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间投资跑出黑马速度 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1.7%
21.7%,这是一季度青岛民间投资的增长率。受疫情冲击各地负增长成为共性的情况下,青岛民营经济却跑出了全国少有的黑马速度。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民间投资又是投资的关键所在。根据市统计局数据,主要受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带动,民间投资增长21.7%,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民间投资增长60.3%,高于全市工业投资增速20.2个百分点。
两位数正增长的表现,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又并不突兀。这既延续了2019年青岛民间投资20.9%的强势增长势头,更体现了危机下民营经济抵御不确定性的坚韧和信心。
投资更多流向新经济
面临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对市场更加敏感的民间投资具有导向性影响。民间投资代表的是企业家信心,企业家投资创业热情越高,也就越能提升受疫情影响而迟滞的发展速度。
受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带动,民间投资增长21.7%,其中工业民间投资增长60.3%,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了青岛民间投资的两大特点:一是以大项目为抓手,拉动投资稳增长;二是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成为投资重点。
民间投资的高速上升曲线,离不开大项目的稳健支撑。据不完全统计,青岛一季度共引进民营500强、行业百强、地方百强企业投资项目9个;引进总投资过亿元“十强”产业项目35个、独角兽企业投资项目1个,体现了大项目支撑大发展的总体格局。
除了速度,投资更重要的是看质量和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产业格局。
从结构来看,青岛民间投资更多投向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这表明顶住压力的民营企业,正积极适应新市场新业态,开发新技术新场景,在逆境中突围。在疫情防控中,许多民营企业“跨界”转产医疗物资产品,聚焦数字经济、非接触经济,拥抱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这也是工业民间投资增长60.3%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民营企业的投资思路也更加着眼于未来,尤其是紧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纵观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涉及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前瞻性项目比比皆是,越疆“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深圳富视安人工智能产业和SVAC芯片产业项目等一大批高技术项目落地,将成为青岛未来新兴产业版图的重要增长极。
超常规增速从何而来
从宏观环境看,疫情导致市场需求缩减,企业家短期内谨慎投资、减少投资是不争的事实。但实际上,民营企业在青岛投资的步伐非但没有放慢,反而加快。
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形势这么严峻,企业家为什么还敢于在云签约中隔着屏幕就“砸下”几十亿、上百亿?这源于他们对青岛政策环境和市场机会的了解,源于青岛重商、亲商、安商,营造让企业家舒服的政务服务生态。这种投资偏好一旦形成,即便是疫情也不能阻挡他们来青岛发展的脚步。
3月30日,在市民营经济局牵头下,总投资8亿元的新东方K12全日制双语学校项目签约落地胶州。从第一次实地考察到签约仅用了5天时间,这样的效率充分体现新东方对投资青岛的强大信心和决心。
万洋集团在推进位于胶州的万洋众创城项目之外,又在平度追加投资66亿元,建设集智能家电制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智能家电中小企业产业园,为青岛打造智能家电产业聚集新平台。
超常规增速的背后,还有超常规的举措,为稳增长注入政策强心剂。
2月3日晚,青岛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的政策,搭建惠企助企“18+N”政策体系。同时,青岛积极引导复工复产,规上企业和重点中小企业复工率位居全国全省前列,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加快复工复产步伐,为后续投资提供有力支撑。疫情防控期间,青岛还向全球发出“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开展网上洽谈、网上签约。
这样迎难而上的态势还能保持下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4月22日举行的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明确了今年攻坚目标,将最能反映企业发展信心的民间投资增长率调高到
25%。相关调查也显示,企业家对二季度生产预测有所回升,预计二季度用工计划同比增加的占9.8%,持平的占66%;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加的占8.5%,持平的占64.3%。
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全球大停摆,也催生了许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在变革中,青岛民营经济稳步前行、民间投资逆势上扬,由此带来的新产业机遇将持续撬动这座城市的未来。(记者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