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山〡年轻干部“供血不足”,专业化“卡脖子”!青岛出台《纲要》搞活关键的人!
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
当前的青岛,正处在全面攻坚、全面突破的关键阶段,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大势已经到来。要不辱使命,乘势而上,开创全新的未来,青岛当务之急就是要建设一批“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
搞活关键的人,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行非常之举——去年以来,青岛先后派出三批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面向全国选调选聘180名高层次专业化干部人才;功能区领导班子“全体起立,全出竞进”,面向全市公开选聘; 200个村庄党组织书记岗位,面向全市各层面公开遴选……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创新之举,树起了新时代青岛选拔任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全市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呈现良好态势。
看到成绩的同时,一些短板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年轻干部“供血不足”“缺芯少面”,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专业化这一“卡脖子”问题,干部队伍循环不畅,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精准度需要加快提升等等。
近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印发了《“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纲要》。这是在全国全省印发《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后,立足青岛实际,集中各方智慧,制定的加强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规划纲要》提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专业素养更加过硬、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来源渠道更加广泛、班子功能更加优化的“五个更加”规划目标,找准“部位”,点准“穴位”,必将加速推动“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吹响拼搏奋进的“集结号”,提升攻坚克难“战斗力”,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1
树起选用干部的“风向标”
青岛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
当前,青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推进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每一个战略都关乎发展大局,每一项使命都前所未有。青岛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重大发展机遇,全市上下精神振奋,踌躇满志,奋勇向前。
事业的核心是人。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队伍。审视自我,有骄傲与自豪,也有“本领恐慌”: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期许,青岛需要一支怎样的干部队伍才能不辱使命?
去年8月2日召开的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奋进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对新形势下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怎么选人用人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三化一型”就是指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这些特质很好地契合了青岛肩负的使命与对未来的希冀,点到了青岛干部队伍建设的“穴位”。一方面,明确告诉干部青岛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让干部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另一方面,为选人用人提供了根本遵循,鲜明树起了新时代青岛干部的风向标。
然而,对比全国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青岛发展需求,目前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
青岛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3月份以来,专门派出调研组对所有市管领导班子进行专题调研,在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范围开展干部队伍专业化需求问卷调查,经过对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梳理分析,形成三点判断和共识——
一是年轻干部问题是当前青岛干部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方面“供血不足”,干部队伍整体老化趋势比较明显,优秀年轻干部数量不足,特别是层级越往下问题越突出;另一方面“缺芯少面”,突出表现为市管正职干部队伍年龄偏大,优秀市管副职储备不够,选拔时捉襟见肘。
二是专业化是青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卡脖子”问题。
全市“一把手”队伍专业素养和领导班子专业化覆盖率不高,有的领域特别是重点行业、前沿领域的专业化高层次干部急缺。这次问卷调查,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提出了440多名专业化干部引进需求,需求旺盛的本身,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三是循环不畅是搞活干部队伍的一大堵点。
表现在市直机关与区市、镇街之间的干部交流比较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队伍”之间交流不够,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存在割裂,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精准度需要加快提升。
4月26日,青岛市委办公厅印发《“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专业素养更加过硬、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来源渠道更加广泛、班子功能更加优化“五个更加”的规划目标,同时坚持哪里问题突出就集中从哪里攻坚突破,将年轻化专业化确定为组织部门2020年攻坚任务,确保“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能够迅速起势、形成效果。
2
为年轻干部“输血造血”
年轻干部年富力强、思维活跃、开拓性足,具有旺盛的精力,能够胜任紧张、艰巨工作。青岛要担起使命,实现梦想,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
不过,青岛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影响干部队伍良性发展的一块短板。
“面向全国选调选聘180名高层次专业化干部人才!”去年8月,青岛发出“最强求贤令”,一时应者云集,5000多名有志之士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共赴一场“青春之约”。
无论是形式、规模,还是力度,此次选调选聘在青岛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省、全国范围内也可以说是少见的。一时间引发全国极大关注。报名人数与录用人数平均比例达到30:1,竞争最热的岗位达到697:1。从年龄及学历结构看,报名者中平均年龄30.6岁,30岁以下占到了48%;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到40.8%。
年轻干部最终要落脚在用上。如何加快锻造堪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关键是育用结合,“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
《规划纲要》坚持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对各类市管领导班子及正职和其中层干部队伍配备年轻干部,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年龄结构——
比如抓好专题调研。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名单,每1至2年开展一轮专题调研,常态化掌握一批局、处级成熟年轻干部名单,储备一定数量正职人选。
强化培养锻炼。坚持育用结合,每年制定优秀年轻干部专项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体悟实训、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加大使用力度。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对重点关注人选,敢于放到重要岗位、吃劲岗位压担子锻炼考验,敢于打破隐性台阶、破除论资排辈、大胆及时使用。每年将集中选拔1至2个批次的优秀年轻干部,规定全年新提拔市管干部中年轻干部应不少于1/3。建立年轻干部配备专项预审机制,压实各区市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责任,未达到配备要求的统筹选配。
3
破解专业化不足“卡脖子”问题
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思考水平,而干部思考水平的提升,则需要专业精神的不断强化。
专业精神不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士的专属,它是新时代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的素质。当下,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城市发展飞速变化、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对青岛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胸怀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
然而,专业化一直是青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卡脖子”问题。全市“一把手”队伍专业素养和领导班子专业化覆盖率不高,有的领域特别是重点行业、前沿领域的专业化高层次干部急缺。
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是青岛“学深圳、赶深圳”的创新之举。去年,青岛已经先后派出两批、307名干部到深圳的企业体悟实训,他们体悟“深圳奇迹”背后的逻辑,取回了青岛发展需要的“真经”。
今年4月15日,第三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接过“接力棒”,踏上南下“取经”的新征程。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锤炼干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素质和能力,探究深圳发展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他们的思想观念必将产生巨大的转变和重塑。
当前的青岛,正掀起一场创新改革的新高潮。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青岛在全市党员干部中间创造性地开展了“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
“三述”的开展与学赶深圳、打好15个攻势等相结合,成为全市以党的建设统领机关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展现了机关干部良好的精神状态,树起了新时代青岛干部“三化一型”鲜明特质。
“三述”的开展,引领机关干部逐步形成了善学、善谋、善作、善成的行为习惯。同时,练就了机关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的真本事,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准不断提升,重点工作实现创新、难点工作开始破题。
怎样才能使干部队伍整体水平和专业能力更加契合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
除了以“三述”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深化拓展体悟实训等,《规划纲要》还提出,要创新实施“一把手”专业化领学研修。更加重视“一把手”的专业养成,更加注重发挥“一把手”的专业引领作用,鼓励和推动“一把手”走出去学,拓展思维空间,放大工作坐标,每年选取部分市直部门,由“一把手”组队,圈题、圈人、圈方式,进行个性化菜单式研修,以上率下带动本单位本系统本行业想透、说清、干实。
4
打通干部队伍循环不畅
干部队伍的有效循环,既是多场景培养干部的需要,也是优化干部队伍来源渠道的需要。目前干部队伍活力不够的痛点,相当一部分源自于循环不畅这个堵点,必须重塑干部队伍的循环机制。
青岛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青岛提出,打破论资排辈,打破条条框框,一切从岗位需要出发,唯才是举、以绩取人,不唯年龄,不唯资历,不搞平衡照顾,变“谁该用”为“该用谁”。
比如去年,拿出6个功能区先行先试,管委会不明确机构规格,也不明确行政级别,现有领导班子“全体起立”,面向全市公开选聘;部分功能区的工作人员也全体起立,面向社会进行择优选聘。
黄岛、即墨、胶州、平度、莱西5个主要涉农区市,拿出200个村庄党组织书记岗位,面向全市各层面公开遴选。
……
为形成优秀干部人才充分涌现、纷至沓来的生动局面,《规划纲要》也提出了不少推进措施——
推动优秀干部到基层去、从基层来。每年组织开展市直机关、市直企业与区市、镇街干部双向任职挂职工作,紧扣“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开展干部上下挂职。完善市直机关遴选基层公务员办法,向镇街干部倾斜,向处级职位拓展,探索开展提拔遴选。
敞开大门选贤任能。建立健全干部毛遂自荐、领导举荐、组织推荐制度,探索采取任职意向调查、无任用推荐、张榜招选等方式,让优秀干部及时纳入组织视野。突出组织力执行力考察识别干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每年开展一轮15个攻势跟踪调研,每2至3年开展一次市管班子全覆盖深度调研。
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重要领导岗位,面向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干部人才统筹比选、择优使用。突出专业亟需,面向全国全球开展公开选调选聘,积极争取更多上级机关、驻青单位优秀干部来青挂职任职。
选人用人的导向,影响着政治生态,特别是干部队伍状态。青岛选拔培养干部,就是要在坚持政治标准第一位的前提下,鲜明地把“三化一型”的标尺立起来。
让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把那些混日子、没起色的“官油子”坚决调整下去。不拘一格选人才,才能把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挖掘出来,做到用当其时、人事相宜。
作者|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