前年薪80万元以上高价值人才,直接认定为市北区高层次产业人才。对这些人才,市北区将给予个税扶持、租房补贴、资金奖励等政策,集聚高端产业人才、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02
是不是人才,用人单位说了算
围绕人才的“引育用留”,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人才评价是个重要环节。
什么样的人是人才?由谁来对人才实现有效评价?这些问题不解决,用人单位需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用不上,有用的人留不住,这是长期困扰用人单位的一大引才留才痛点。
企业和企业家处在市场的最前沿,最懂得市场、最关注趋势、最了解技术,也最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人才。过去,人才的认定和评价都是由企业推荐,区市层层选拔,最终“专家评审说了算”;如今,青岛正在打破这样的常规,将人才评价的自主权交给企业,招什么人、让谁享受政策,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为企业招才引智提供政策杠杆。
最近青岛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中,就呈现出“创新市场化人才评价”的鲜明导向。
比如针对“两区”出台的人才政策中,明确提出“两区”5G、人工智能等“四新”领域高成长性机构,可自主推荐“新锐”人才,纳入“未来之星”工程,2年培养期内,最高可获100万元培养经费补助;为“两区”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可自主推荐人选,择优纳入青岛“拔尖人才”管理。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各类高端人才的引领,也离不开本土广大技能人才队伍的支撑。目前,青岛技能人才的评价也放权给企业,“坚持谁用人谁评价,员工评啥等级,让企业说了算。”
早在去年10月,青岛就在全省率先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今年3月又出台《关于全面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在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职业(工种)及等级等方面全面放开限制,目前已有青岛地铁集团、双星集团、青建集团等65家企业申请开展自主评价。
“因为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程序都由企业自己来确定,所以企业对评价结果必然认同,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评价权与使用权不统一的矛盾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从评价实施者变为了评价指导监督者,既可以较好地解决一放就乱的问题,又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评价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二厂厂长黄祖江说。
03
按薪定才、以赛选才
“按薪定才、以赛选才”,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凭能力、凭实绩、凭贡献评价人才。这样的市场化、社会化导向正在青岛由点及面地展开。
青岛特钢有限公司此前引进的一位高级工程师,是一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行业的专家,公司给出的税前年薪近百万元,但在人才认定方面却受到了缺乏人才奖项和称号的限制。根据西海岸新区出台的《关于人才引进“一事一议”暂行办法》,经过“一事一议”评审,这位专家最终被认定为紧缺人才。2019年以来,西海岸新区先后开展了两批“一事一议”引进人才,共引进10名高层次人才,拓宽了招才引智渠道,加快打造各类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最近出台的“两区”人才政策也明确提出,高层次人才可“按薪定才”发放“服务绿卡”。年度薪酬总额达到120万元、80万元、50万元以上的人才,分别对应为青岛市高层次B、C、D类人才,发放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在全市范围内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项“绿色通道”服务。
优质人才项目“以赛选才”纳入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对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市级大赛一定奖项且在“两区”落地的,可以不再评选,直接纳入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给予100万元创业创新研发补助和30万元安家费。
市北区推出的人才高地建设六大工程中也提到,打破传统的专家评审模式,实施“以赛引才”“以投引才”,加强与各类创投风投机构的对接合作,聚焦项目发展潜力、企业成长速度、获得投资额度等维度,引进技术水平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人才项目。
今年青岛的引才聚才目标为25万人。为实现这一目标,青岛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化引才、产业聚才。
据了解,以“两区”为试点,高成长性机构“自主荐才”、优质人才项目“以赛选才”、高层次人才“按薪定才”等市场化人才评价手段,对重点领域人才、外籍及港澳台籍人才的激励政策,将实行成熟一个,在全市推广一个。下一步,青岛还将制定新的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扩大用人主体评价自主权;对高端人才项目“一事一议”,量身定制支持的政策办法。
我们欣喜地看到,当下的青岛,更加突出创新引领和创业贡献,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青岛竞相迸发、让所有人才的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融入青岛发展大势,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成为青岛的“创新合伙人”。
作者 |佳音 策划 |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