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

业内分析:楼市正在悄悄"异动" 从房价大跌到局部上涨

2020-04-15 07:36    财经早餐

没有比楼市更复杂的存在了。尤其疫情后至今,楼市出其不意的发展可谓惊了众人。楼市“异动”人们不能不关注楼市。

要知道,危机即机遇,上一次楼市的“黄金大涨潮”,正是始于2003年非典之后。此后,楼市刚需客和投资客都遵循着一条铁律:楼市一旦松动,扶摇直上,如果赶不上“头道菜”,之后无论哪个价位上车,内心都十分不爽。

基于此,一个半月前,疫情中后期,对楼市今后会怎么走的问题,业内外曾出现过一阵热议。

当时,得出的一个普遍结论是:在“房住不炒”成为楼市调控的“定海神针”之下,楼市不可能迎来变化。

然而,万万没想到,在疫情后期近一个月中,现实悄然出现“变化”迹象。

变化之一:十一年未有的现象,再次重现。

4月10日,上海市发改委表示,要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夯实土地供应计划,适当增加年度土地供应量;减轻房企入市成本压力,今年开工建设的住宅项目可延期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企延期缴纳土地增值税。

这个消息,在普通人看来或许平平无奇,每个字都认得但连起来读就是读不出什么深意。然而,在懂楼市的人眼里,这一消息不啻为一记重磅。

这条消息的重点在这里:加快经营性用地出让节奏。意思是,上海要加快土地供应了,要知道,这一迹象已十一年未出现!上一次出现该迹象还是在2009年。

变化之二:从房价大跌,到局部上涨。

疫情中,人们普遍有这样一个认知:老百姓现金流紧张,买不起房,所以房价一定会大跌。

从逻辑上看,这个判断没问题。但容易忽略的是,这个逻辑成立的前提中,变量较少是一个关键因素。而在现实中,变量的数量之多超乎想象,明面的变量还好衡量,暗里的不为人知的变量,要衡量就很困难。每一个变量的作用,都会导致一个后果:逻辑偏差。

据证券时报消息,一方面,受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深圳的外贸、商贸等多个行业元气大伤,但另一方面,深圳部分区域房价不跌反涨,仍在不断刷新历史高点,眼下这个情形让不少人感到困惑。

从“50万”首付上车“日光”的万科星城,到拼手速2000万起步、三次开盘都“秒光”的招商太子湾,及二手房市场上部分区域的跳跃式加价返价惜售,深圳楼市在疫情后的超预期火爆令所有购房者始料未及。甚至一度出现购房缴纳“喝茶费”“更名费”的负面舆论,当地监管部门连夜出手,打击违法行为。

证券时报援引当地一位房东李女士表示,自己80平的房子,她随便挂了一个550万的报价,结果引来了多轮有意向的客户,甚至追问是否这个价不会再涨了,她才知道价格还挂低了。李女士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会涨这么多,但这就是事实。

这不得不令人警惕。

楼市一旦具有传导性,深圳楼市的今天会不会是更多城市的明天?以上海为例,3月,上海二手房下跌5.85%位居四大一线城市跌幅第一,每平米下跌3401元。这令购房者既惊又喜。房价跌了,当然好,买房优惠和选择都更多了;但会不会再跌更多,还是像深圳那样突然反转开启暴涨行情,这冰火两重天的选择让购房者左右为难。

变化之三:“因城施策”的操作空间。

目前,关于楼市调控,当然要坚持“房住不炒”。但不要忘记了,楼市调控中还有关键的一点:因城施策。

北京商报消息,近日,多地楼市调控放松,“因城施策”的空间大小,成为购房者盯紧的热门问题。人们发现,比起“限购限售”等一刀切的宏观调控,“因城施策”的调控范围显然更灵活。

比如,多个城市开启人才落户的窗口。以南京为例,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南京就业参保半年即可落户。大部分城市说限购政策不动,但人才政策开的窗户更大。这种情况下,限购政策动不动其实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因城施策”的操作空间有多大?事实上,没人知道,各地都在试探摸索。因此,多个城市才会在最近反复出现“试探”、“撤回”的现象。

比如,青岛借着百日特殊政策的形式试探了一下,倡导参展企业开展打折促销,团购优惠、推出特价房,给予二手房租售交易佣金优惠等活动,鼓励改善型住房需求,产证满2年(之前要求满5年)即可上市交易。但很快,4月14日,就撤回了“产证满2年即可上市交易”这条要求。

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一针见血地指出,只要经济不好,房地产政策调松是必然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如果此话成立,那么各地的“试探”就可被视作先行操作,一旦将来成熟落地,必将刮起楼市新风向。

于是,问题来了。

我们如何在第一时间把握楼市的“反转”迹象?

我们如何在看似“平平无奇”的消息中读出隐含的重磅之意?

我们如何在追悔莫及之前抓住楼市“头道菜”?

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不啻为一种选择。

但众所周知,专业人士身价高、时间不定、一般无特殊途径不轻易对普通人发声。以楼市为例,购房者要在第一时间听到专家见解,难如登天,通常都是在媒体见报后得知,时间上就有了滞后性。再者,此类声音对购房者来说只能“听”,而不能“探讨”,只有单方面的输入,而不能进行双向讨论,如果提问人对专业人士的意见有疑惑、不同看法,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随时随地及时、高效、保质保量、双向沟通地提供专业人士和楼市关注者之间的桥梁,让楼市关注者可以在瞬息万变的楼市中随时拥有一颗“定心丸”?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评论

各区市确诊人数统计

市南区

--

市北区

--

崂山区

--

李沧区

--

城阳区

--

黄岛区

--

即墨区

--

胶州市

--

平度市

--

莱西市

--

精彩推荐

全面发起“15个攻势”一年间系列述评|公开答辩,锚定“青岛打法”

2020-04-15    青岛日报

青岛争先,济南奋起!两个万亿之城,能否稳住山东第三的位置?

2020-04-14    青报观象山

独家揭秘高三复课全流程:青岛的学生将这样上课!

2020-04-15    青岛新闻网

青岛环保热点问题获答复 涉及安置房、学校、热电厂

2020-04-15    青岛新闻网

青岛早知道|今天开学,这些地方请绕行!又要建22个公共停车场!青岛网红农贸市场开业

2020-04-15    青岛新闻网

文旅局长自揭短板并发问:后人拿什么炫耀呢?

2020-04-15    青青岛社区

严密防控下,青岛开学啦!

2020-04-15    青岛日报

IMF经济展望报告:全球GDP将萎缩3% 面临历史级罕见衰退

2020-04-15    新浪财经

紧急通知!今天青岛这些地方要实行交通管制

2020-04-15    青岛新闻网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巡视员吴衍秋网谈现场实录

2020-04-14    青岛新闻网

查看更多

跟评发帖送口罩!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