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醒了,我们也要走了!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的最后一夜
武汉醒了,我们也要走了
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深情记录在武汉的最后一夜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雪花纷飞的冬季,你逆风而来,樱花盛开的春天,你凯旋而归。3月31日,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263名队员(1名队员已提前返回济南休整)从武汉凯旋而归,回到家乡。3月30日的这个夜晚是队员们留在武汉的最后一夜,他们打点行囊,回首往昔,祝福将来。
从2月9日抵达武汉抗疫一线到3月29日所在病区患者清零,这是一场艰难的战疫,也是一份来之不易的胜利。临别前夕,他们兴奋地给家人打电话通报回家的行程,他们也深情地回望50余天的战斗历程,很多队员表示,这是一段终生难忘的人生旅程。
离别: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英雄
“来武汉已经50余天了,时间过得好快,很多医疗队陆陆续续返程,想想我们明天也即将返程,心中竟然多了几分不舍,这50多天经历过的事情是我终生难忘的。”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病区副主任张继东告诉记者,来武汉曾经流过很多次眼泪。“流泪的原因很多,有感动,也有痛心。”张继东回忆,有次值夜班,他的公用手机接到一个来电,对方称是某患者的爱人,想给患者送点鸡汤,不知道如何才能送进来。可是,这名患者刚病逝,“我一时语塞,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患者家属的问话。这位患者病情进展很快,从有症状到死亡仅仅10余天的时间,病魔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匆匆地带走了,都来不及看看最亲近的人最后一面。”
放下电话,张继东的眼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流下来。“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除了健康一切都是浮云,好好活着就是幸福”。
离别的夜是匆忙的。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胶州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迟培芳忙着收拾行李,最让她感到欣喜的临别礼物,是刚刚收到的纪念章、纪念证书和明信片。“这是我们支援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发给我们医疗队队员的,纪念证书上有我们的名字,非常有纪念意义。”迟培芳说,她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英雄,“每天最高兴的就是看到患者治愈出院,这代表我们医务人员工作的成就,救死扶伤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了不起。”
回到家后最想做什么呢?迟培芳哽咽了:“最想给70多岁的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为了不让老人担心,我一直瞒着他们,每天还要装作仍在胶州上班的样子给他们打电话。”迟培芳说,虽然老人并不知道她来了武汉,但家人告诉她,老母亲看到援鄂医疗队的报道后说:“这是好事儿,有需要的话我家闺女也应该去。”
祝福:再见了武汉,你终将重生
“听着马路上恢复的车流声,武汉,这座大都市已经开始复苏。您醒来的时候,也是我们分别的时候。”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肿瘤科主管护师宗屹告诉记者,在武汉的最后一夜,她总在回想这50天的两点一线,这50天的心无杂念。“每次无论清晨还是是深夜,班车上我总是喜欢凝视窗外,一条条空旷的街道,一个个穿着防护服工作的人,我想记住这里的一草一木;病房里我总是认认真真工作,提高进舱效率,保证感控安全,我想留住这里的一情一景。我们共克时艰,迎来胜利的曙光。”
“再见了武汉,忘不了初来时你的空旷寂寥,只有救护车的呜咽和警车长鸣会偶尔划破寂静。多少次站在驻地窗前眺望,天气好的时候,有云飘过,城市好像有了生机,更多的时候,暮霭沉沉,近处低矮的民房和稍远处高耸的楼宇构成一个城市孤独的轮廓,仿佛在低声诉说城市的伤痛。”
在武汉50余天,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神经内二科主管护师姜莉对武汉慢慢地熟悉了,也感受到了武汉的变化:“生机从人们的心底发芽,等来枝繁叶茂,等来鸟语花香,路上的车辆多起来,同一个窗户看出去的风景,有了不同的表情。武汉的天气仍然阴晴不定,但我们已不怕狂风暴雨,因为心里有光。”
“近期援鄂医疗队分批撤离,通过网上看到送行的场面,不禁热泪盈眶。警车列队开道护驾,飞机过水门洗尘迎接白衣战士凯旋,医疗队大巴车所到之处,都是夹道送别的武汉市民,有人高举国旗,有人深躬不起,感谢声、祝福声不绝于耳,让我想起老电影里百姓迎接人民子弟兵的场景,那份真挚而朴素的感情溢于言表。”宗屹说:“其实在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役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战士,我们同舟共济扛过最艰难的时期,武汉,终将重生。”
(记者 赵波)