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招双引”再出发 闯关夺隘勇向前
“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现场实录(摘登)
4月23日下午,“双招双引”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这是我市针对15个攻势推进情况所开展的第三场质询。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市商务局局长赵士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杰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企业家代表、商协会代表在内的13位质询人依次提问,4位应询人分别进行了回答。
市人大代表、财经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孔令华:针对15个攻势,市委明确要求要不断增强攻势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在“双招双引”工作中,我们是如何加强协同性,做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向促进的?
薛庆国:15个攻势之所以称为“攻势”而非“项目”,是由于每个攻势都涉及若干个部门,没有一个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需要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推进。特别是招商和引才,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首先,招商和引才是一体化的。项目、资金、人才和生产环境等几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处理好相互关系,才有谈成项目、把人留住;其次,我们也考虑到“招商”和“引才”的相互促进需要有政策的依托。只有引进一位人才才能带动一个团队,进而拉动一个产业;再次,要发挥大项目聚集人才和吸引人才的作用,大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新基建产业,需要有数学、微电子、系统工程等多领域专家参与,跨界合作才能形成大生态环境。这也正是青岛不像深圳那样能留住高端人才的原因,现在青岛的确需要更多能够吸附大量人才的大项目。
市政协委员、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广民:招商难,项目落地更难。我市主要领导要求运用顶格协调机制解决这一问题,请举例说明,在2019年的招商引资中,是如何利用顶格协调机制推动项目落地的?
赵士玉:自去年年初,我市各级领导便广泛地开始接触相关企业,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市级领导接触的企业人数达到2678位,书记、市长外出接触的企业超过160家,其中促成项目落地115个。可以说,这种“顶格协调”对外可以树立信心(对投资者而言,顶格推进、顶格接待可推进投资信心),对内则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正是这种“顶格推进”,使招商项目加快落地,去年我市5亿元以上的项目当年注册率达到近60%。这此过程当中,并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推进才叫“顶格协调”,市级领导、区级领导、乡镇领导的推动同样重要。
从具体的例子上讲,去年在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上,我市主要领导接待了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社长中村先生,希望中村先生对青岛的投资环境提出建议,并邀请他来投资。在此之后,相关部门加强了项目追踪,在今年疫情期间,住友决定在青岛投资2亿美金的大项目。我认为,这种“顶格协调”在去年招商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也是助力去年出色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做好“顶格协调”的接触推动工作,以及后续的督导落实工作。
即墨区人大代表、青岛琴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为贵: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当前,我市招引的项目中,高端制造业项目数量少、占比小是一个突出问题。下一步针对高端制造业的招引有哪些重要措施?
孙杰:第一,做到高端项目的推进顶格化。去年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招商中,实际上有9条是制造业产业链,在顶格推进下,去年有包括金能科技新材料、富士康半导体等诸多大项目纷纷落地。针对9条制造业产业链,我们结合新旧动能转换专班,还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产业专班,将项目引进和建设进行整体谋划、整体推进。
第二,做到空间上的产业集群化。透过疫情我们发现,拥有全产业链的产业,其抵抗风险的能力很强。在全产业链方面青岛也有一定优势,比如城阳的轨道交通产业和平度的智能家电产业等等。如何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就需要以商招商,通过补链、强链,把整个制造业产业链做大做强,这是当务之急的一项工作。
第三,做到在政策上进一步精准化。针对制造业的招商政策要更加精细化,去年以来,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具体的制造产业政策,涉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机器人等领域,这些政策的力度在全国都较有竞争力。此外在工地指标、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对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给予政策倾斜。结合以上举措,我们争取今年在制造业大项目招商引资方面能有更好进展。
薛庆国:省政府刚刚宣布,要在济南、青岛和烟台布局国际招商产业园区,其中青岛有三个片区,分别为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位于西海岸新区,已汇聚了西门子、海尔等世界500强企业,未来五年集聚区内产业规模计划突破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位于即墨区和莱西市,这里汇聚了一汽大众、北汽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位于平度市,将瞄准白色家电整机、智能控制终端、数据传输和处理模块等3大产业方向,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这些集聚区必须有世界500强企业来牵引发展,这也是一个我市促进重大项目落地的由头和落地点。
市人大代表、青岛清青创创客大街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乃月:产业发展转型过程中,高端人才发挥着很重的引领作用,请问我市高端人才队伍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在引进急需的高端人才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吴学新:关于我市高端人才引进现状,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各级别人才数量基本占到全省的1/3左右。近几年我市引进的硕士和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基本稳定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专业分布也基本涵盖了我市的“956”产业,对支持全市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我市高端人才的状况与深圳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在高端人才队伍的结构上,与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不对等,比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产业,领军式人才明显不足。之所以存在这种问题,有政策支持力度的原因,也有平台支撑的原因,还有项目产业结构和创新创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今年瞄准疫情之下的海外人才回流,以及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所带来的新机遇,以海外人才、产业人才和创业人才为重点,从政策支持、环境优化和协同推进上共同发力。
市民代表、崂山区科创委行政管理科员董超:《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青岛片区的功能定位上,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5个产业。自青岛片区挂牌以来,在招商引资的工作中,是如何贯彻体现这些产业定位的?
赵士玉:在国际贸易方面,除发展一般贸易外,我们还会重点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今年6月份计划推出,全市首家O2O模式的跨境电商平台,主要针对日韩国家。此外还在今年1月份面向全国推出原油的混兑业务;在现代金融方面,我们要与崂山金家岭金融综合试验区进行错位发展,崂山金家岭主要发展金融产业,那么自贸区就要发力产业金融,要围绕自贸区中的产业发展其金融业态;在航运物流方面,今年我们在一季度还开辟了四条国际航线。除巩固航运物流的地位外,我们还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传统物流进行服务;在先进制造方面,主要以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为主,来发展现代制造业。
薛庆国:我们还计划今年五月份,在自贸区内打造“中日韩消费区”,每位市民每年有2.6万元的免税指标,其中单次可消费5000元。这意味着,青岛市民可以就近买到与国外价格基本相同的产品。
市人大代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赵啟皓: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在青岛各个区市产业链招商中存在竞争的无序性,以及产业集群发展重点不突出的现象。下一步我市在市级层面中,如何统筹抓好百亿级乃至千亿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孙杰:近期市委市政府安排我们牵头制定了一份有关重点功能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百亿级、千亿级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初步解决思路。我们预备建立一套机制:一是定位机制,即区市及功能区要搞好产业定位,不应错位或越位,像即墨的汽车产业、平度的智能家电产业、蓝谷的海洋产业等,都已经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二是选位机制,在明确定位后,选位便会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百亿、千亿级项目只能划分到相关产业所在定位的区市或功能区;三是换位机制,如果项目无法融入区市及功能区的产业发展,便借助流转机制帮助项目及时转移到其他适合的区市或功能区。
市政协委员、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党委副书记刘宗波:刚才薛市长报告里提到,我们的引进外资工作占比较大,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做好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的外资引进工作?
赵士玉:目前在青岛的外资引进中,港资占第一位,这主要与香港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下一步我们将在总额扩大中调整外资结构,扬长补短。一方面,加大香港外资引进,当前受疫情影响国外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基本按下暂停键,此时香港的国际资本“超级联系人”作用会更加显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补短:面向日韩,着重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领域发力;面向德国,主攻大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面向以色列,集中于高端技术的孵化和产业化。当然也不能丢掉美国、英国,我们希望加大努力,把利用外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胶州市人大代表、青岛三星精锻齿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志刚:想请问2019年面向青年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效果?今年有没有新的措施和打算?
吴学新:去年我们围绕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荐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放宽落户限制,优化落户程序,去年超1.8万人通过网上申报系统秒批落户青岛;同时落实了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住房补贴等,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已经真金白银发出了4.96亿。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去年青岛新引进和培养的专科以上人才数达17万,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48.5%,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今年驻青高校留青率目标是达到50%。
今年我们把吸引青年人才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目标,共规划43项招才引智活动,并提出了10万套人才住房建设和筹集的目标,以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到青岛安居就业。
近年来,我们也加大了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和激励奖励力度,但目前青岛高技能人才缺口还是较大。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及支持力度,并保证相关支持政策落地和落实,搭建高技能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合作平台。目前市人社局正在推进中德智能制造工匠学院的建设,将对我市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产生积极作用。
协会商会代表、青岛多瑞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湖南商会常务副会长陈李:刚才汇报工作中提到,我市要在部分商会成立“双招双引”的工作站和联络站,据了解,目前我市已经成立了230个“双招双引”的平台,请问这些平台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赵士玉:我市成立的230个“双招双引”平台在去年发挥了多个作用:首先,助推投资,去年青岛借助230个平台引进了2000多个项目,总投资7000多亿;其次,补齐产业链,例如去年轨道交通平台集聚了300多家企业,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再次,放大展会平台作用,去年我们举办多场展会,并在会前、会中和会后与企业进行持续互通、互动,体现青岛温度,为后续投资合作打下基础;最后,强化市场化招商,去年我们一共成立了170个市场化、社会化的招商中介机构,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此外,去年商协会还引进1200多个项目,目前我们正在设立数字商协会平台,预计5月份可上线,在该平台上不同商协会的会员可以相互交流,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助力“双招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